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讨娱乐明星,无法解决影视行业的根本问题

发布时间:2025-05-08 13:11

高考作文

(这首原来你也在这里是@嘿嘿点播给大家的,)

声讨娱乐明星,无法解决影视行业的根本问题

作者:宗 城

当舆论对娱乐明星口诛笔伐时,也需要警惕其它行业问题成为漏网之鱼。

每年总有几次集中针对娱乐明星的讨伐,批评的内容也大同小异,不会背台词、耍大牌、高片酬、爱用替身、三观不正等。老戏骨们的批评无可厚非,毕竟他们有资格予以评说。但当舆论对娱乐明星口诛笔伐时,也需要警惕其它行业问题成为漏网之鱼。

有人认为,如今影视行业的问题是从“导演中心制”转为“娱乐明星中心制”。其实往深里说,娱乐明星只是资本和IP剧青睐的金字招牌,是迅速吸引流量和投入的工具,在此,资本才是真正的中心。决定一部剧能不能存活、能不能被推广的不再是艺术水平,而是资本买不买账、资本家认为它有没有商机。

为什么如今娱乐明星和IP当道?因为资本家看准它有利可图。为什么历史正剧复兴喊来喊去,到如今也只是微微好转?因为资本家认为历史剧拍得再好,也不能在短期内回收投入,焉论大赚一笔。像过去的《大明王朝1566》,今天的《大秦帝国》系列,做的都是赔本生意。古装剧《琅琊榜》能火,固然有制作团队的功劳,但如果没有胡歌、王凯、如果没有这个IP,最后能不能火起来也是一个未知数。

曾听过国内创作团队用不少理由解读当下的影视剧困境,比如审查,比如娱乐明星,比如IP,但部分创作人员的自身水平也实在不敢恭维。比如让观众哭笑不得的裤裆藏雷、手撕鬼子等抗日剧的雷人戏码, 还有穿越剧、宫斗剧、都市剧、偶像剧都是剧情不讲逻辑的重灾区。

编剧夏祖生说:“影视剧喜欢做“标题党”拿到外面去赚大钱,却把作品本身最主要内容忽略了,特别是现在很多历史题材的电视剧,简直就是历史乱穿越,后宫乱打架,皇帝整天无所事事,就在妃子中间打转转,我们的历史难道就是这样的吗?”

曾被视作曲高和寡的历史正剧,如今的问题也不少,其很难深入年轻群体。这固然有年轻人艺术鉴赏力的问题,但另一个关键是——历史剧导演们很少思考作品如何更吸引年轻人看下去、如何与年轻人的生活产生共鸣。《琅琊榜》《北平无战事》等剧同样不乏年轻受众,这说明年轻人并非生来对历史题材疏而远之。中国历史剧不缺内容,缺的是怎么把故事讲活、怎么让历史剧不再停留于帝王将相的重复书写。

娱乐明星决定不了剧本的创作水平,也决定不了影视剧的抄袭成风。抄袭的人美其名曰借鉴、致敬,也为洗稿的自媒体提供了思路。这些年,知名影视剧的著作权纠纷案件屡屡见报,《锦绣未央》《红高粱》《宫锁连城》《芈月传》等均曾陷入此类纠纷。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0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76.9%的受访者认为,国产影视剧存在抄袭现象,而整个影视行业追求短期利益和抄袭代价低,是造成抄袭存在的主要原因。

娱乐明星更决定不了的,还有影视公司给数据注水、雇佣水军互相攻讦、热炒IP概念,甚至一窝蜂跑去行贿等行为。此前,江苏广电购剧案曝光,30家影视公司参与了行贿,已经很说明问题。如今集中火力痛批娱乐明星,却对影视公司的乱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做法,无法解决影视行业的根本问题。

因此,当我们在批评某一现象的时候,一定要弄清楚什么才是症结所在。娱乐明星,充其量不过是冰山一角。(宗 城)

适用话题:“创新”“明星耍大牌” “娱乐IP”

作文君小议:“剧本过于注重演员的流量变化,而忽视了的对剧本的打磨!”

