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情人节=超级消费
我有点不信邪,发个520,看是不是真的,果然损失了520.
兄弟们注意了,今天是情人节,腾讯临时调整把红包限额从200元调整到了520元,仅限当天。
来事是会来事,但是腾讯怎么没说怎么撤回红包啊,我真的就是试试而已。
不过我觉得情人节是真的没意义,本来是两个人的节日,现在很多时候变成了男方破财消灾、献媚表忠的灾难日。
2022年情人节期间,一位自称“成都名媛”的女性在社交媒体上炫耀自己收到了785个520元红包,全部是不同男人送的,我算了一下是40.82万。
忽然想到一个发财的路子,利用AI,找几个美女助理,全平台撒网,经营一大批狗子,每年春节、情人节、七夕节、圣诞节,生日,至少可以收割5次,妥妥的年入百万。
说实话很少有男人愿意在情人节消费,玫瑰花贵十倍,买不买?吃饭,看电影,商场,这一套操作下来,可不便宜。但是你不消费,那就没女朋友,或者吵架,这也算一种人生的无奈吧。
1、2月13日,央行发布了两条极为重要的信息,我发现竟然没有人关注到,实在是遗憾。
我来做个简单的解读。
第一条、央行:下阶段,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四配。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推动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
什么叫做推动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显然认为当前的物价水平是不合理的,再直白点,就是要通过放水实现物价的温和上涨。
降息意味着今年不缺水,债券市场和红利策略都有政策底,对头部消费股也是一个很不错的利好。
第二条、央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这意味着汇率会在特定的区间运行,不会大起大落。
我前面反复讲美债的投资逻辑,很多人不敢下手,担心人民币大幅度升值,这点完全是多余的。
综上所述,今年股市很难再回到3000点以下,预计银行存款、债券基金、银行理财等收益率继续下降,利好:
储蓄险、长期债券、美债、高股息策略及头部消费股。
2、中国科技股的七朵金花
以苹果、谷歌、亚马逊、微软、Meta、特斯拉、英伟达为代表的科技七巨头(Magnificent 7)通过稳健增长的业绩和创新能力,成为美股科技股核心资产,带动了整个美股的大牛市。
DeepSeek的成功真正的意义是让资本重新审视中国的科技,以阿里巴巴为例,前期的估值就是按照电商业务算的,阿里云在资本的眼里价值是0。
现在以阿里巴巴为例,苹果认可了阿里巴巴的通义Qwen模型,而在海外市场,苹果的合作伙伴正是每一家AI公司都想追赶上的OpenAI。如果阿里云对标OpenAI,你怎么估值?
昨天华泰证券发了一篇研报:谁会成为中国科技股的“七巨头”?我把其中的精彩观点和大家做个分享。
小米(1810 HK):端侧AI落地主要受益者之一
小米是全球最主要的手机和智能硬件厂商,2024年成功切入智能电动车行业。2025年,我们看好:1)新车发布推动小米汽车业务再上一个台阶,2)手机业务毛利率和全球市占率稳步提升,3)大家电出海推动智能硬件业务稳健增长,4)DeepSeek在边缘AI上的落地,推动AI眼镜等新品类增长。
联想(992 HK):大模型落地推动AIPC和服务器加速发展
联想是全球最大的PC,服务器和智能手机制造商之一。2025年,我们看好1)AI助理/AI智能体落地,推动公司AIPC和AI手机渗透率稳步提升,2)DeepSeek等AI大模型的商业化落地有望带动企业加大IT投资,带动服务器、存储等联想企业级业务产品出货量稳步增长。
比亚迪(1211 HK):看好电动车龙头智能化转型机遇
2024年比亚迪全球销量427万辆,同比+41%,是全球第五大、中国第一大销量车企。看好比亚迪智能化转型,加速高阶智驾功能在中低端车型渗透,2025年挑战550万销量目标,继续推进高端化与出海战略。
中芯国际(981 HK):全球产业链重构主要受益者之一
