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玉峰:走进杜甫文化园|中原作家
作者:鲍玉峰
昨天五一,本没打算远游,只想在郑州周边寻觅一处近点的景区看看。思来想去,我便踏入了巩义市的杜甫故里文化园,开启一场与诗圣跨越时空的对话之旅。
一到大门口,“杜甫故里文化园”几个金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两侧的对联更是气势不凡:“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寥寥数语,精准地勾勒出杜甫在诗坛的崇高地位,也道出了他诗歌关注民生的特质。驻足凝视,仿佛能透过时光的缝隙,窥见千年前那个心怀天下、笔耕不辍的诗人。
迈进园内,右侧一方开阔之地,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张海书写的杜甫诗歌长卷。那字迹在20多米长的大理石上舒展,苍劲有力,一笔一划仿佛都蕴含着杜甫诗歌的跌宕起伏。指尖轻轻抚过冰冷的石面,仿佛能触摸到诗人在创作时的激昂与悲愤。再往前,一座20多米高的杜甫石雕像矗立在中央,庄严肃穆。他身着长袍,眼神深邃而坚定,似在眺望远方,又似在思索着人间疾苦。雕像前,一本厚重的“石书”引人注目,上面刻着杜甫诗篇的译文,让人不禁想要深入探究这些不朽文字背后的深意。
前行几步,一条小河拦住了脚步。河上两座石拱桥古朴雅致,左侧桥上“月是故乡明”几个发光大字,为这处景致增添了几分诗意。待到夜幕降临时分,桥上的发光字与天空亮起的“月亮”相映成趣,宛如一幅绝美的画卷。正沉浸在这美景之中,一场精彩的表演悄然拉开帷幕。身着古装的“飞人”如灵动的仙子在空中穿梭,轻盈的身姿引得众人阵阵惊叹。船上的“杜甫”热情地与大家互动,他朗声道:“今天来这么多人,都是来看我的吧?”小河两岸的观众大声回答:“是的!”“好,今天晚饭就在我杜某家吃,我请客,中不中?”“杜甫”大声笑着说道,爽朗的笑声感染了在场每一个人。观众们连连回应“好,好,好…”就在大家欢笑声此起彼伏之时,天空中飞来一只金光闪闪的大凤凰,凤凰上端坐一位美少女,她微笑着向大家招手示意,那场面之壮观,对话之精彩令人动容,欢声笑语在河畔上空久久回荡,也为“春满河洛,寻忆诗圣”的活动奏响了序曲。
随后,我漫步于园区,“三友园”“朝晖阁”“书工书善”“诗圣堂”等文化建筑依次映入眼帘。每一处建筑都独具匠心,仿佛都承载着一段历史,诉说着一个鲜活的故事。尤其是“诗圣堂”,踏入其中,堂内正厅内一座汉白玉雕刻的杜甫像栩栩如生,他神态安然,仿佛正酝酿着新的诗篇。堂内四周挂满了琳琅满目的杜甫的精彩诗篇,泛黄的纸张、工整的字迹,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让人仿佛能穿越时空,与诗圣并肩而立,聆听他的心声,感受他的喜怒哀乐。
夜晚,文化园更是别有一番风情。在广场上,一场从唐朝到现代的大型文化演出盛大开启。舞台上灯光璀璨,演员们演技精湛,将杜甫的生平与诗篇演绎得淋漓尽致。当《无家别》的场景呈现时,一位士兵从邺城战场归来寻亲,他拖着疲惫的身躯,眼神中满是期待与不安。然而,眼前的村落东倒西塌,曾经熟悉的村落如今杂草丛生,狼藉不堪。村里青壮劳力大多被抓壮丁,生死未卜。好不容易找到邻居,才得知母亲早在五年前自己被抓走后不久便已离世了。士兵跌跌撞撞坐在地,悲恸大哭,随后拖着沉重的步伐,来到母亲坟前祭拜。他颤抖着双手双膝跪下,连连磕了几个头,泪水滴落在坟前的土地上,那哀伤的氛围如潮水般蔓延开来,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不少观众眼中泛起了泪花,也为那个动荡年代里的苦难而痛心。
演出结束后,我又在“诗圣堂”门前欣赏了约十五分钟的全息镭射灯光秀。五彩斑斓的镭射灯光在古建筑间穿射变幻,时而如繁星点点,时而如精灵跃动,将园区映照得如梦如幻。古老的建筑在现代光影技术的映衬下,展现出别样的魅力,古朴与现代的交融,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也让我对这座文化园有了更深的赏识。
这一趟杜甫文化园之行,于我而言,不仅是一次游览,更是一场与诗圣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杜甫的诗歌,那些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对民间疾苦的悲悯,在这一方文化园里,有了更鲜活的呈现。走出园区,夜色已深,但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诗圣的精神,早已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间,激励着我去关注生活,去感悟人生。
(来源:中国作家网,顶端文学频道)
网址:鲍玉峰:走进杜甫文化园|中原作家 https://mxgxt.com/news/view/1009030
相关内容
【历史文化】李白杜甫的偶像,是这个四川人!酒业星光榜|彭作权和杜甫酒庄:酒文旅融合发展谱写诗酒新篇
新春走基层丨红梅枝头春意闹,杜甫草堂乐如潮
两个牛人的碰撞,李白和杜甫究竟是什么关系?
《长安三万里》的背后,真实的李白、高适和杜甫是什么样的关系
王炳文、仇鹿鸣:杜甫的少年时代
杜甫半生凄凉,悲愤之下挥笔成诗,诗中一成语流传千古人人皆知
杜甫和李龟年是如何相识的?杜甫为其创作《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忧民情怀的巅峰——从《新安吏》到《又呈吴郎》
浅析李白杜甫高适三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