破界之后——家电产业链的新维度
参加中国家电产业链大会是笔者在每年AWE期间的固定节目,因为每次参加这个会议,都能对家电行业有很多新的认知。在2016年第一次参加的时候,智造替代了以往对家电制造的概念;去年第二次参加时,发现诸如交互屏幕、声学控制等科技企业已经进入到家电产业链,这是中国家电行业整体走向信息、科技类型的必然趋势。而在今年,在家电产业链大会上,我看到了智能家电产业的链条正在超越科技、制造行业的范围。
在今年的产业链大会上,有一家名叫一点资讯媒体企业参会。与以往来分享行业观点的媒体不同,一点资讯把自身当作智能家电产业链上的一环。依托端媒对于读者数据的敏锐性,他们自信能为家电企业带来更精准的广告投放,也能针对用户提供更适合的产品信息。然而作为媒体,他们还期待能在智能家电时代获得更多端口和机会。
一点资讯类似于新闻头条、新浪新闻等是一种主打新闻客户端的端媒。相比以往报纸、电视、网页等媒体形式,端媒可以跟读者进行双向的交流:APP通过收集读者包括阅读时间、版面甚至是翻页手势等阅读数据,可以了解每个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兴趣。比如,一位90后正打算为婚房购买合适的冰箱,在他看APP时因为在与冰箱相关的新闻和广告停留时间较长,APP收集了他的数据并推测出他对于冰箱的购买意愿。同时依托大数据、深度学习等技术手段,端媒还可以根据这位消费者对于产品类型的关注推测出他的购买能力,也能根据他在娱乐版块的阅读数据得出他是哪位明星的粉丝。这时候端媒可以针对这位90后的种种数据为他提供一款自己偶像代言的冰箱产品。同时在收集足够多消费者喜好之后,端媒可以向企业提供一个精确消费者画像,提示他们当今的消费者更喜欢哪些产品,或者更进一步,哪位明星的粉丝们更喜欢哪个类型的产品,更接受哪种方式的营销。正是依靠客户端流量和大数据分析,端媒能够得到广告营销过程中企业和消费者的正反馈。
在产业链大会上,一点资讯的副总裁付继人向与会者介绍了他们通过大数据得到的智能家居用户画像,在这个画像中80后、90后是绝对的主力,男性比例占到73%,而冰箱用户的兴趣图谱跟智能家居的图谱类似。笔者刚看到这个画像的时候也有些惊讶,因此在会场专门找到了一点资讯的工作人员交流,询问两幅画像中是否会有因为APP整体用户群偏向男性和年轻人而导致的偏差。在交流中,两个细节引起了笔者的注意,首先是端媒APP的用户数量非常庞大,据工作人员讲除了APP他们还和一些手机品牌进行合作,通过预装、端口共享合作模式赢得了大量的用户和数据流量,这让他们可以清晰的刻画用户肖像,分析消费者需求。其次是端媒在广告都放中过程中表现的精准和高效,精确的用户肖像可以为广告找到最合适的投放人群,广告的效果又能被用户端机时捕捉、反馈,为端媒赢得效率。
端媒的特点说到这里,终于该说媒体和智能家电产业链的结合了。端媒可以为智能家电提供以往媒体无法提供的用户兴趣、习惯等数据,也可以把智能家电的性能特点和品牌的优势介绍给最需要的用户。然而这远不是端媒和智能家电的全部互动,在端媒促进智能家电进入家庭的同时,智能家电也在成为端媒重要的端口。在AWE展上,越来越多的智能冰箱、抽油烟机上带有屏幕,还有部分品牌推出智能镜这类作为智能情景的显示屏幕的家电。每一块带有屏幕的家电都可以成为端媒的平台,而这些平台比手机的优势在于情景化,对于消费者来说是特定情景下最需要的信息,对于媒体和企业来说消费者在情景下作出的反馈更为精确和有效。例如用户在冰箱的屏幕上搜索宫保鸡丁的数据很可能更接近他的美食兴趣,而他在梳妆镜上搜索健身房介绍恐怕是他最想健身的时候。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智能家电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媒介平台。在产业链大会的前一天,京东集团副总裁闫小兵在2018中国家电发展高峰论坛提出的无界零售的概念,背后的逻辑也是类似的。相对于以往的零售形式,网上零售平台的优势在于消费者只要能上网,就可以下单购买产品。而很多智能家电本身就是上网平台,并且用户可以结合智能家电提供的信息更方便的购物,例如消费者根据冰箱内的情况和冰箱提供的菜谱,在冰箱的屏幕上直接购买。
端媒和智能家电产业相互靠近的背后,是智能家电正在成为集功能、信息和服务合一的平台,家电的平台化让一个家电产品从原来产业链上的终点,变成了一张融合生产、数据、服务、媒体等多个行业的生态网的中心节点,随着智能家电的不断迭代,未来还将有更多的行业进入到这张网络之中。
网址:破界之后——家电产业链的新维度 https://mxgxt.com/news/view/1058971
相关内容
电视剧产业链电影行业产业链
电影产业链
产业集聚度视角下电子商务应用与供应链协同的关系研究
现代电影工业元素(四):中国电影产业链中的明星制
听产业链大腕讲述中国纤维流行趋势的故事
产业与文化传播研究电影产业链中明星制.doc
建材+房产公司=全产业链?
什么是产业链?如何绘制一张产业链图谱?
第六届全球电影产业链发展论坛:行业大咖把脉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