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因儿歌“挖呀挖”爆红的武汉黄老师,在沉寂了一周后,重开直播,回应此前网友的各种质疑。网友发现,黄老师依然人气超高,13日当晚,她的直播间实时在线人数超过10万,是任何商家或网红都羡慕的数字。而此次直播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黄老师关闭了直播打赏。
01
前言
可以看出,虽然黄老师年轻,她是把网络直播真正玩明白了的人。关于黄老师成功的原因,之前已经写文分析过,网上类似的文章也多,这里不再重复。本期精英话题,我想跟你聊聊普通人怎样做好网络直播。我分市场、形式以及内容三个部分,给你聊聊。
02
市场:流量经济
这里所说的网络直播,专指一种网络社交方式。即在现场架设独立的信号采集设备(音频+视频)导入导播端(导播设备或平台),再通过网络上传至服务器,发布至网址供人观看。
互联网平台经济发展到现在,人们都接受了网络直播就是一个市场的现实——数以亿计的网民聚集在网络,个人或企业帐号被关注得越多,聚集的流量也就越多,能为自身事来数不尽的流量红利。也就形成了所谓的流量经济。
道理很好理解,好比你平时出门,会发现做小生意的摊贩集中的地方是哪儿呢?都是上下班高峰期地铁口周边、周末商超外围等等。比如,上个周末我去音乐厅看了一场演出,出来就看到一大堆卖小吃、玩具和特产的小贩在招揽生意。
原因无他,因为这个时候的人流量最大,人一多,买东西的人也多,生意自然就做起来了,这就是流量红利。你去看看,但凡做小生意的流动摊贩,谁会把摊位摆在远离人流的角落?全天下的生意都需要回答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如何找到客户。传统的市场里,只能等客户上门,千方百计找到人流最大的地方博概率。
互联网也是这个道理。由于网络空间无上限的特点,这里聚焦的人群总量比线下更多,虽然网民的关注时间可能只有几秒,但架不住总量巨大。一旦成为高关注度的网红,带来的流量红利不可估量。
截至发稿,武汉黄老师的粉丝已高达701.1万。按照当当创始人李国庆的说法,另一位不久前从格力辞职的网红孟羽童,MCN机构现在签她保底400万,将来可达2000万。以此衡量,黄老师的身份只会高不会低。
本质上,流量就是一门生意,肯定要赚钱的,没有哪个机构会花天价做慈善。流量经济,本身就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流量来了,人群也来了,种种之前想都想不到的生意也来了。黄老师关闭打赏,是明智的做法,有了流量,又何必因为那点小钱受人议论呢?
03
形式:视频为王
既然流量经济是市场的一种表现形式,那么,该以什么样的载体,聚集到尽可能多的流量呢?
前互联网时代,是平面媒体的天下。户外广告、杂志纸媒是商家眼里的香饽饽,赚得盆满铍满。记得本世纪被,流量经济还没有起来,短视频平台没有诞生的时候,那是电视台、杂志社、报社和广告公司的黄金时代。一份DM杂志,封面广告动辄十几万,光一条广告,足够一家中等规模的广告公司滋润地过上一个月了。
到了流量经济时代,一切全变了。纸媒瞬间失去了赢利能力,前些年纸媒一批批倒闭都已经不是新闻了。现在到了视频为王的时代。
这种趋势在纸媒时代末期已露端倪,当时就有“读图时代”的说法,以绚丽的设计风格、大幅图片刺激读者感官。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代表的自媒体兴起后,图文又成了大众关注重点长江后浪推前浪,视频抢占了图文的市场,短视频又盖过了长视频的风头,到现在,人们的追求直接变成“短平快”。
不要提什么审美、价值、思想,在AI算法的加持下,30秒的洗脑视频比十分钟的交响乐视频更得普通大众喜爱,那它自然就排在前列容易让更多人看见。哪怕你发的只是一条没怎么加工的土味视频,只要能击中网民的痛点,引发大面积传播,你就做了了爆款。
在视频为王的当下,大部分人拿不出精力认真读一篇深度文章,因为看完一条视频之后,还有下一条……
04
内容:颜值正义
形式之后,就是内容。以前公认的说法是,有价值的内容,能让受众有所启发的内容,就是好内容;现在则变成,有价值的内容,一定不是好传播的内容,不好传播的内容,大家根本看不到……
近期爆火的豪哥哥,以改编印度经典歌曲,模仿印度舞蹈的搞笑视频收获一大波粉丝。这类视频的特点就是怎么搞笑怎么来,不需要受众思考。尽管招到大量度印网友批评伤害印度人感情,嘲讽印度文化。细看视频内容,还真没到那种程度,制作人就是图个乐呵,熟悉的中文搭上异域的情调,无数国内网民趋之若鹜实在正常。
当然,新鲜刺激的内容容易吸引流量,尺度上很难把握,监管部门随时会出手整治。整个网络直播市场最大的一个原则是“颜值正义”。比如唱儿歌的黄老师,既不是原创,也非首发,最早发挖呀挖视频的是杭州的一位桃子老师,黄老师发相同内容的视频后,跟风的老师也很多。为什么成为头部网红的只有武汉黄老师一个?
原因没有那么复杂,除了必备的网感(哪个有些名气的主播没有网感呢?),就是她的神仙颜值。清纯、可人,从事幼教职业、内容充满童趣、真诚,和千篇一律网红脸、搔首弄姿的同类主播相比,既符合大众审美,又和大部分主播形成区隔,有着极高的辨识度。最早,在榜一大哥的推波助澜下,黄老师开始了奇迹之旅。
颜值正义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也不值得大惊小怪。就像说得上名字的演艺圈明星,哪个不是万里挑一的颜值?既然你觉得明星当然首先要有一张好看的脸,又何必拿“网红脸”说事呢?
对普通人来说,朝九晚五的生活够乏味无聊了,还不兴让大家汉事的时候刷个视频,看看黄老师,听一段30秒儿歌放松一下?大家要的不是教育,而是实打实的多巴胺带来的快乐。
总结
有人的地方才有流量,有流量的地方才有价值,今天已经不是什么不能说的秘密了。流量经济时代,形式和内容都很重要,不过,这个形式和内容和以往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精心制作的图文干不过一条十几秒魔性洗脑视频,已是常态,不必大惊小怪。网络平台本质上做的是流量,除了内容上的短平快,容易触达网民的痛点,创作者的颜值也是重中之中。颜值和猎奇是生产力,但朴实的道理和复杂的内容不是。关注和流量下的互联网“马太效应”已经形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