童书市场问题,不宜孤立归因

光明网评论员:因着六一儿童节,童书市场又受到关注。有媒体报道,如今童书早已成为图书零售市场中最大的细分市场。可面对看似繁荣的童书市场,很多家长却非常无奈:从低幼启蒙阶段开始,从绘本、桥梁书再到科普读物,“西餐”早已成为孩子们“餐桌上的主菜”。与此同时,在国内有相当一批儿童文学作家成立了工作室进行童书的批量生产,一年产量高达一两百本,出现了很多概念化、同质化、贴标签式的作品。有作家坦承,自己写出来的书不会给自己的孩子看。

图书出版界普遍认为,童书出版目前已进入“蓝海时代”。原因不难理解,日益壮大的城市中产阶层,对于教育和儿童阅读投入的日趋重视,为童书市场的扩容提供了强大支撑。另外,纸质童书是受电子阅读冲击相对最小的领域,这让童书也成了不少出版机构的转型依赖。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总规模为803.2亿元,其中童书占整个图书零售市场的码洋比达到24.64%,未来或仍会继续上升。

不过,市场繁荣之下,危机和问题也同样突出。有人曾总结儿童图书出版市场的三宗罪:跟风出版、“伪书”横行、盗版猖獗。反映到前端创作,则是滥竽充数和急功近利明显。童书“早熟”,创作者理念存在偏差,甚至个别童书堪称“有毒”,这些都不容忽视。有创作者不敢让自己的孩子看自己创作的图书,就颇能反映问题。

为童书市场的乱象和问题开出药方,像加强版权保护,建立更完善的创作激励体系,呼吁改变创作理念等,都在诸多讨论中被频繁提及,也确有必要。但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却未必被重视,或需要有更严肃的体认。

比如,童书创作、推广的功利性,固然有着市场的利益驱动,但也与大环境下功利化的教育观念直接相关。一些儿童图书充满说教,侧重的是教育孩子如何“听话”,为孩子提供正确的“答案”,而不是激发儿童的纯真、童趣、天性,说到底还是应试教育观念延伸的副产品。用专业人士的话说,无论是创作者、出版者乃至推广者,都把童书当成包治百病的功能性饮料。在这种思维和出发点主导下的童书创作与出版,其结果可想而知。事实上,童书的创作理念,以及社会如何定义童书的作用,都与教育理念密切相关。如果教育本身充满功利,那么对童书市场能够“纯洁”起来的希望,则很不现实。

再比如,看待童书市场的“西餐”化现象,也得多点辩证思维。童真、童趣,很大程度上是世界性“通识”,在这点上,中外童书的创作理念应是同大于异,很多方面其实是相通的。那么,在童书的消费和评价上就不必过于强调它的中外界别。只要理念不存在问题,中国的童书创作、出版也可以向国外秉持开放心态,积极学习、引进。当然,作为童书消费的最大市场,如果没有自己原创的童书,也实在说不过去,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本身就有很多可供挖掘的资源。但是,也得警惕一说到中国自己的童书创作,就强行与讲好“中国故事”绑在一起的倾向。童书就是童书,无需承担起太大的外部作用。否则,同样导致童书的本质被扭曲,这也是一种功利化和不可承受之重。

童书创作和童书出版的生态,从来就不是孤立的社会景观,而是一个社会版权保护水平、开放程度、教育思维、文化观念等多种因素共同形塑的产物。明晰这一点就可知,要改变童书市场鱼龙混杂、原创不足、急功近利的局面,或就不仅仅需要创作者和市场的努力,而更应是社会多方面共同演进的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

适用话题:“童书市场” “童书西餐化

作文君小议:“书是传承的工具,用良心做事,才是关键!”

小尾

编辑丨作文君

来源丨网络

我们尊重原创,因无法查明原出处,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声讨娱乐明星,无法解决影视行业的根本问题 https://mxgxt.com/news/view/1057670

相关内容

多家头部影视企业点赞东阳横店:最完善的影视产业链,所有问题都能解决
球员转会中的法律问题与合同争议分析及解决路径探讨
规范影视行业税收秩序 不只是矫正明星纳税问题
明星“天价片酬”如何解决,思想才是根本问题
解决“天价片酬”问题需让演员对影视剧负责
娱乐圈审判长:揭秘明星们的人生起伏与法律问题
规范影视行业税收秩序,不只是矫正明星纳税问题
娱乐论坛:探讨明星热门话题、影视剧解读、明星八卦大揭秘
明星们要需要解决心理问题
娱乐圈明星的网络暴力问题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