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在互联网空间内享受免费的消遣和娱乐,使粉丝沦为数字劳工
无论是负责偶像养成类网络综艺制作的视频网站平台,还是负责分发消息,作为舆论讨论的阵地的社交媒体平台,在“流量至上”的互联网思维的指导之下,其平台运营逻辑都是最大限度地获取流量。
在养成系偶像及其庞大的粉丝群体的流量诱惑下,各大视频网站平台大批量推出偶像养成类节目及其衍生节目、社交媒体平台算法机制下自动推送娱乐偶像绯闻八卦、打造娱乐榜单,使粉丝沦为数字劳工等行为,都对养成系偶像文化带来负面影响。
过度追逐偶像养成类网综及其衍生产品
在2018年偶像养成类节目爆火至2021年被喊停,短短四年之间,据笔者统计,爱奇艺、腾讯、优酷三大视频网站共计推出10档百人偶像养成类网络综艺。其中,爱奇艺、腾讯四年中每年推出1档,优酷共计推出2档。
这意味着每年都至少有2档节目上线,近乎相同的节目架构,相似的选手风格,使大众在视频网站的“反复刷屏”下,形成了对偶像养成类节目的“免疫”,并已经有了厌倦心理的产生。
视频网站平台除了推出偶像养成类选秀节目的正片之外,为了最大限度的增强粉丝粘性,这四年之间,偶像养成类选秀节目及其衍生媒介产品泛滥,高度同质化的内容引起了观众的反感。
以爱奇艺平台为例,在《青春有你2》播放过程中,推出了“一周综艺带”的概念,除了周四、周六的正片外,从每周一开始,平台还会有独立的衍生内容上线。
于此同时,爱奇艺还会将《青春有你2》中正片未播出的、以及新拍摄的内容等,分发到其他平台上,利用节目的高人气来带动品牌旗下其他软件用户下载量和使用量的增长。
比如其推出的《少女的考场》《消失的嘉宾》等系列VR互动视频,能够带给观众“亲临现场”的体验感,与自己喜欢的选手“面对面”做游戏,如果用户想要获得较完美的互动体验,需要下载爱奇艺VR进行观看;
爱奇艺随刻版APP主打短视频内容的分发,能够在上面看到节目正片以及节目相关的再创短视频,用户也能自行上传其原创视频内容;节目中的98位训练生作为斩颜“妆主”入驻爱奇艺斩颜App,增长率达到500%。
同名漫画《青春有你-flowergirl》在爱奇艺漫画APP上线,每周四、周六上线,与正片保持同样的更新节奏,漫画中人物和情节设定与综艺基本相符,也会有与节目选手形象和性格相对应的人物设置。
根据笔者统计,粉丝如果想要获取喜爱选手的更多信息,需要下载多达5个及以上数量的其他软件,并且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观看这些平台上各种形式的视频、文字、图像文本。
这种“捆绑销售”的行为短期内能为其品牌旗下其他平台带来流量,但是从长期看,节目结束后,与其配套的“售后服务”跟不上,无法产出更多的内容,其用户依然会大量流失。
大量推送娱乐偶像绯闻八卦
微博平台的热搜榜单上,常年占据搜索榜单前三的不是严肃性的政治、经济消息,而是娱乐偶像、娱乐明星的个人绯闻八卦。到目前为止,据不完整统计,微博系统总计瘫痪了7次。瘫痪指的是同时在线用户过多,服务器负荷超重,无法运转的一种现象。
而这7次瘫痪,都与娱乐明星有关,比如王宝强离婚、鹿晗关晓彤公布恋情、冯绍峰赵丽颖结婚、罗志祥出轨等,可见普通民众对于明星娱乐新闻的关注度极高,同时,微博也成为明星娱乐花边新闻生产和分发的主要平台。在偶像养成类节目开播之前,因为节目注重选手的“养成”,大部分参与节目的选手知名度较小,曝光率较低,并非为大众熟知。
节目想要在未播出之前获得大众关注,则需要借助已经有一定知名度和关注度的明星为其设置话题,引发大众关注讨论。那么,养成类选秀节目的强大导师阵容,则为其提供了充足的话题讨论度。
因为节目组一般会选择拥有大量粉丝数、知名度高、话题度高的偶像明星来作为节目的导师。在2018年《偶像练习生》总决赛中获得4760余万票,以高于第二名票数一倍多的断层出道的选手蔡徐坤,已经名副其实成为了男子偶像团体中的“顶流”(顶流,顶级流量的简称。网络流行词,剧集综艺甚至是虚拟的形象都可获得此称号)。
《青春有你2》节目播出之前,节目组官宣蔡徐坤将作为节目的青春制作人代表,制造了一波“回忆杀”,将大众的记忆重新带回到2018年爱奇艺第一批“大厂男孩”的成团之路,用情怀吸引了各路粉丝。
