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杰出贡献人物丨三条路,三个人,体育界的星辰大海

发布时间:2025-05-16 14:26

摘要:许海峰,郎平,姚明,这三人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杰出贡献人物,是体育界最闪耀的明星。

许海峰,中国奥运金牌第一人,集奥运会冠军、世锦赛冠军、亚运会冠军、亚锦赛冠军多项荣誉于一身;郎平,中国女排上世纪80年代五连冠功勋球员,新世纪带领中国女排获得世界杯和里约奥运会冠军、重登峰顶的金牌教头;姚明,唯一被NBA选中的中国状元,首位进入NBA篮球名人堂的亚洲人,现担任中国篮协主席。这三人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杰出贡献人物,是体育界最闪耀的明星。

1、传奇,即将开始。

1984年,央视春晚空前成功,香港人黄霑作词、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风靡大江南北,同根同祖的香港与内地开始了密切往来。

这一年,是“中国公司”元年,当今活跃在商界的巨子,这时开始起航。中国大地万象更新,各阶层、各行业,生机盎然,春天般的气象很快传至体育界。

最强音出现在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许海峰制胜一枪,宣告中国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中国女排,巾帼不让须眉,决赛中击败东道主美国队,实现“三连冠”。

新中国第一次参加的奥运会,最后以15金8银9铜、32枚奖牌的好成绩,位列奖牌榜第四。全世界都在惊呼,一夜之间,中国变成了体育巨人。

在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感召下,体育成了民族复兴的象征。人们一定记得,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那一刻,无数中国人内心都激动不已,心生自豪。

这一年,姚明,刚满4岁。

上海新民晚报刊登了一篇《“篮球之家”的一颗小明珠》的人物报道,这是姚明第一次出现在媒体上,只不过那时还不是大姚,而是小明珠。

小明珠姚明,第一次登报

姚明成长的时代正是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上世纪80年代,中国还处在短缺经济时代,长身体的姚明因为吃的多,块头大,当同龄孩子进公园还免费时,他很早就要买票,甚至剃头都要按大人的标准收费。

担心把家里吃穷的年代很快过去,少年体校是姚明的下一站。

中国女排的“铁榔头”正处于运动员的黄金期。她的统治力令对手望而生畏。有她在,中国女排无坚不摧。当时一统天下的日本队和强手如林的美国队,在中国队面前都显得不堪一击。

1986年,郎平退役,中国女排在国际赛场上的光辉岁月就此告一段落。退役后,郎平选择出国留学。世界冠军出国留学,郎平开了先河。

不过,郎平的个性如故。赛场上的无畏无惧,赛场外化作了自强不息。

奋斗数年,郎平成功拿下美国体育运动学位。从此,这位曾经的世界级主攻手,开始了从运动员到教练员身份的转变。

时光荏苒,岁月无情。

奥运首金获得者许海峰,人们大多记住的是他在洛杉矶奥运会“零的突破”的瞬间。可这个夺冠男人,其实有很多故事。

成为国家射击队员前,许海峰是一名供销社的化肥销售。化肥里的有害气体伤害了他的眼睛,很多人不知道就是仅凭0.5的视力,他在练习射击两年后,就为中国带回了奥运首金。

之后30多年,许海峰的人生与射击牢牢绑定,他是奉献一词最佳的诠释者。郎平在这30年中,又演绎了另一段传奇。

1995年,曾经的王者中国女排陷入低谷,不求闻达于诸侯的郎平“临危受命”,远离家人,只身回到北京,担任女排教练。

她在自传《燃情岁月》中,对这段心路历程有过细致描述:“真的干上了,我有时会感到自己单薄,毕竟是个女人,女教练,在一大群男教练中,比较孤独,很多事情要靠我一个人来撑。”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因熬夜研究比赛资料,郎平昏厥了好几次,不到40岁的铁榔头,一度面临崩溃。

1996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国女排迎战古巴

在郎平带队的1995年—1998年,中国女排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摘得银牌、1998年世锦赛同样获得银牌,曾两次世界大赛闯入决赛,但最后惜败正值巅峰期的古巴。

与冠军失之交臂,郎平选择辞职。

2、传奇,还在继续。

2001年3月,许海峰成为国家射击队总教练。

当时,中国射击队被誉为“梦之队”,不过除了奥运会和大赛,国家射击队鲜有人关注。

不仅赞助少得可怜,教练和运动员待遇更是无法言说。有些国家曾重金聘请许海峰去国外执教,可都被他谢绝,原因不言自明。

2002年,姚明22岁,他以选秀状元身份成为美国NBA赛场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不仅仅是一名出色球员,还是中国形象和中国文化的对外使者,他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巨大变化。

2002年11月12日,NBA常规赛休斯顿火箭队主场86-83战胜波特兰开拓者队。姚明NBA处子赛得分后接受队友的祝贺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称他是“中国对美国最大的单笔出口”。

国内年轻一代的球迷都是因为姚明爱上了篮球。中国群众基础庞大的篮球市场因为姚明的横空出世,而开始迸发出耀眼的火花。

千禧年后,郎平辗转数地,先后执教欧洲、美国以及八佰伴精英队并获成功。外界赞誉说,她带过的球队,不管底子多差,都会成为一流。郎平更加成熟,人生更加丰满,内心更加从容淡定。

