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白海豚种群核心栖息地改变与船舶活动有关

发布时间:2025-05-05 05:11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深海所)海洋哺乳动物研究团队与汕头大学研究团队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发表研究论文。

该研究提取了北京大学、北部湾大学、广西省科学院等团队在北部湾大风江口水域(以下简称该水域)的已发表目击数据,并整合了深海所与汕头大学2015年至2019年间系统调查结果,分析该海域中华白海豚空间分布的长期变化。研究结果显示,该水域中华白海豚的活动范围在本世纪初显著减少。尽管海豚的整体活动范围在近十年内较为稳定地集中在三娘湾至廉江湾一带海域,但海豚的核心栖息地存在明显的偏移。与早期空间分布模式相比,该海域的海豚核心栖息地在2015-2017年间从三娘湾沿岸东移至廉江湾外围海域,而又在2018-2019年稍回落至三娘湾一侧。

研究同时通过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数据建立该水域船舶活动的历史分布情况。该部分结果表明该海域的船舶活动整体呈增长趋势,且增速在近年有所加快。在2015-2017年间,海豚的核心栖息地与该水域船舶活动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互斥关系。

该研究进一步建立了该水域中华白海豚环境适合度模型,发现该种群在2015-2017年的核心活动范围并非白海豚的最适宜栖息地。此期间海豚核心活动范围的栖息地平均适合度甚至要低于整体家域的平均适合度。与之对应的是,研究团队不久前发现该水域中华白海豚的存活率在栖息地东移期间处于极低水平。

基于这些发现,研究人员提出该水域中华白海豚种群波动的新假说:船舶活动的快速增长改变了中华白海豚的空间利用策略,进入船舶活动强度低但适合度较低的水域活动;而在低适合度的环境生活的风险造成适应度大幅降低,并经历了快速的种群衰退。最终海豚权衡船舶和栖息地适合度的影响,重新调整空间使用策略而回到船舶活动强度高但适合度更高的水域生活。在此之前,已有多项独立研究认为航运、渔业捕捞、海豚观赏等船舶活动可能会对中华白海豚产生严重影响。大部分研究集中讨论了船舶活动对于中华白海豚的行为影响。而本研究则结合多项信息,揭示了船舶活动影响中华白海豚种群动力学过程的隐性机制。  (张晴丹)

网址:中华白海豚种群核心栖息地改变与船舶活动有关 http://mxgxt.com/news/view/986579

相关内容

科学网— 中华白海豚种群核心栖息地改变与船舶活动有关
【中国科学报】中华白海豚种群核心栖息地改变与船舶活动有关
粉色海豚中华白海豚:唤醒少女心的水中精灵
从终年可见到难得一见,中华白海豚到底经历了什么?
为什么说中华白海豚是大海里的“门神”?
台湾白海豚
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关爱中华白海豚,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湛江这片海域,常有近百头中华白海豚出现
【人民日报】在珠江口 邂逅中华白海豚
在珠江口 邂逅中华白海豚—新闻—科学网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