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硬刚短视频时代很久了

发布时间:2025-05-23 19:26

长视频曾被视为"烧钱无底洞",被无数投资者避而远之。更何况,这还是一个正面硬刚两个如日中天的短视频平台的行业。

爱奇艺,这个长视频标杆、曾经的亏损大户,一直在直面这个魔咒。

最近的经营数据是,2024年全年爱奇艺实现营收292.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达7.64亿元,以Non-GAAP准则(剔除了资产减值损失、股份支出等和经营关系不大的部分之后)计算,净利润为15.1亿元,连续三年实现盈利。

作为长视频届的“扛把子“选手,爱奇艺自2010年上线以来先后超越了优酷、土豆等早期竞争对手,成了行业龙头,并且在2015年率先推出会员付费模式,推动了行业商业模式转型。

一段时间以来,市场地位的成功确立似乎并未显著改善其盈利能力。自成立以来,公司有11年时间都在亏损中度过,成为互联网领域最具争议的存在之一。但其中的原因比较复杂,早期和近期的情况应该分开看待。

早期"规模优先"的必须考虑,让爱奇艺必须支付高昂的内容采购和营销成本,才能有机会“搭台唱戏”,直到2021年爱奇艺明确提出“从追求市场份额转向追求盈利”的战略转型目标,才标志着这个艰苦的搭台期正式结束。

此后,爱奇艺就开始以"内容为王"的逻辑,对抗"流量至上"的短视频时代。这个长视频领域的标杆,需要带领行业一起共同面对这个无比强大的敌人。到今年,爱奇艺已经真正在这个时代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差异化定位。

转型

长视频,是众所周知的“烧钱“生意。在这个行业里,内容既是所有收入的起点,也是成本的大头。

早年间,平台缺乏自制内容的能力,要想留住用户、吸引广告主,就必须重金购买热门剧集和综艺的独家版权,但越是能带来流量的内容,价格就越贵,平台的内容成本也就一路走高。

当时的长视频平台不仅要抢流量、更要砸资源拼版权,没有人能避免这样的高强度竞争。背靠BAT的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爱优腾”)火力全开。根据当时《经济日报》报道,2012年至2021年,“爱优腾”三大平台为了抢份额烧了足足有1000 多亿元。

爱奇艺曾是这一策略的典型代表。靠着在内容上疯狂投入,2015到2021年间,爱奇艺收入年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付费会员数从1070万增长到1.29亿。但高速扩张的同时,爱奇艺盈利能力始终未见起色,7年间公司累计净亏损高达420亿元。

转折点出现在2021年。短视频的崛起彻底打破了长视频“烧钱即增长”的经营惯性。包括爱奇艺在内的各视频平台会员增长陷入停滞——一旦有爆款,会员数量迅速增长,爆款没了便立马回落,这让会员收入占大头的爱奇艺头疼不已。

广告收入在这个过程中同样承压明显。创业邦的数据显示,2023年仅3成广告主愿意增加投放预算,而且其中越来越多的资源流向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爱奇艺广告收入从2021年的70.7亿元下降至2024年的57.1亿元,降幅超过19%。

现实迫使平台重新思考生存逻辑。2021年,爱奇艺将战略由“规模优先”转向“利润优先”,公司随即展开全方位降本增效,重点包括两项:

一是剥离或收缩非核心、盈利能力薄弱的业务板块,二是提高自制内容的占比。2020年到2024年,爱奇艺自制内容比例从不足五成提升至了七成左右。

相比外购版权,自制内容不仅有利于控制成本,更意味着平台能获得独家内容的长期版权归属,可以起到强化平台内容的差异化、增强用户粘性的作用。

策略执行之后,爱奇艺收入增长虽有所放缓,但成本和费用也得以大幅收缩。2022至2024年,爱奇艺在Non-GAAP口径下连续三年实现盈利,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12.84亿元、28.4亿元与15.1亿元。

内容

流媒体平台想实现持续盈利,有足够多和稳定的客户是关键,而这一切的基础,则是平台的内容质量。内容直接决定了用户的留存和付费意愿。

国际巨头奈飞深谙此道。奈飞以原创内容为引擎,通过“内容—会员及广告—现金流—内容投入”的生态正循环,形成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纸牌屋》《鱿鱼游戏》等一系列标志性作品,成功塑造了“奈飞出品,必属精品”的市场认知,为奈飞构筑了坚固的品牌护城河。

自2016年起,奈飞的经营业绩稳步攀升,盈利能力不断增强,截至2024年,奈飞已在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02亿付费用户,市场仍在扩展。庞大的用户群体带来的商业利益,也让奈飞的股价在2015至2024年间上涨近18倍,成为全球内容平台中的佼佼者。

这种以内容驱动增长的"奈飞模式",正在被中国的流媒体平台效仿。如今的"爱优腾"们已经不再沉迷于版权军备竞赛,而是转向两条策略:

