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饭圈化”,对运动员是福还是祸?
辣言辣语
体育“饭圈化”,对运动员是福还是祸?
2022-06-07 20:23:48 字号:小中大
□黎芷筠(重庆大学)
近日,中国女排爆冷输给泰国一事登上热搜,同一时间“想念朱婷”“教练和副攻负主要责任”等言论多出,不乏有粉丝借着“恨铁不成钢”之名行“人身攻击”之实。
可以看到,在互联网时代万物皆可娱乐化的背景下,体育也成为了娱乐业中的重要板块。不少人能够通过互联网实现与体育明星沟通、发表自己见解的愿望。但另一方面,体育娱乐似乎在慢慢向“饭圈”靠拢:部分网友对于比赛得失的过激反应、对于运动员“全方面”的关注,似乎都有点“过了火”。
诚然,在流量至上的年代只要有关注、有热度就意味着有市场,无论关注的出发点是什么,最终都会汇聚到体育赛事上,变成赛事成功的燃料。但是,对于运动员而言过多的(特别是负面的)关注,会给其造成不必要的压力从而影响比赛发挥。尤其对于年轻运动员来说,当其在自己熟悉的赛场拼搏时,也是在另一个不熟悉的舞台上表演,而赛场的成绩与“舞台”的效果息息相关:如果赛场顺利,那么其不仅能享受赛场其他运动员的羡慕,也能享受来自五湖四海的祝贺,但若赛场不顺,其就会面临双倍的压力,这种压力对于心智尚幼的运动员可能是致命的——这也是年近不惑的吴敏霞,在回忆起自己青年时期的跳水经历时仍心有余悸的原因。
另一方面,运动员并非明星,其没有“为了满足公众喜好而营业”的义务。如果一个运动员喜欢主动分享自己的生活或是上综艺与大家见面,这是其个人权利,没有人可以质疑。但若上综艺、直播变成了一种“任务”从而剥夺了运动员说“不”的权利,这是不能被接受的。正如国人喜爱的“国乒天团”,其若自愿开放直播与粉丝互动、邀请粉丝观看训练来增进粉丝情感,这是很好的,但是如果要求他们开直播、上综艺,平均隔一段时间就要“营业”,这无异于让他们做一份没有工钱的“兼职”、承担不属于他们的义务,是不合情理的。
关注原本是体贴和关爱的表现,但“过火”的关注却会起到反效果,与其一味地向运动员表达自己的爱意,不如后退一步,做一个理智且坚定的支持者。
来源:红网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06/07/11362673.html
相关新闻
网址:体育“饭圈化”,对运动员是福还是祸? https://mxgxt.com/news/view/1002408
相关内容
“饭圈文化”是成就了运动员还是...@君羽说体育的动态审视体育“饭圈化”:运动员需要粉丝吗?
饭圈入侵体育界:是福是祸?深度解析!
体育时评:面对“饭圈化”,运动员需多一些“人间清醒”
别用饭圈疯狂行为给运动员应援 体育“饭圈化”当休矣!
媒体谈防范体育饭圈化:不能仅靠运动员抗争,更要加强治理
对体育界“饭圈文化”说“不”
警惕“体育饭圈化”
体育明星“网红”化、奥运粉丝“饭圈”化,就能救体坛了?
谁才是值得崇拜的偶像?饭圈祸乱体育圈,竞技体育实力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