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田“走田鸡”精准扶贫的“明星”产品

发布时间:2025-05-18 12:48

秋收后的广东省雷州东西洋稻田,但见帐蓬点点,成群的家鸡在稻田“广阔天地”里啄谷觅虫,追逐嬉耍,金黄稻田,鸡舞蹁跹。

雷州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常年种植早晚水稻。水稻收割后,每亩稻田里会掉下稻谷,这些稻谷、稻田里的虫子、加上青草和沟道里的水生物,恰好是家鸡的“天然食品”,稻田随之也收获了“第三季”。

稻田养鸡还能改善田间生态环境、提高水稻抗病能力、培肥地力、增加水稻产量等。不过,因为稻田是分田到户,村规民约规定要通过竞拍才能获得养殖权,竞拍收益归于村的公益事业。

为了使稻田鸡更“老水”更“走地”,满足人们口感传统,入市时更有价格竞争力,雷州洋田鸡一般从广西钦州、玉林等地的山林鸡养殖基地买回60~90天的母鸡,90~120天的阉鸡,再在本地经过十几天的适应性养殖后,投放到大田里面散养三个月左右就上市了,所以这种散养鸡比圈养鸡要多养两个月左右。

一方水土养一方鸡。当地人最推崇的那澎鸡,从初进稻田到结实壮年,3个月时间里,它寻食而走,每天踯躅在广袤的田野上,欢快地在土地上吟唱,每天都有洁净秀美的养殖环境,当地人叫这些“奔跑的鸡”“快乐的鸡”为“赶田鸡”、“走田鸡”。

经过三个月的自然生长周期,鸡体内的鲜香物质沉积,鸡的肉质、味道、营养、体质等得到提升,使其身体健硕,肉质紧致,骨软皮脆,甜津清香——“走田鸡”已经把大自然的精华转化成人类千年追享的美食。

在雷州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养鸡的传统,秋收过后,在自家门前的稻田里搭一个小帐篷,把鸡赶到稻田里放养,等到春节时再吃,留给回乡的亲人,留给春节走亲戚……一只家养大阉鸡,预示来年红红火火;一只家鸡,串联起对家乡最深的眷恋。

中国人对本土鸡的挚爱不仅是为了满足味蕾,同时还是一种文化“基因”。尽管穿越数千年,但“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上还背着个胖娃娃”的美好愿景不变。

养鸡行业有“家财万贯,带毛不算”的说法,可见养鸡行业的风险。养鸡人要与鸡朝夕相处,邻鸡而居,餐风宿露,精心呵护。“赶田鸡”人为充分利用土地和粮食,为春节提供传统生态食品,为“湛江鸡”的闻名遐迩,以自食其力的方式紧贴泥土,精耕细作。

以前,因为资金和销路问题,散养鸡难以脱贫。但在脱贫攻坚战中,有帮扶单位资金支持和养殖策划,有消费扶贫和产销对接政策,东西洋贫困村贫困户们大胆养起了“走田鸡”,生态稻香鸡成了精准扶贫的“明星”产品,成了“一村一品”的“脱贫鸡”,为广袤的东西洋如期实现高质量脱贫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

(作者系雷州市附城镇麻演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李红卫)

原标题:《洋田“走田鸡”精准扶贫的“明星”产品》

网址:洋田“走田鸡”精准扶贫的“明星”产品 http://mxgxt.com/news/view/1261879

相关内容

洋田“走田鸡”精准扶贫的“明星”产品
佐龙镇 “明星模式”走出扶贫新路子
明星零报酬“叫卖”农产品精准扶贫,这样的“真人秀” 来一打不嫌多
江苏省农科院助力“启明星”计划 实现精准扶贫目标
胡凯旋走访慰问困难群众 实施精准扶贫
扶贫品牌加速器:明星扶贫的星光旅程
种土豆=贫困?化“薯”为“粮”助力精准扶贫
恒丰银行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系列报道之三:扶贫在一线 精准挖“穷根”
《我们在行动》众星零片酬助力“精准扶贫”
助力明星扶贫“星光行动” 京东引领电商扶贫升级3.0版本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