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主持人的神奇变迁 盘点标志型主持人

发布时间:2025-05-19 23:57

    据新世纪:第三届“中国电视十大名栏目名主持讲座”刚结束, 7月的“金话筒论坛”已开讲了,年底又有“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25年盛典”在等着。中国电视主持人诞生25年了,这25年间,主持人风格形式的变迁,令观众叹为观止。

    众多主持人聚集一堂,在业内实在是件高兴的事。可面对国内主持人的平均水平,百姓却很难高兴起来。多年来,主持人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从呆头呆脑、一字一顿到手舞足蹈、胡说八道,如此的风格变迁实在令人瞠目结舌。

    改朝换代的“审美疲劳”

    25年前,沈力、赵忠祥开了中国电视主持人行业的先河,以稳健端庄和亲和力为基点,贯穿了整个中国电视发展史和中国主持风格发展史。

    作为中国电视播音员第一人的沈力,她的端庄、文雅、诚挚、亲切的主持形象与风格,已经成为一代观众心目中的经典。她出生在一个达官显贵的大家庭,家庭的教育和熏陶让沈力的举手投足间都充满了优雅的韵味。也使得她本人具有强大的人格魅力,赵忠祥老师曾说过:“有一次开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风格研讨会,最后开成了沈力的人格赞美会。”

    沈力大家闺秀的风范和赵忠祥的浑厚嗓音在那个时代无疑是偶像级的。在主持人和播报员还没有太大区分的时代,主持人所做的突破是:开始试验离开讲稿播音,把稿子要点记住后,根据自己的感觉做一些发挥。

    而后来涌现出的若干主持人如敬一丹、白岩松、鞠萍、倪萍,基本延续了其亲切或正襟危坐的主持风格。直到观众看得腻烦了,想“出轨”了,不再想要“大家闺秀”式的千篇一律。于是,全国上下一致感到主持人风格种类的缺乏。

    如今的主持人选拔赛,选手们个个朝气蓬勃,主持风格前卫大胆,怪招频出。许多观众却将“忧虑”的目光落到了由老一辈主持人组成的评委席上--重重地为那些选手捏把汗。倘若再以沈力、宋世雄、赵忠祥年代创立的主持风格与理念为鉴,那么主持人选拔赛还有何意义?所幸的是老一辈主持人也审美疲劳了,他们自觉表示:要么改变自己,要么适时“下岗”,而新型的主持人应该顺应潮流,与时俱进。

    《焦点访谈》的主持人敬一丹谈到自己已处于更年期,有时候录制节目时,会发现自己只是值班状态、值班表情,等着说“观众朋友,下期节目再见”,而不是具有满足感的创作状态,这种发现让她觉得自己正逐渐走向衰退。去《新闻调查》做出镜记者或到《东方时空》的布景里坐坐,才会发觉自己“又能好好说话,说人话了。”

    同时她也承认这种调整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她诚恳地向主持人专业委员会申请,希望委员会适当引入科学的方法,比如心理学的导入、管理制度的完善,让主持人得到周期性的休整,以保证创作性地工作。她说,以前自己在某个栏目的工作周期一般是5年,如今在《焦点访谈》已坚持了10年,不仅观众对她产生了倦意,她自己都觉得“面孔老旧”了。

    主持人以“人”为本

    某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把《新闻联播》的几位新闻播报员请上台来演节目让人第一次感受到--原来这些人是活的。平日他们以统一的表情准点播报新闻,这让他们更多地成为一种符号,观众无从感受他们“人”的一面。

    自从主持人和播报员的概念分家后,越来越多的主持人开始突破电视节目的固有模式,让节目与观众的心灵感受接上轨。让观众不再有“砸烂电视”的冲动,“主持人们和节目主创人员们开始拿观众当回事了。

    那位总哈着腰的崔永元,让观众底气十足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怎么打扮都平民的装扮,让人觉得崔永元就是隔壁邻居家那个热心又不错的小伙。就算你说了特别让他不顺耳的话,他也就歪歪嘴,坏笑一下就给宽容了。该问的问题还问,该怎样还怎样,反正不跟广大群众”装”。

    身着马戏团表演服的李咏,批着一头“方便面”,在《幸运52》里张牙舞爪地叫喊道:“谁都会有机会!”夸张的肢体语言,戏剧化的表情和派头,将耍宝发展成了一种即正式又娱乐的主持风格。并夸张地拿走了几乎所有主持人的奖项,在现场连线给获奖者时,观众大声地和他打着招呼:“咏哥,咏哥……”