2004年的许海峰,在国家射击队已度过了21个年头。那年11月,国家体育总局一纸调令,许海峰来到了偏僻的老山西街,任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自剑中心)副主任,分管现代五项。在当时,现代五项是弱项,所以总局没有给他任何硬性要求,可他心里,却给自己定了目标。

许海峰是天生帅才,仅一年,他就交出了一纸不错的答卷。2005年波兰现代五项世锦赛上,钱震华收获了中国第一枚现代五项世界冠军。许海峰脸上出现了久违的笑容。

NBA的捶打让姚明脱去了脸上的稚气,遇魔杀魔的狠劲不时出现在他脸上,因为他要挑起中国男篮的大梁。外界认为他是中国篮球迄今为止最优秀、最有天赋的队员,希望他能帮助中国男篮实现历史性突破。

对于一个不满25岁的年轻人来说,同时兼顾NBA和国家队两头高强度赛事,并且要在不间断的伤病与舆论压力下始终挺立,实属不易。

NBA是大熔炉,只有最强者才能百炼成钢。姚明很快也遭遇低谷,伤病和多年首轮不胜的煎熬,考验他能否成为领袖。姚明不服输,他扛了过来。国家队,他取代王治郅成为中国的内线核心,雅典奥运会因不满全队表现,他摔过毛巾。他带领中国男篮打进过两届奥运八强。

此时的中国,已经实现了伟大飞跃,在世人惊叹中,中国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经济体,中国奇迹令世界瞩目。国力强盛,中国体育产业迅猛发展,常年征战国际赛场的郎平,早已跻身世界一流教练行列。

结束意大利执教后,郎平担任了美国女排主帅。

2008北京奥运会,小组赛中美两队狭路相逢,中国队2-3惜败美国队。对于这一结果,其实早在赛前郎平接受采访时就表示,“要和中国队比赛,心理上还真不能适应,特别是在北京奥运上和中国队比赛,我觉得自己很难说服自己”。

08年奥运女排决赛,美国时任教练郎平

最终,北京奥运会郎平率领美国女排夺得银牌,这是美国女排奥运会史上获得的最好成绩。郎平赢得了美国社会的尊重。

2013年,国际排联公布世界排名,中国仅排第五,2012年伦敦奥运会跌出四强之外,这时的中国女排被形容成一块“烫手山芋”。

同年4月25日,在告别中国女排14年后,郎平毅然决然选择回归,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她表示:“等了7年,就是要等一个机会,我要争一口气,不是想证明我了不起,我是要告诉大家,我们失去的东西一定要拿回来。”

当时,很多人劝她不要去接这个“烫手山芋”,但是她说:“接!为什么不接,30年前我可以,30年后依然没问题!”回答霸气!

现在很难想象,她是如何吞咽下所有的痛楚,而交给大家一张华丽的成绩单。

2014年世锦赛,亚军;2015年亚锦赛,冠军;2015年女排世界杯,冠军!距离上次中国女排雅典夺冠,已经整整过去了11年;距离1986年夺冠,整整过去了19年。

中国女排,王者归来。在战胜巴西后,郎平,哭了!

当所有人都在说“激励了一代人的女排精神是不是回来了的时候,她却说:“其实女排精神一直都在。”

她告诫外界,不要因为胜利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清醒如她。

只是郎平更加憔悴,眼眸深处,偶显疲惫。因为郎平,已经不再年轻。

不年轻的还有许海峰。两年后的2017年11月,他的名字从国家体育总局自剑中心副主任职位上消失,60岁生日已经过去了三个月,他到了该休息的年纪。

许海峰的人生,就是一部传奇。郎平更是,她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精神体现,是活化石。

传奇的接力棒交给了更年轻一代。

去年,姚明身份有了新变化,出任中国篮协主席。

今年雅加达亚运会,他让中国篮球的青春风暴席卷亚洲。中国篮球已经变得活力四射,相信再给姚明多一些时间,中国篮球将更胜前人。“姚明模式”被视作中国体育改革的一大成功经验。

2018雅加达亚运会男篮颁奖仪式中国男篮红队夺冠

上周,改革开放40周年杰出贡献人物评选已经揭晓,体育界,姚明、郎平、许海峰最终入选,实至名归。

奥运首金,不但是光环,也是责任,它为中国人打开了一扇体育新世界的大门。

女排精神不仅是赢得冠军,而是告诉世人,拼搏、奋斗无所畏惧的女排精神是中国40年改革开放伟大成功的真实写照。

曾经的NBA巨星,现任中国篮协主席,让美国文化和美国球迷对中国的认知达到了新高度;勇于改革,大胆创新,是中国80后一代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种精神升华。

互联网+体育 ID:jipangtiyu

作者 | 马志学

网址:改革开放40周年杰出贡献人物丨三条路,三个人,体育界的星辰大海 http://mxgxt.com/news/view/1229957

相关内容

改革开放40周年年度影片 《红高粱》《红海》上榜
图说改革开放:体育明星30年变迁
新十三位陈姓历人物简介,了解他们分别的贡献与影响
姚明:感谢这个伟大进步的时代(见证改革开放40年(16))
姚明:感谢这个伟大进步的时代(见证改革开放40年(16))
【家庭档案中的改革开放40年】三张“全家福”,记录摄影世家40年生活变迁
文化中国行|时隔15年再度惊艳上海,专家:沈铁梅为当代戏曲作出三大贡献
太原华杰(集团)公司成立40周年庆典圆满举行
《极限挑战》4月22日回归,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
示范、融合、合力——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香港与内地电影发展之路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