一是夺回内容主导权,从被动采购转为主动自制。近年来无论是爱奇艺、芒果TV还是腾讯视频等,都在不断加码自制内容,通过稳定输出的原创作品实现对用户的长期吸引力。

二是打造差异化内容,把钱花在刀刃上。比如腾讯视频聚焦大IP和古偶,芒果TV凭借长期积累的综艺制作能力建立起稳固阵地,爱奇艺则在悬疑剧场打出品牌后,持续拓展多元内容版图。

2020年,《隐秘的角落》的大爆让爱奇艺的 “ 迷雾剧场 ” 一炮而红,随后《沉默的真相》、《尘封十三载》等多部剧的成功,不仅带动了平台的用户增长,更让观众潜移默化的把 “迷雾剧场”与高质量作品划上等号。

爱奇艺依托“迷雾剧场”这一品牌优势,继续深耕悬疑赛道,同时拓展到奇幻剧和年代剧领域,逐渐积累起多元化的受众群体。《庆余年》《赘婿》《人世间》《苍兰诀》《狂飙》等爆款横跨奇幻、年代、现实题材,证明其已具备多类型精品化生产能力。

爱奇艺《狂飙》2023年收视第一

爱奇艺如今已经与业内优质编剧、导演、演员和头部制作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自制内容的造血功能愈发强大。目前,平台已有超过50个原创工作室,涵盖了戏剧、综艺、电影、动漫、舞台剧等多个领域,逐步构建起一条内容生产的长期价值链。

增量

尽管爱奇艺已连续三年实现盈利,但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滑60%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情况。

业绩不稳定的根本原因在于传媒行业固有的局限性——内容回报不确定性的规律始终存在。尽管爱奇艺自制能力不断提升,成本也在降低,但内容行业的规律决定了,其业绩的波动仍可能会如同坐上过山车。

这不仅是爱奇艺的痛点,也是几乎所有长视频平台的痛点。面对这个问题,爱奇艺选择"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继续集中资源,加大对头部内容的投入权重,巩固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积极开拓第二增长曲线,弥补业绩短期内的波动。

微短剧成为爱奇艺破局的关键棋子。在长剧市场趋于饱和、用户增长进入平台期之后,微短剧凭借更低的成本和更短的制作周期,展现出更高的投入回报比。

一部微短剧的拍摄周期通常不超过三周,制作成本在20万至300万元之间,远低于动辄上千万的长剧制作预算,具备快速试错与变现的天然优势。

微短剧市场增量相当可观,数据显示,2023年1月到2025年3月,抖音旗下红果剧场月活用户由32万激增至1.73亿,目前已逼近优酷。碎片化观看和低门槛特性,推动短剧用户爆发式增长。

通过优化平台的App和内容库的扩展,爱奇艺微剧业务得以迅速发展,到去年年末,爱奇艺的微剧内容已扩展至超过一万部,相关板块在用户规模和广告营收方面的增长,成为当季财报中的一大亮点。

除了微短剧外,爱奇艺还在积极布局其他潜在增量板块,包括IP多元化开发、内容电商以及拓展出海业务等,但公司对“内容为本”的战略始终保持定力。

在2024年4月的《爱奇艺世界·大会》上,首席内容官王晓晖明确表示,长剧集和电影依然是爱奇艺内容体系的核心,未来将持续在头部作品上加大投入,好剧的单集成本会更高。

尽管微短剧凭借短平快、满足即时情绪价值等优势快速吸粉,但在深度与延展性上始终难以替代长剧的价值,真正具备大众影响力、能沉淀用户记忆与平台品牌价值的,依然是高质量、具备差异化的长剧内容。

过去几年多层次的用户数据,也印证了爱奇艺的判断。

2020年以来,中国长视频用户规模与人均使用时长基本保持稳定,短视频确实迅猛,但抢占的更多是碎片娱乐时间,与优质长剧之间并非零和博弈。这些年讨论度高的剧集和综艺,也常常伴随着会员规模的同步增加,说明用户依然愿意为精品内容付费。

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高质量的长视频仍是用户喜爱的内容。当观众开始习惯于搜索“某平台最近出什么剧”,而不是“最近有什么好剧”时,爱奇艺们的平台价值还会更大。(侯恬)

网址:爱奇艺硬刚短视频时代很久了 http://mxgxt.com/news/view/1381445

相关内容

看剧观影追星一个都不能少!短视频自制影视综“硬刚”爱优腾
爱奇艺在“短”时代重新定义“长”价值
2025爱奇艺世界·大会开幕:开启视频娱乐“短”时代,进军线下乐园和内容电商新市场
长视频+明星,爱奇艺的慢直播“陪看”计划靠谱吗?
人民日报点赞西瓜视频王刚硬核做菜技巧,网友:手残党有救了
爱奇艺龚宇“开炮”,短剧为何成了“牛夫人”?
短视频时代,访谈节目有活路吗?
土味、硬核的短视频吸粉上百万后,华农兄弟和厨师王刚转型“做实业”
短视频红人“逐梦”演艺圈
影视变革迷雾中,爱奇艺找寻长视频的新平衡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