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视剧就如同看足球,分分钟都会脏了你的眼睛。艺术是美好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这个高也是有度的,就是看过了能给人带来享受。神魔志怪的影视剧倒也无可厚非,本来就是人们凭空杜撰出来的,所以很少有人指责他的夸张离谱。
古装戏可以夸张可以添加情节,有史实定论的情节还是尊重一些为好,不然会把有些人带到沟里。有的导演竟然让皇上藏在青楼小姐的床下边,皇上都能逛窑子,平民百姓不可以嫖娼吗?虽然春楼在皇朝是允许的,但是,一国之君饥渴到去春楼寻欢作乐也是有些滑稽,这事要是让皇上知道了,导演是否还有项上人头?
武侠片就是看一个热闹,看古装剧多少还能了解一点历史知识,看武侠剧的除了热闹,没听说过哪位看后对自己有帮助有教益,只听说过有的看后走在殉情的路上。
抗战剧应该是一个令国人敬畏的题材,抗战剧虽体现了民族大义和民族气节,但对侵略者的丑化也是太过极端,一个傻乎乎的鬼子进村了,百般弱智,我怎么也自豪不起来,我们四亿亿五千万华夏儿女,为了赶走那些傻子弱智的侵略者竟然用了十四年!我看不明白,你是在宣扬我们的英勇威猛吗?长眠于地下的烈士若是在天有灵,定会把导演抓到抗战时期,让他们看看,国人是在怎样艰苦卓绝的条件下把侵略者赶跑的。
知青剧其实是一个很好的题材,但我没看到优秀的剧作。没有生活又没有认真调研编出剧作就是恶作剧!起初是以悲情出场,除了爱情的悲剧就是私生子,且有那么多失散多年的私生子,我下乡的地方有一万多知青,还真没几个私生子,好像没有私生子就不能定为知青剧了。以后陷入了知青无悔与后悔的泥淖,悔与不悔谁说了算?知青在那个时候有选择的余地吗?那时的知青每个月两天休息,有时休息日还要义务劳动,那时没有上养老保险,知青的剩余价值全部上缴国家,知青的剩余价值在国库,知青把十年的青春捐给了国家,也捐出了十年的激情与热血。现在的知青是逐渐消失的群体,人与人之间也不尽相同,衣食无忧的部分当然无悔,老病无依养老金偏低的部分怎么会无悔?现在的知青剧既没有体现知青的奉献,也没有为知青呐喊,不过是拿着知青的痛点挣两个铜臭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