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身边总是围绕着各种数据。
一来是流量的承载,二来也是明星信息的数字化体现;
明星的各种宣传、推广等合作都会带来数据的变化,他们的正面、新闻也会以数字化的方式记录在网上。
现在的明星的数据充斥着水分、造假等,还有真假难辨的营销等,让市面上的数据又杂又乱。
即使有很多公司基于这方面提供一些明星数据背调业务,但给出的报告不可能准确。甚至发展到后来,经纪公司连背调报告都能美化。
比如艾漫数据的“艺人风险尽调”项目、“星娱乐法”、“塌房财”服务等。初衷是希望通过尽调向投资方反应艺人的风险状况。他们会重点关注了一个艺人的法律风险、道德风险和商业风险等几个维度。
法律风险这个比较好查,且涉及到的是权威部门,参考的真实性比较高;
然后道德风险和商业风险这两个维度,就有人为操作的大量空间。
道德风险就是我们熟悉的网络舆论战,除非原则性的问题引起大量围观网友加入讨论,不然以现在任一流量的粉丝能力,分分钟可以把黑的洗成白。
商业风险又是基于法律风险和道歉风险之上。目前相关机构出具的尽调报告根本多大的实际价值。
就算是明知有道德风险的艺人,例如劈腿、出轨这类,只要人气和知名度够,品牌、投资方等依旧会选择跟他们合作。
更加典型的还有退圈的某爽,当年彻底暴雷之前,她的各种疯癫行径、不敬业的大小情况层出不穷,依旧有投资方愿意为她买单。哪怕在她的业务能力一直倒退的情况下,依靠粉丝强大的粘附力,她还是成为娱乐圈的头部玩家。
对于这类艺人来说,尽调报告的意义完全没有。就算艺人有黑点和瑕疵,投资方在她身上看到巨大的投资回报率,依旧会冒着风险进场,他们永远不认为自己是最后一个被坑的人。
尽调报告形同虚设。
而对于那些尽调报告完美的艺人,或是也有知名度和信息量不够的原因,才让他们看上去很完美,似乎不会出错。
但李云迪过往的履历还不够完美吗?翻车也是一瞬间的事。
有人评论艺人尽调报告治标不治本,目前来看,的确是这个理。
投资方与其有时间去相信尽调报告,还不如去看看自己的投资回报表格。在高回报面前一切都是虚的,他们眼中的尽调报告,不过是变相的智商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