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国相声的谱系传承
#发文集龍卡瓜分百万现金#
1953年中国相声名家合影,来自网络
图一是1953年中国相声名家大合影,影像依稀,斯人已渐行渐远。中国相声的师承关系图谱显示了相声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从第一代张三禄、朱绍文、阿彦涛、沈春和等人开始,经过多代传承,形成了丰富的艺术体系。这些师承关系不仅体现了相声艺术的家族式传承,也反映了相声在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演变。中国相声界从第四代开始,按照“德、寿、宝、文、明”来排辈的。我们熟悉的相声演员于谦是第七代“文”字辈,郭德纲、冯巩、姜昆是第八代“明”字辈。照片中的张寿臣是“寿”字辈,又是第五代泰斗级人物,所以他坐在前排C位,是当之无愧。马三立也是第五代“寿”字辈,所以他坐在前排,也是有资格的。而侯宝林和常宝霆、常宝华、常宝霖、苏文茂五人则是第六代“宝”字辈和第七代“文”字辈,所以他们只能站着合影。到如今,中国相声已经传承到第十代(见图二)。不过,第八代及之前还有这相对统一的标准,第九代、第十代早就没有统一的标准了。
部分相声师承,来自网络
随着改革开放后,新的娱乐形式如电影、电视、网络等迅速发展,相声这种传统的表演艺术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观众的注意力被多样化的娱乐内容分散。相声作为一种慢节奏的表演艺术,与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不太契合,导致年轻一代观众的兴趣减少。同时,传统相声的严格师承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艺术的创新和传播,而过于追求创新又可能导致相声失去其传统韵味。相声行业的经济回报相对较低,也使得许多有才华的艺人转向其他更有利可图的行业,从图二中相声后辈的发展可见一斑,相声行业也渐渐进入凋敝时期。
本世纪初,以郭德纲创办的德云社为代表的相声小剧场演出异军突起,打破相声的发展僵局。德云社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将相声表演商业化,提高了相声演员的经济收入,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投身相声行业。郭德纲在保持相声传统的同时,也融入了现代元素,使得相声更加贴近现代观众的审美和需求。德云社培养了一批忠实的粉丝群体,尤其是“德云女孩”现象,这些年轻粉丝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推广相声,扩大了相声的影响力。德云社还建立了自己的相声学校,系统地培养相声新人,为相声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贾玲入行,来自网络
从图二的“部分中国相声名家师承关系图谱”中还可以看到贾玲(原名贾裕玲)的名字,与方清平、大兵等同属第九代相声传人。2003年,她通过北京相声小品邀请赛入行,与搭档王彤合作相声《怎么了》获得一等奖。有意思的是,郭德纲和于谦也参加了当年的比赛,作品《你好北京》只得了三等奖。2010年2月13日,贾玲携手当时的搭档白凯南,参加了央视春晚,表演相声《大话捧逗》,那也是中国观众见到的为数不多的女相声演员登上春晚舞台的一次。如今贾玲早已告别相声,以一已之力成为全球票房第一的的女导演,今年更以电影《热辣滚烫》领衔春节档。贾玲、郭麒麟等艺人转行影视的现象,反映了相声演员在面对全新市场变化时的适应策略。随着更多新兴业态的蓬勃发展,更多相声演员为了拓宽职业发展道路,必然选择进入其他流行的领域,这既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对相声行业现状的一种回应。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相声等传统文化艺术行业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紧迫的现实。
网址:谈谈中国相声的谱系传承 https://mxgxt.com/news/view/1023548
相关内容
[相声门·谱系]门派师承 相声自有家谱听了十来年相声,谈谈对相声的认知
刘德华谈中国式父女关系,传承与变革中的亲情纽带
戏说漫谈“中国相声三大表演体系”,传统、现代和三俗
“中国印学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座谈会在京举办
相声界谱系图及师承关系一览
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播谱系及其价值支撑
马季的儿子马东,谈到相声圈师承...@深度聊娱乐的动态
浅谈民族音乐的传承
刘永好谈二代接班:传承的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