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画家(廖新学)/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张俊)
编辑推荐语
张俊著的《牧童画家(廖新学)》是一部大师的传记。廖新学出生于富民县永定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8岁就替人放牛打工。1919年到昆明学画,1933年赴法学习艺术,1948年学成归国。他短暂的56年人生,几乎写满了”艺术”两个字。 是一位艺术大师、原省文联副 、省美术家协会 。现在通过本书把这位被尘封的艺术大师被重新介绍给了社会。
内容提要
。。。
作者简介
。。。
目录
牧童的追求
不合群的牧童
仰望王冕
被羡慕却很苦闷
离家学艺
辞别故土,拜师学艺
乐在其中
师徒攻关
自由画画的幸福
高的追求
徐悲鸿的启迪
关于廖新学留学的几种“版本”
名震海外
个洋买主
天堂与地狱
沉醉在卢浮宫
在“洋”中求“土”
自费留学的艰辛
到意大利“朝圣”
硕果累累的十五年
不亚于明星的新闻人物
压抑的欢聚
被忘记的“准新娘”
甘当红烛
赤子归国
轰动昆明的画展
讲坛上的廖新学
画“地形图”的风波
为泥人“御寒”
光照千秋
甘当小学生的教授
作品无声胜有声
后继有人
注释
参考资料
精彩试读
来,别人叫他都听不见。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这首为 人熟知的咏诵学艺难的诗,正道出了廖新学苦难艰辛 的艺术历程。
古今中外的文艺大家的产生,往往都仰仗了一个 或多个优势,要么出身于书香门弟,从小受到良好教 育;要么生于一个文化繁荣的大城市,从小受到文艺 的熏陶。可是,老天爷似乎有意安排给这个勤奋好学 的少年一个难于成材的逆境,然而倔强的廖新学偏要 与命运抗争。纵观廖新学艰难的成才之路,让我不由 不想到坚忍不屈的黄山松。植物的成长都离不开土壤 ,可是倔强的黄山松颠覆了这个生物学铁的定律,它 们在没有丁点土壤的岩石缝隙中不仅生根发芽茁壮成 长,有的还长成了“迎客松”“送客松”之类让黄山 增光添彩的天下名松。它们让诸多自幼生长在广阔空 间的树木们汗颜! 廖新学这个本需要父母供养的小孩,不但要自己 干活糊口,还得“养家”,家中还有个双目失明的小 兄弟需要呵护。之后,廖新学在一生之中无论如何艰 难困苦都在倾其全力供养、帮助着弟弟和他的后代。
在放牧的途中,牛群、马匹、羊羔成了他绘画的 模特,农夫、村妇、孩童、老人成了他画面上的常客 ,家乡的山山水水给他注入了创作的灵感。他画大山 、水渠、人物、动物、花鸟,还用粘土捏塑动物、人 物。
不幸的小牧童虽然没有家,没有学校读书,却也 有幸运之处。他不仅白天有一个青山绿水的广阔天地 供他观察、描绘,夜晚还有一个属于他的小天地做书 房与卧室——这是东家摆放农具的小房子。每天晚上 他就沉浸在这个让他获得乐趣的世界里。晚上待主人 睡熟,廖新学就悄悄在小屋里点燃小油灯,用簸箕遮 住光,凭借着微弱的灯光,聚精会神地在柜子上读书 写字。可惜爱读书的人,找不到书,只有把原来上学 读过的《三字经》《幼学琼林》《百家姓》《千字文 》等书反复读写。另外,找到什么就读什么,就连偶 然捡到的一片报纸他也收集起来,用来学习生字,了 解社会。他如饥似渴地学,就像海绵吸收水一样,点 滴都不放过! 如果小牧童没有这几年画画与读书写字的基本功 ,也许就不会有后来那个远渡重洋的廖新学了。
廖新学终身对镇上那位教会他读书识字的周先生 心存感激,这位教义塾的先生留着长须,因为眼睛近 视,常常眯着眼看东西,他对学生十分严厉,只要谁 连续两次读错或写错字,准得挨板子。学堂里的同学 都怕这位先生,只有小新学不怕。起初大家都弄不清 先生对这个家道贫寒,长相平平,并不招人喜欢的学 生,是刁难还是偏爱?别人爱写错的字,专叫他写, 别人背诵得结结巴巴的课文,就点他背。后来同学们 发现这些难题都难不倒廖新学,所以这个穷学生从来 没挨过先生的板子,竟成了周先生的得意门生……
网址:《牧童画家(廖新学)/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张俊) https://mxgxt.com/news/view/1049241
相关内容
盛唐,狂人也寂寞:李白传(历史文化名人传记小说丛书)大型城市传记《佛山传》出版,为重点出版工程丛书之一
玩转历史系列丛书 大腕传记(第二辑)(11本套装)
《中小学课本里的名人传记丛书:王羲之》皮波人物国际名人研究中心电子书txt下载、在线阅读、内容简介、评论读后感
传播历史文化名人事迹 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丛书子目
新书架丨《史记·青少年版》告别晦涩难懂 学习古人大智慧
【汕头名人】汕头出过什么名人 汕头历史人物 企业家 富豪盘点
一位历史人物的传记,近代史十大人物传记?
张敬伟:48位名人传记为何无人能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