    至于刘仪伟与阿丘,土生土长的南方人颠覆了口音局限,挑战了关于电视主持人普通话需过一级甲等这一条例。

    人见人爱的体育节目主持人韩乔生,他无心的幽默给众多体育节目拥趸带来了附加的欢乐。这位快人快语的主持人,错误百出的一些片段被收集成了语录。有意思的是,在之后的一些采访中,他本人还在语录上认真自批,哪些语录的确说过,哪些语录很正常,哪些是他人编造。

    一些极令人追捧的段子在他看来并非故意。可见,这种浑然天成的个人因子和节目糅合在一起显得多么有趣。想象一个中年男人全身心投入地边观看比赛边自话自说,还要偶尔跑出一两句例如“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的新创句式。好在韩乔生对自己的要求是不做专家,只是想以轻松、幽默的风格,给观众带来欢笑。让大家看比赛图个高兴嘛。

    横空出世的台湾妖女“小S”,第一次以堂堂女性姿态挑战各种“限制级”问题,口无遮拦地发表各种真言真语。让《康熙来了》一度收视率彪升;李静活泼俏皮机智幽默,善于“穿针引线、击中要害”也是许多“大妈大姐”型的女主持所不具备的。

    人们还发现,现在的一些主持人很善解人意:黄健翔在雅典奥运会中解说意大利和伊拉克男足比赛时,预报刘翔的110米栏决赛一会儿将在第5套节目转播,呼吁观众赶紧换台,不看自己解说的这场比赛没关系。

    张越客串《艺术人生》时对谢霆锋说的:“当我听到你的那些消息时,我只觉得,这孩子真可惜。”不再是“你怎样看待你取得的艺术成就。”这些个性化的主持人让节目缤纷起来,同时让观众原谅了他们作为一个传统主持人所缺乏的严谨、标准普通话和标致外型……

    众口难调后的不妥协

    主持人变化无穷,他们作为节目的标志被人们所接受,但每个观众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主持人。观众的文化称度、教育背景、生活环境五花八门,也就注定他们的胃口大不同。鉴于众口实在难调,不少主持人索性讲求个性,自己摔开了耍,我的地盘听我的,你若喜欢你就看。

    娱乐主持人最先尝到了做个性主持人,张扬自我的甜头。他们通通都有着除了主持人之外复杂的身份,不仅可以在节目外接拍众多广告来填补家用,还能堂而皇之地发展自己的爱好:出唱片、写新书、拍写真……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主持人做不到。

    在家乐福超市厨房用具的货架上一看,全是一排排的“刘仪伟”,即使他不再主持《天天饮食》,而是跑去《东方夜潭》说新闻了。当众人被《超级女声》吸引,开始议论“人见人爱花开花落”的汪涵时,当网络上布满了《康熙来了》的视频下载时,其他那些不被人关注的主持人及其主持节目的主创人员该注意了:为什么不被关注?什么样的节目,选择什么样的主持人,没找准观众群、没找准主持人,作为幕后策划组织的人员是责无旁贷的。

    王刚去台湾参加《康熙来了》的节目录制,因受不了问题的低俗而拒绝录制。他强调:“为什么不问问我们演员的体会?不问问这个电视剧为何在内地受欢迎?”这体现了各个地方的文化差异和观众的欣赏点不同。就像朱军在《艺术人生》中称张学友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一样,可见这主持人还要因地制宜。

网址:电视主持人的神奇变迁 盘点标志型主持人 http://mxgxt.com/news/view/1293133

相关内容

电视主持人的神奇变迁 盘点标志型主持人
女主持人:盘点中国电视节目女主持人名单
快乐大本营主持人资料 感受6位主持人时代的变迁
关于电视节目主持人“转型”的几点思考
【电视台主持人】中国电视台十大主持人 国内各大卫视主持人名单 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名单→买购网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职责和主持培训.docx
记者型主持人的权威从哪来?如何转型记者型主持人?
广东电视台十大主持人 广东卫视节目主持人名单 广东电视台著名主持人
盘点央视离职主持人:名嘴转型解中年之惑(4)
●CCTV10主持人 ●浙江卫视主持人 ●韩国TYN频道主持人 北京卫视主持人派遣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