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综艺

发布时间:2025-05-08 02:42

(原创:居家的艺术 王艳)

因为传媒工作的因素,我经常性的采访和对话各类型的嘉宾;通过会聊,来挖掘嘉宾心里的话和背后的故事。因此,也会经常学习各对谈类、会话类节目:从《杨澜访谈录》到《鲁豫有约》到《圆桌派》,从许知远的《十三邀》再到贾樟柯的《贾乙丙丁》、从腾讯的《我的青铜时代》到笑果人设塑造类的《某某与我》;包括各种主题类会谈,比如头条的《我在岛屿读书》到知乎的《荒野会谈》。

很有幸在当下各个平台百花争艳的时代,我们能看到更多元化多角度的访谈栏目在轻松的氛围下,真正聊天类的内容栏目。比干巴巴的采访、或只是让嘉宾自说自话的语言类栏目要更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

在互联网时代下,人人都是自媒体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认知等等,谈话类栏目也越来越与时俱进。归纳下,栏目的可看性、吸引度、收获度,可以从“定位、人物、场地、镜头、意义”等等这些方面来聊聊:

1、定位:

比如像头条出品的《我在岛屿读书》,这样在标题中就表明有很明确的定位,和书籍有关,和写作者有关。比如像头条出品的《贾乙丙丁》,标题就告知栏目的性质是有更多看似过客的名人。

而从平台出发来做的语言类栏目,会与平台自身有更为贴切的定位,比如《荒野会谈》是知乎做的,所以栏目定位和知乎的平台定位一致,每一期的栏目也是从当下的热点话题出发讨论,不一定要讨论出结果,但是每一个嘉宾都会在自由讨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也是平台倡导的,人人都来发言。

2、人物:

主持人:语言类栏目,主持人是主导谈话方向的核心点:要让嘉宾更多的讲话,要能适度的抛出开放性的话题,让嘉宾感兴趣的侃侃而谈来,并在过于跑题时,实时的拉回来。好的主持人引导话题,会让嘉宾乐于分享、如泉涌似的表达自我,并通过提问,刨析自己、思考自己及所说的话语和措辞。

一般情况下,在采访前,我们都是会做很多嘉宾的功课,如果是主题对谈,会先设定很多的问题提纲,根据嘉宾的反应和采访目标,选择性的进行聊,并在对谈的过程中延展出更多未知的内容可能性。

许知远虽不是主持人,但栏目中主持人的角色和身份,相对来说表现的是不错的。正如《十三邀》节目的导语中提到的带着偏见看世界,许知远带着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来和每个行业的嘉宾聊天对谈,但更多的是要让嘉宾来多讲话,分享观点。而许知远更多的是一个提问者和聆听者,让每一个嘉宾自己思考、自我思索;而镜头就这么安静的看着,让嘉宾更好的表达自我的内心,这是难得的。

嘉宾:每个对谈栏目请来的嘉宾,决定了栏目内容所面对的观众群体,吸引范围。所有的栏目其实不挑观众,但是栏目从策划到制作到剪辑等等,都是有特定的主题。

比如:《我在岛屿读书》的主旨很明确,嘉宾也都是知名的写作家,所以更偏重于文学者、文艺者。而《荒野会谈》的定位是当下的“Z时代”,所以嘉宾也是多偏这个年龄段的各行业的对谈者。而且,在嘉宾行业的选择上,有心理学从业者、有律师、有辩手、有讲师、有演员等等。从效果来讲:有心理学者的加入,是语言类节目非常有作用有效的设定;心理学者会在谈话中分析背后的道理,解读每个事件的缘由、或者人物的心理活动,让人顿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也给观众带来思考和顿悟。

3、场地:

在很长一段时间,我迷恋于《十三邀》,因为每一期节目的嘉宾都会选择多个场景来对话,非常的真实又有变化。比如许知远跟着薇娅跑了几个城市;又和五条人蹲在路边聊;或者和锺叔河、葛兆光边爬山边聊;还在溜冰场边溜冰边和杨扬聊;和王宝强去老家看望家人聊或在片场客串群演聊。而且,剪辑的结果让人收看来,是很舒适很有场景转化感觉的。栏目更换多个场地拍摄取景,应该很费赞助商的吧。

《我在岛屿读书》的取景在一片绿意盎然的分界洲岛很漂亮,很安静、很恬适,也适合读书的氛围,激发写作的灵感。尤其是当西川说到这片海曾是苏轼凝视过的海,让我想起了在海南游历蜈支洲岛的情景,那片粉绿的海水、烫脚的沙滩,极端的天气,清新的空气,都会让人继续向往。

4、镜头:

因为经费有限,我们制作的对谈视频往往只有一个机位,往往只能呈现嘉宾某一个固定的角度和五官。但是看到这些栏目中,每个嘉宾或场景都会有多个镜头来呈现,的确是很富有变化性的。人是立体的、多角度、观点是多样的,所以在对嘉宾镜头的采颉越多角度,越能展示每个嘉宾的很多个“面”。

比如《荒野会谈》,虽然场景是固定的,但是机位给够:给与每个嘉宾的各角度镜头,画面有远有近、有大场景也有细节,取景很巧妙、很用心,最终剪辑后的成片,就像是在看电影片。

5、意义:

身边有些朋友会推荐《圆桌派》,可能是他们在窦文涛与嘉宾的谈话中,获取到了有意义的内容和价值。

而我,从《荒野会谈》的每一期不同的主题中,看到了当下“Z时代”的年轻人对待每一个话题的观点和自我的坚持;让我通过这个栏目,了解不同年代人的认知差异,和在同一个时代下,我们对待同一个主题的不同观点;这是谈话类栏目的最终目的,让嘉宾表达自我,通过代表性的年代人物,透视此类人群的共性和普遍性,是我了解和重新认识其他群体的方式之一,这也是一种收获和价值。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就如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甚至,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和氛围的差异,也会导致我们看待某一个观点时的不同理解和认知。

当然,除了以上提到的各个栏目元素外,还可以从话题角度、剪辑、深度等等方面都能聊聊栏目的特点和元素。

最后,用席瑞在“网络杠精”的话题里说到的结尾:互联网的世界,远比现实生活丰富的太多太多,这也是虚拟世界诞生的意义。我们要找到真正喜欢自己的人,和跟自己想要交流的人交流,没必要把气场不合的人强摁在一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我看综艺 https://mxgxt.com/news/view/1047854

相关内容

精彩纷呈的综艺瞬间,尽在的娱乐世界里! 我在看综艺 综艺 综艺节目片段
唱歌综艺大赏必看综艺
《与凤行》团综,推市营业中 热播综艺 我在看综艺 这谁顶得住啊 磕糖
别看我皮肤黝黑,但内心可不黑哦! 披荆斩棘4 综艺 综艺
音乐综艺大赏必看综艺
2020综艺节目新看点 体育综艺霸屏音乐综艺仍火
Q1综艺复盘,我们再来谈谈“吴彤综艺”
恶搞明星已经out,我们要看有深度的综艺!
综艺《我是唱作人第一季》第20190412期观看
《综艺大热门》综艺全集免费在线观看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