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胜为晁盖报仇不惜投效方腊,让令宋江损兵折将,终饮毒酒身死

发布时间:2024-12-08 18:58

小说作为一种自由度相对较高的文学体裁,没有固定的格式限制,没有长短篇幅要求,语言通俗易懂,所以更加喜闻乐见,早在汉朝就已经出现,明清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让小说进入繁荣时期,享誉世界的四大名著就在这一时期问世。

《水浒传》是其中十分经典的一部作品,它的特殊之处在于,所描写和歌颂的并不是人们所理解的正面形象,而是一些亦正亦邪的“山贼土匪”,他们在无可奈何之下走上梁山群雄聚义,虽是草莽之身,但却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号行侠仗义。

一百零八位好汉之中,入云龙公孙胜有道法加身,能呼风唤雨,原本可以在梁山长久待下去,但不久后却发生了变故,公孙胜发现和自己关系匪浅的晁盖晁天王竟然被宋江暗害,为了报仇,他不惜投靠方腊,让宋江损兵折将,最终还用毒酒将其毒死。

公孙胜的梁山之路

前期的公孙胜只能算是江湖道士,在宋朝这种社会环境之下,这个身份含金量不低,因为当时全社会都掀起了一种好道爱贤的社会风气,包括皇帝在内的很多人都信奉道教,沉迷炼丹和长生不老等等。

更重要的是,小说本就存在虚构的成分,水浒传中的道士呼风唤雨等法术的,所以公孙胜这样的存在到哪里都会十分受器重,就算是在梁山上,他也坐到了二把手的位置。

因为他们这群人的举动从社会层面来讲并不是什么好事,虽然说的是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但从性质上完全可以归属在反叛行列,而这类行为在举事的时候大都喜欢“算一卦”来敲定凶吉祸福,此时也是公孙胜发挥作用的时候。

小说中描写此人的篇幅较多,并且十分有特色,在第十五回时公孙胜就早早出场了,本章名称中有七星聚义字样,但仅是对公孙胜的描写就占到了一半,足可见他的重要性,而公孙胜和晁盖的初次相遇也发生在这里。

当时晁盖还在和阮氏三兄弟,吴用等人商量劫取生辰纲的全过程,确定了大计划并在后堂饮酒,此时公孙胜便来到门前吵闹,不要钱财,只为见晁盖一面,不得不说,公孙胜和晁盖的第一面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公孙胜的扮相实在特殊。

晁盖眼里的公孙胜相貌非凡,头上有两枚双丫髻,腰间扎着一条彩色腰带,这其实是古代小孩子的装扮,放在公孙胜这个八尺男儿身上多少有些格格不入。

这种打扮如果给人一种鹤发童颜的感觉尚且可以理解,但公孙胜除了打扮上像小孩子之外,其他特征反差很大,络腮胡,八字眉,四方口,这些特点组合在一起只能用奇奇怪怪来形容了。

虽然看起来十分滑稽,但出于礼貌晁盖还是上前询问了公孙胜的来意,对此公孙胜的回答更像是一段套话,除了简单的自我介绍之外,就是阐述自己的晁盖的“久闻大名”,专门前来投靠。

为了能给晁盖等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公孙胜还展示了一番自己未卜先知的能力,除了号称自己能够腾云驾雾之外,还告诉晁盖自己有十万贯金珠宝贝相赠,其实这里说的赠品就是还没抢到手的生辰纲了,之所以这样说,是公孙胜已经决定死心塌地追随晁盖了。

从公孙胜结识晁盖到他回家乡去接自己的母亲,这算是公孙胜人生中前半部分的一个小节点,给人的感觉略微有一点轻浮,但对晁盖的追随和感情是情真意切的,否则他也不会选择结束自己自由自在的流浪生活,和他们一起去干抢劫的勾当。

蜕变与仇恨

公孙胜后半段人生的出场是在第五十三回的时候,主要目的是为了解救柴进帮助宋江,和此前初相识的时候相比,这时候的公孙胜已经是一个合格的道士,在接下来的历次斗争之中他在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呼风唤雨,腾云驾雾。

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不断变化的不仅是公孙胜的本领,还有对宋江的个人仇恨变价,甚至在后来公孙胜还得知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也让他和宋江彻底走向敌对。

宋江是继晁盖之后梁山的领导者,原本他的带领下,可以继续替天行道,但宋江外表的仁义和内心的自私是完全不成比例的。

公孙胜之所以投奔晁盖,就是因为他彻底反叛朝廷,劫富济贫,后来又能去帮助宋江,是因为当年晁盖等人因为抢劫生辰纲被抓捕时是被宋江所救,按照罪名来看也算是救了命,所以不难推断公孙胜对宋江的追随是因为对他帮助晁盖的报答。

但就在宋江成为梁山好汉的新统领后,整个山寨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宋江作为昔日朝廷的官员,从一开始就不想落草为寇,在他心里一直想着要重新回到朝廷当官,但从来没有直接告诉其他人,因为他需要组建自己的势力。