中芯国际是中国最大,全球第三大晶圆代工企业,产业链重构主要受益者。2025年,我们预计收入稳健增长。主要驱动力:1)在地化生产需求驱动成熟产线稼动率维持饱满,2)多年研发效果显现,先进产线良率稳步提高。
阿里巴巴(BABAUS/9988 HK):国内领先云服务厂商,受益AI需求迸发
阿里有望作为行业领头羊持续受益于2025年AI应用发展带来的基础云服务需求释放。看好其:1)引领国内云服务厂商及互联网AI应用价值重估,并在基本面上逐步兑现需求改善趋势;2)电商场景下强化应用探索,2B降本提效+2C体验优化双路并进,夯实其电商市场份额,进而稳定电商主业估值。我们期待其通过扩大且高效的CAPEX投入助力拓宽长期增长空间。
腾讯(700 HK):AI赋能社交广告,混元大模型未来可期
我们持续看好腾讯的中长期发展,未来更多AI产品浮出水面后,有望加速公司营收增长,1)AI+视频号:广告加载率处于行业低位,我们认为叠加AI赋能后,行业中期有望同步实现价位上涨和降本增效;2)AI+游戏:混元开源3D大模型,助力游戏开发商加速研发进度,3)AI+云:腾讯云借力大模型丰富现有产品矩阵,加速AI在2B端商业化落地。
美团(3690 HK):本地生活消费龙头
公司成长性突出,Beta向上背景下估值提升空间充分。我们看好:1)外卖下沉市场仍有增量,UE处于爬坡通道,当前超万亿GTV规模下利润释放可观;2)到店业务行业竞争已过拐点,利润开启合理修复,同时行业线上化的持续提升,成长性兼备;3)闪购、出海业务(Keeta、小象、无人机等)初具规模,“零售”+“科技”战略落地为公司带来远期成长期权。
今天早上在群里聊,有人说,中芯国际太贵了,根本不值这个钱,不知道资本在想什么。
其实这个问题换个对标就明白了,DeepSeek太贵了,还没开始盈利呢,根本不值这个钱,不知道资本在想什么。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祝大家情人节快乐,为中国新生儿出生率奋斗!
最后我挑一部分,和大家分享梁文峰的60条核心思考,有兴趣可以看看,没兴趣就不用下滑啦。
1、我们希望更多人,哪怕一个小App都可以低成本去用上大模型,而不是技术只掌握在一部分人和公司手中,形成垄断。大厂的模型,可能会和他们的平台或生态捆绑,而我们是完全自由的。
2、从商业角度来讲,基础研究是投入回报比很低的。我们比较确定的是,既然我们想做这个事,又有这个能力,这个时间点上,我们就是最合适人选之一。
3、从最早的1张卡,到2015年的100张卡、2019年的1000张卡,再到一万张,这个过程是逐步发生的。很多人会以为这里边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商业逻辑,但其实,主要是好奇心驱动,对AI能力边界的好奇。
4、一件激动人心的事,不能单纯用钱衡量。就像家里买钢琴,一来买得起,二来是因为有一群急于在上面弹奏乐曲的人。
5、人工成本是对未来的投资,是公司最大的资产。我们选的人相对朴实一点,有好奇心,来我们这里有机会去做研究。大厂很难单纯去做研究,做训练,它更多会是业务需求驱动。如果不能很快应用,大厂不一定能持续坚持,因为它更需要看到结果。
6、我们招人有条原则是,看能力,而不是看经验。如果追求短期目标,找现成有经验的人是对的。但如果看长远,经验就没那么重要,基础能力、创造性与热爱等更重要。
7、我们的核心技术岗位,基本以应届和毕业一两年的人为主。做一件事,有经验的人会不假思索告诉你,应该这样做,但没有经验的人,会反复摸索、很认真去想应该怎么做,然后找到一个符合当前实际情况的解决办法。
8、我们招人的条件是热爱,这些人的热情通常会表现出来,因为他真的很想做这件事,所以这些人往往同时也在找你。
9、我们的考核标准和一般公司不太一样。我们没有KPI,也没有所谓的任务。
10、创新需要尽可能少的干预和管理,让每个人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和试错机会。创新往往都是自己产生的,不是刻意安排的,更不是教出来的。我们交给员工重要的事,并且不干预他。让他自己想办法,自己发挥。
11、按照教科书的方法论来推导创业公司,在当下,他们做的事,都是活不下来的。但市场是变化的,真正的决定力量往往不是一些现成的规则和条件,而是一种适应和调整变化的能力。很多大公司的组织结构已经不能快速响应和快速做事,而且他们很容易让之前的经验和惯性成为束缚,而这波AI新浪潮之下,一定会有一批新公司诞生。