蔡徐坤这条微博吸引了100余万的转发评论,点赞数高达800万。粉丝大量转发,联合营销号造势,微博满屏都充斥着“蔡徐坤—青春制作人代表”的消息。
在节目播出过程中,导师的热度逐渐减退,平台开始拿选手进行营销炒作,时常出现参赛选手在比赛过程中被爆出个人黑料的情况,比如上文提到的《青春有你2》中四胞胎女子团体“冰清玉洁”中的大姐申冰被网友爆出与已婚男性谈恋爱,破坏别人家庭婚姻;《青春有你2》中马来西亚籍选手蔡卓宜离婚后来参加偶像节目被网友质疑;《青春有你3》选手余景天被网友爆料家里涉嫌违规交易等。
在节目播出期间,有关选手个人隐私的消息长时间占据微博热搜榜单,并且微博会将消息实时个性化推送给用户,在这个过程之中,用户在不知不觉中关注到这些消息,并参与到讨论之中。
微博作为一个自由的公共空间,应是由各种类型、多元领域的不同消息所组成的,而不应只局限在生产和传播娱乐偶像有关的绯闻八卦。长期生产和推送娱乐偶像新闻,使受众有限的注意力资源被霸占,而再难以去关注更多其他类型的新闻和消息。
打造娱乐榜单使粉丝沦为数字劳工
“数字劳动”这一概念最早由意大利学者蒂齐亚纳·泰拉诺瓦提出,他将互联网用户无偿、自愿的网络行为所提供的“免费劳动”定义为“数字劳动”。
之后,英国学者福克斯,提出了“数字劳工”概念,指的是那些在互联网中进行内容生产的用户。“数字劳工”可以看作是“受众商品论”的延伸,从表面上看,用户在互联网空间内享受免费的消遣和娱乐,但是实质上,却是在为互联网平台免费生产内容,进行无偿或者收益与付出极其不对称的数字劳动。
各大平台利用粉丝对偶像的情感,推出各式各样的偶像影响力榜单,将偶像个人价值的多少直接暴力地等同于平台设置的榜单影响力数值高低,诱导粉丝去为偶像宣传、创作内容。
表面上看,粉丝是为偶像做数据、刷榜单、评论点赞、产出宣传物料等,实质上都是在为平台免费劳作,平台通过剥削粉丝的劳动力,使粉丝沦为每日不停重复打榜的数字劳工,来获取大量内容产出和用户活跃度,从而达到提升自己商业价值的目的。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流量的多少能够直接决定偶像的商业价值,也就是决定其所能接到的商务合作的档次和出演片酬等。
对于如何量化和体现偶像的个人流量,平台早已制定了对策,微博推出的超话、明星势力、人气榜单就是将偶像的综合热度进行数据统计,之后以排名的形式进行体现。
除了微博,其他社交媒体平台和音乐平台也联合节目进程,相继推出各种新生偶像榜单机制,让粉丝每天穿梭于数个软件之间为偶像打榜,成为名副其实的数字劳工。以《青春有你2》选手刘雨昕微博官方粉丝数据组决赛之前公布的打榜数据为例。
述(最多18字
在决赛之前,粉丝共有十项任务,除了视频网站平台自身的投票之外,知乎圈子、多芬加芬站、心动啵啵官、科颜氏K星青春发光榜、青春真果粒助力场、微博明星势力榜、超话、泡泡圈都需要粉丝签到,积累在线时长,评论点赞互动等,从粉丝公布的数据来看,最高的数据高达1000万。
粉丝不仅需要不停地发帖发话题提升偶像讨论热度,还需要不停地重复观看偶像个人视频,收听音乐作品提升观看收听量。为提升偶像的知名度,粉丝群体还会进行内部集资,购买公共区域广告位,将偶像个人视频投放在城市LED屏幕、地铁广告牌上。
网址:偶像在互联网空间内享受免费的消遣和娱乐,使粉丝沦为数字劳工 https://mxgxt.com/news/view/1039016
相关内容
偶像在互联网空间内享受免费的消遣和娱乐,使粉丝沦为数字劳工媒·眼看|“数字劳工”们的战争:“饭圈”乱象与互联网时代的偶像工业生产机制(高寒凝)
被量化的粉丝劳动:多少饭圈事,尽在数据中
畸形造星模式使粉丝沦为打投机器——中国青年网
虚拟主播:二次元、粉丝文化和数字技术共造的新偶像
超6成粉丝愿意为偶像消费 部分粉丝月花费超5000元
《2024年 泛娱乐时代IP剧粉丝消费行为研究》范文
明星小程序:连接偶像与粉丝的数字桥梁
娱乐明星网络quot;粉丝quot;消费行为原因分析.pdf
认同与表演:互联网时代的粉丝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