所以宋江才会仗义疏财,不遗余力地帮助和结识那些落难的英雄豪杰,即使在短时间内不能完全变成自己人,起码也能给对方留下一个十分不错的印象,比如和武松的相识,宋江通过降低自己的身段满足了武松的骄傲,巧妙笼络人心。

李逵在欠下赌债走投无路的时候也是宋江为他拿来了一包钱用作救急,这种及时雨一般的举措让李逵瞬间死心塌地追随宋江,在之后的梁山好汉之中,宋江的支持者越来越多,他的野心也开始逐渐暴露出来,那就是“招安”。

对于这一点,公孙胜等人作为晁盖的支持者,当年上梁山就是出于对朝廷官僚的不满,如今得知宋江竟然要重回朝廷,自然是不同意的,因为他已经完全违背了最初晁盖的理念,所以引起不少反对的声音,此时公孙胜还没有和宋江决裂。

直到后来公孙胜发现,暗中害死晁盖的人很有可能就是宋江,宋江深知一山不容二虎的道理,所以早就有了除掉晁盖的想法,但为了不引起梁山内部的对立,计划只能在暗中进行。

于是便开始与自己的心腹商议,利用在曾头市的战斗偷梁换柱,小说中对晁盖死亡的描写并不确切,只说是因为被史文恭的毒箭射中面部,很快就不治而亡。

众人在确定凶手时都只看到了毒箭上史文恭的字样,便理所当然地认为他就是凶手,只有公孙胜知道,这其实是宋江暗中操作,找了史文恭当替死鬼,目的就是不着痕迹地除掉晁盖,这样自己就可以理所当然成为梁山上的掌权者。

反叛与敌对

想到这里,公孙胜已经决定要为晁盖报仇了,但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梁山之上都是对宋江忠心不二的存在,仅凭自己一人肯定不能成事,公孙胜决定像当年的晁盖一样,寻找一个庞大的势力,而最终的选择就是方腊。

这是宋江选择招安并和朝廷商议之后所开出的条件,想要重回朝廷当官可以,但必须平定方腊的叛乱,其实公孙胜一早就看出了这个条件的不可实现性,方腊能够让朝廷头疼多年,就一定不是简单的小角色,它是和梁山差不多的势力。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方腊也是饱受当地官僚的欺压才决定在江南地区造反,它们也是一群不满朝廷统治的农民所进行的无奈之举,从构成上甚至要比梁山方面更像是起义军,所以公孙胜才选择加入,因为在他的眼里,梁山在宋江的领导下已经变成朝廷的爪牙。

作为道人,公孙胜有超自然的能力,作为梁山上的二把手,公孙胜知道几乎所有人的作战方式和手段,甚至连最基础的布防状况也了如指掌,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孙胜选择投靠方腊,是对梁山最严重的打击。

所以宋江所带领的梁山好汉们在这次征讨方腊的战争中吃尽了苦头,半数以上的人都死在了战场上,他们都是为了宋江口中的高官厚禄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公孙胜显然对这样的结果十分满意,但还远远不够。

他在梁山死伤惨重的时候返回京城,当时的皇帝对道家是十分尊重的,所以公孙胜凭借自己的高超道术成为了皇帝亲自供奉的道人,所说的话自然会被皇帝无条件采纳。

于是便以道家高人的身份在皇帝面前指责宋江的不是,对这个刚招安的团伙,皇帝本来就缺乏信任,如今被公孙胜吹了吹耳旁风,就更加怀疑他们的忠心程度,最终还是一道圣旨为宋江和卢俊义送去了毒酒,最后连李逵也没能幸免,最终全都毒发身亡。

至此公孙胜的大计划才算是正是完成了实施,在经过一番周密计划之后,梁山一方也算是全军覆没,因为他们都是宋江的支持者,所以公孙胜丝毫不觉得可惜,反而有种大仇得报的快感。

参考文献

[1]屈超峰.论宋江的多重人格[J].菏泽学院学报,2023,45(01):132-136.

[2]岳炜.晁盖的格局[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No.393(10):77-78+80.

[3]蓝勇辉.腐儒的“黑道”人生——王伦形象浅释[J].文学细读,2023,(01):90-101.

责任编辑:

网址:公孙胜为晁盖报仇不惜投效方腊,让令宋江损兵折将,终饮毒酒身死 https://mxgxt.com/news/view/104578

上一篇:惊喜
下一篇:甜蜜互动

相关内容

冷眼看水浒:晁盖被毒箭射死真的是宋江所指使的吗?
《水浒传》第一个看透宋江,征方腊前离开的他,成了结局最好的人
水浒最大谜团:晁盖是怎么死的?
水浒传中晁盖的临终遗言有何深意?其中有三点,宋江心知肚明
《水浒传》:破窗效应理论,揭开了晁盖在梁山大权旁落背后的真相
水浒中,柴进出手比宋江、晁盖豪爽,为何声望人气却不如他们?
他是水浒结局最好的人,明明能救下梁山众多兄弟,他为何袖手旁观
方腊只有8员大将,为何却让梁山损失了70名好汉?其实原因很简单
水浒传中,连宋江都被杀了,为何这位梁山好汉,却能官至封疆大吏
《水浒传》中死得甚是凄惨的十个人,他们的结局实在令人惋惜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