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县一直没有修筑城墙,你知道是为什么吗?丨闵行情

发布时间:2024-04-18 08:52

原标题:上海县一直没有修筑城墙,你知道是为什么吗?丨闵行情

勾勒上海发展的线索,描摹上海的历史风情。

如何用最少的文字,将大上海的发展脉络说清楚?

沧海桑田、筚路蓝缕,终成“上海”,这是一部袖珍的上海通史。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第十二季,我们邀请了沪语播音员来诵读《上海小史》。今天,你将听到的是《一座“不设防”的城市》……

朗读人:徐辉原塘湾广播站播音员

北宋时期,上海分属华亭县和昆山县,崇明地区属海门县。宋初,华亭县改属两浙路秀州(今嘉兴)。这时华亭县以东的海滩,已经成为重要盐场和渔场,“人烟浩穰,海舶辐揍”,商业日益发达。

上海县设立后,并未筑城。当时,“东依海洋,北枕吴淞”,东南紧逼黄浦江,“无深山茂林之阻”,素称东方水都,是一个未设防的县邑。滨海临江的上海县,由于靠海的土地,盐碱度高,开始不适宜栽种水稻,只是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在松江府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上海县的棉花才大面积的种植开来。

上海县处于吴越之间,先秦时代就是一片气质刚劲的土地。《淮南子》说:“越王好勇,而民皆处危争死。”班固描写这片土地上的尚武遗风,“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易发”。同时,滨江傍海,加之海上流动作业,充满不稳定和不确定性,渔民出海,常受台风袭击,有时风急浪高,击岸破堤,拔树摧屋,险象环生。渔民的冒险精神和粗犷豪爽性格的生成与他们世居海边和在海上作业的这种特殊生存状态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南宋直至明代中期,上海作为濒海边邑,靠海人家,水陆交通四通八达,为了便利,不赞成筑城,即使是金兵南侵,分道渡江南来,浙西制置使韩世忠退兵驻守上海,“待敌归邀击之”,但韩世忠率军并没有在上海久留,他的军队与金兀术决战于黄天荡。元末农民起义,朱元璋与张士诚决战,战场在常州、江阴和杭嘉湖等地,均远离上海地区。

《点石斋画报》1891年绘黄浦江肇嘉浜(复兴东路)口“大码头”,这里是官方码头,即后来的关桥码头

上海县河网纵横,及至明代永乐年间黄浦江的开凿,吴淞江与黄浦江支流密布,有舟无车。贯穿县城的主要河浜有肇嘉浜、方浜、薛家浜、陆家浜及西洋泾浜,这五大干浜皆西东走向,另有南北走向的穿心河和中心河,将五大干浜沟通在一起。其中,肇嘉浜是通往徐家汇、蒲汇塘和松江府的运粮河,最为重要。其他小浜和桥梁不计其数,沟浜连接,黄浦江沿岸有许多码头和渡口,著名的有十六铺码头(方浜入浦处)、官大码头(肇家浜对江渡)、油车码头(薛家浜入浦处)和南仓渡(陆家浜入浦处)等。

就这样,二百多年来,已称“壮县”的上海一直没有修筑城墙。《同治上海县志》中收录了上海县人顾从礼关于上海筑城的奏疏,其中说道:“上海,宋市舶司所驻之地,治原无城垣可守。盖一则事出草创,库藏钱粮未多;一则,地方之人半是海洋贸易之辈,武艺素有通习,海寇不敢侵犯。虽未设城,自无他患。”可见当时的上海人中有一半是做海洋贸易的彪悍商人,生命财产的安全问题并不突出。

上海县设立后的相当长时间内,虽然有人“尝欲请建”,提出筑城的主张,但终因“无遗址可因”“其势颇难”,且上海地区“素无草动之虞,在所不必”,故“屡议而屡寝焉”(弘治《上海县志》卷一),一直没有建城墙。

一座不设防的城市是不需要城墙的。

作者:仲富兰

责任编辑:

网址:上海县一直没有修筑城墙,你知道是为什么吗?丨闵行情 https://mxgxt.com/news/view/1001

相关内容

“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丨闵行情
从大厂离职后,他们回到了县城
历史缄默,还有建筑在说话
林保怡没有拿影帝太可惜了,只要看了就知道为什么这样说…
所有的成长,都是因为站对了地方
微信置顶什么人,你就是什么人
若有一天,你发现亲人没有人情味了,说明你的家庭有3个缺陷,现在知道还不晚
王熙凤为什么让人恨不起来?
为什么我们总是做出自私的选择?
专访|路明:上海特产一种有腔调的爷叔,其实是吃过苦头挺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