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氏兄弟的金钱与权欲交织:解读《儒林外史》中的严贡生与严监生

发布时间:2025-05-06 03:17

《儒林外史》中,严贡生与严监生这对兄弟以其鲜明的性格和复杂的关系,成为书中极具讽刺意味的角色。他们不仅代表了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的双重性格,更是作者吴敬梓对当时社会弊病的深刻揭露。本文将从他们的关系入手,探讨这对兄弟在金钱与权欲中的挣扎与博弈,并扩展到对封建科举制度和宗法社会的批判。

01严监生的矛盾性格与悲惨命运

根据《儒林外史人物论》中的相关信息, 严监生是《儒林外史》中一个复杂而矛盾的人物。他身为监生,虽然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在面对更有地位的贡生兄弟和读书人时,却显得胆小怕事。他拥有大量财富,却过着悭吝的生活,甚至在儿子想吃猪肉时,也只是买一点点来哄他。然而,他的财富并未给他带来安稳的生活,反而因此招惹了许多麻烦。他在处理家庭纠纷时手足无措,被妻舅和兄弟利用,最终家产被夺,儿子夭折,命运悲惨。
严监生的性格既悭吝又胆小,这种性格在封建社会中显得格格不入。他对钱财的过分看重,让他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显得手足无措,无法应对复杂的社交场合。而他的胆小怕事,也让他在面对欺压时无法反抗,只能忍气吞声。
严监生的悲惨命运,既是他个人性格的必然结果,也是封建社会家族纷争和伦理道德破产的反映。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也让我们对人性的弱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读过《儒林外史》的人,为“两茎灯草”的情节所折倒,严监生的性格绝不仅限于悭吝。他是严贡生的胞弟,但身份却比严贡生低。在封建社会中,他广有银钱而无社会地位,形成了生性“胆小”的性格。尽管“胆小”,仍然会招惹事故。他交接人物、应对事务时常常手足无措,以致内受胞兄欺压,外受妻舅挟持,不但自身气恼而亡,而且祸及妻孥。
他对乃兄一家有清醒的认识,在他心目中,乃兄的劣迹一时也说不尽。严家的官司,不得不找“外姓”的舅爷来商议。果然,在王德、王仁的谋划之下,了结了这场官司。但从此,严监生的“财”与二王的“才”的势均力敌已被打破,二王开始对严监生步步进逼。
严监生为了扶正赵氏,满足两位舅爷的无餍要求,用了四五千两银子,这对于连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的严监生来说,未免肉痛。扶正后的赵氏竭力讨好巴结二王,还要将大笔银子送给他们做应试的盘程,悭吝成性的严监生感到肉痛。当他看到猫将王氏历年聚积的银子跳掉下来,忍不住地伏着灵床子又哭了一场。从此,便精神颠倒,恍惚不宁。病笃之际,他寻思再三,仍然想到王氏的两个兄弟,托孤于他们。可是王德、王仁收了银子,并无一句承诺照顾其子之语。在他亡过不久,儿子夭折,家产被大房夺走十股中的七股。
作者极为生动细腻地叙写了严监生的一生,传神地表现了他从喜新厌旧转而念旧厌新的感情变化,显示出人性的普遍弱点。同时,从其财产终被乃兄夺走的情节中,暴露了封建家庭中的矛盾。

02马二先生:八股文的捍卫者与科举的牺牲品

《中国古代文学史》有相关描述, 马二先生是《儒林外史》中一个值得重视的艺术形象。他虽科举不利,却对八股文有着近乎宗教式的虔诚,不惜舌蔽唇焦地宣扬举业至上的道理。他把毕生精力和优秀品质都奉献给了八股举业,成为制艺的真正辩护人。然而,他的迁腐和厚道却让他成为了科举的牺牲品,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应有的爱美天性。马二先生的形象揭示了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和对才华的埋没。