12.创新是昂贵且低效的,有时候伴随着浪费。所以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够出现创新。 很穷的时候,或者不是创新驱动的行业,成本和效率非常关键。OpenAI也是烧了很多钱才出来的。
13、这个世界存在很多无法用逻辑解释的事,就像很多程序员,也是开源社区的疯狂贡献者,一天很累了,还要去贡献代码。类似你徒步50公里,整个身体是瘫掉的,但精神很满足。
14.不是所有人都能疯狂一辈子,但大部分人,在他年轻的那些年,可以完全没有功利目的,投入地去做一件事。
15.最重要的是参与到全球创新的浪潮里去。过去很多年,中国公司习惯了别人做技术创新,我们拿过来做应用变现,但这并非是一种理所当然。这一波浪潮里,我们的出发点,就不是趁机赚一笔,而是走到技术的前沿,去推动整个生态发展。
16、 随着经济发展,中国也要逐步成为贡献者,而不是一直搭便车。过去三十多年IT浪潮里,我们基本没有参与到真正的技术创新里。我们已经习惯摩尔定律从天而降,躺在家里18个月就会出来更好的硬件和软件。但其实,这是西方主导的技术社区一代代孜孜不倦创造出来的,只因为之前我们没有参与这个过程,以至于忽视了它的存在。
17、创新的成本肯定不低,过去那种拿来主义的惯例和过去的国情有关。但现在,无论中国的经济体量,还是字节、腾讯这些大厂的利润,放在全球都不低。我们创新缺的不是资本,而是缺乏信心以及不知道怎么组织高密度的人才实现有效的创新。
18、过去三十年,我们都只强调赚钱,对创新是忽视的。创新不完全是商业驱动的,还需要好奇心和创造欲。我们只是被过去那种惯性束缚了,但它也是阶段性的。
19、美国最赚钱的公司,都是厚积薄发的高科技公司。
20.中国AI和美国真实的gap是原创和模仿的差距。如果这个不改变,中国永远只能是追随者,所以有些探索也是逃不掉的。
21、更多的投入并不一定产生更多的创新,否则大厂可以把所有的创新包揽了。
22.我们发布的V2模型没有海外回来的人,都是本土的。前50名顶尖人才可能不在中国,但我们能自己打造这样的人。
23.创新首先是一个信念问题。为什么硅谷那么有创新精神?首先是敢。Chatgpt出来时,整个国内对做前沿创新都缺乏信心,从投资人到大厂,都觉得差距太大了,还是做应用吧。但创新首先需要自信,这种信心通常在年轻人身上更明显。
24、所有的套路都是上一代的产物,未来不一定成立。拿互联网的商业逻辑去讨论未来AI的盈利模式,就像马化腾创业时,你去讨论通用电气和可口可乐一样,很可能是一种刻舟求剑。
25.我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外部看到的是幻方2015年后的部分,但其实我们做了16年。
26.未来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会更依赖硬核技术的创新。当很多人发现过去赚快钱很可能来自时代运气,就会更愿意俯身去做真正的创新。
27.未来硬核创新会越来越多,现在还不容易被理解,是因为整个社会群体需要被事实教育。当这个社会让硬核创新的人功成名就,群体性想法就会改变,我们只是还需要一堆事实和一个过程。
网址:腾讯+情人节=超级消费 http://mxgxt.com/news/view/1287288
相关内容
腾讯“屡中”明星项目背后:一文看懂腾讯大消费投资逻辑阿里与腾讯“世纪大和解”,互联网再无“超级战争”
腾讯音乐的2024:稳健增长,丰富内容生态正在激活消费
全新代言人阵容曝光,腾讯视频“牛气”背后的超级流量组盘力
腾讯与字节跳动的明争暗斗
史诗级“变节”:美团、阿里、腾讯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Verystar费芮荣获腾讯游戏人生平台2023年度“最佳营销服务商”奖项
付费率仅4%!腾讯音乐成功上市,红包和眼泪一起飞
消费品市场恢复放缓 消费升级趋势不变——2024年一季度北京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解读
王老吉独家冠名腾讯《明日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