小说中还有一个值得重视的成功艺术形象马二先生,他名静,字纯上,影射全椒冯粹中。冯系作者敬重的挚友,一个经实地考察,写出《治河策》四卷,被称为“胆略过人”的人。但在小说中却成了一个醉心制艺、善良而又迂腐的八股评选家。这是一个虽有批评,但基本肯定的人物,所以作者让他在大祭泰伯祠中,“三献”身分出现。
他诚恳厚道、耿介端方,对生活的意义毫无了解,被八股制艺、科举功名紧紧缚住手足。他补二十四年,科场不利,自知功名无望,却用垂暮之年,以宗教式的虔诚,热情地编选墨卷,希望下一代以此为上进的阶梯,不像自己这样坎坷。他只要一有机会就宣扬举业至上的大道理,不惜舌蔽唇焦。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和诚挚忠厚、胸怀坦荡等优秀品质,完全销熔在对“人人必要做的”八股举业的信奉之上。
但他与当时的那些八股奴才不同,那些人拿八股做敲门砖,或用它做幌子,只有马二先生才是制艺的真正辩护人。他所宣讲的全是由衷之言,他赤诚地捍卫它,热情地发扬它,极力叫世人认识它的真价值,而且以身作则,诚心诚意信奉一辈子。尽管他自己连举人也没中,但仍然到处宣传科举是个“极好的法则”。他这种不以个人得失为念,对原则的忠诚不二,以及他那些精辟的见解和对后学的耐心开导,确实代表了科举的精神,但他自己却成了科举的牺牲品。
他真诚地相信并热中传他所精心编选的八股墨卷选本:“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他认定世上除了八股外就没有其他文章,人生除了举业以外就没有其他事业。孔孟程朱的语录使他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封建蒙昧主义窒息了他应该具有的爱美的天性。他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举业,但依然功名不成。即令在举业同行中间,他也不被看重;他的那些八股选本又只行得一时,连个身后之名都没有博得。

03讽刺土财主的贪婪与吝啬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经典(套装共4册)》有相关描述, 在众多讽刺对象中,吴敬梓特别瞄准了那些有了些许功名就自命不凡的土财主。这些土财主虽然读书不多,却总爱摆出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然而,他们的行为却与他们的外表大相径庭,吝啬和贪婪的本性在吴敬梓的笔下被揭露无遗。
严监生就是一个典型的吝啬鬼形象。他守着大片的田产,却过着极其节俭的生活,甚至连肉都舍不得吃。他每夜都会算账到深夜,对自己的财产精打细算。在他病危之际,他依然念念不忘自己的财产,伸出两个指头,暗示着对两茎灯草的担忧,生怕浪费了油。
与严监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哥哥严贡生。他是一个既贪婪又凶狠的角色,不仅抢夺他人的田产,霸占寡妇的家业,甚至还打人行凶。他的行为恶劣至极,展现了人性中最丑陋的一面。
吴敬梓通过这些角色的刻画,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也表达了他对这些行为的深深讽刺。

在众多讽刺对象里,还有几个土财主。他们读了两本书,混了个秀才、贡生,或花钱捐了个功名头衔,摆出一副正人君子的架子,可骨子里,却还是那么吝啬、贪鄙。严贡生、严监生哥儿俩,就是最突出的例子。
弟弟严监生是个天生的吝啬鬼,守着大片田产,却连肉也舍不得吃,每夜算账到三更天。后来他病危,已经说不出话,一家子围在床前,只见他捯着气,从被单里伸出两个指头不肯放下。
有人问:莫不是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摇摇头。有人问:莫不是有两笔银钱没有处置?他又摇头。又有人问:老爷是记挂着两位舅爷吗?他依然摇头,手却不肯放下。还是老婆最了解他,分开众人,走上前去说:“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去挑掉一茎。大家再看严监生时,只见他“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作者的讽刺手法实在高明,他不做任何褒贬,只是从容不迫地讲他的故事,可严监生的吝啬,早已让他刻画得入木三分!
哥哥严贡生又是另一副嘴脸。他既贪婪又凶狠,夺人田产,霸占寡妇弟媳的家业,讹诈邻家的猪,还打人行凶,干尽了坏事。
吴敬梓早年跟乡绅们打够了交道,对他们的贪婪和卑鄙有着切身体会。严氏兄弟身上,说不定就有作者族人的影子呢。

网址:严氏兄弟的金钱与权欲交织:解读《儒林外史》中的严贡生与严监生 https://mxgxt.com/news/view/1003636

相关内容

金东崖回忆录1:老实厚道的范进周进,奸猾无耻的王惠严贡生
《儒林外史》中的王冕,是理想与现实交织出来的完美“人物”
《儒林外史》人物关系图
《儒林外史》精彩复习题请收藏
严晓星谈金庸的人生与他的武侠世界
读宋朝“严母”教子甚严有感
《儒林外史》塑造了众多儒生形象,吴敬梓为何最推崇王冕?
鲁迅与藤野严九郎:恩师的无声付出
长文解读:邵氏兄弟影视帝国崛起之路
墨迹与心境:颜真卿的书法与人生|历史人物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