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咏声”音乐会再现中国歌剧经典 本土艺术家演绎家国情怀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梁瑛
以艺术为媒,让经典歌剧穿越时空。2025年5月3日,“华韵咏声——中国经典歌剧咏叹调音乐会”在深圳音乐厅金树大厅隆重上演。作为在“五一”假期推出的“音乐下午茶”公益演出,本场音乐会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主办,通过十二首经典歌剧选段与琵琶独奏的融合演绎,集结深圳本土顶尖艺术家,以精湛技艺传递文化薪火,带领观众重温峥嵘岁月中的家国情怀,吸引了千余名市民到场聆听。
以声传情,中国经典歌剧咏叹调重现舞台
音乐会以歌剧《沂蒙山》为主线,串联多部中国歌剧名作,通过声乐、器乐与导赏的多元形式,展开一幅波澜壮阔的艺术画卷。
当天的音乐会以选自歌剧《沂蒙山》的多首名曲拉开帷幕。开篇曲目《等着我,亲爱的人》由女高音耿斯美娜与抒情男高音蔡继瑜联袂献唱,二人声线交织如泣如诉,将革命伴侣的生死守望演绎得荡气回肠。
廖杰以男中音诠释《再看一眼亲人》,深沉浑厚的嗓音勾勒出军民血肉相连的悲壮场景;
男高音蔡继瑜的一首《爱永在》,荡气回肠,细腻的处理,将浪漫主义融入民族歌剧中。
女中音徐余瀚韵独唱的《沂蒙的女儿》则以清亮婉转的歌喉,刻画出沂蒙女性的坚韧与大爱,令观众潸然泪下。
女高音耿斯美娜凭借《等上一辈子》展现女高音的戏剧张力,从凄婉等待到诗意离别,情感跨度令人惊叹。
琵琶演奏家杨莹莹的独奏《龙船》掀起音乐会高潮,指尖轮扫间既有节庆的欢腾,又暗含历史的厚重,传统民乐与现代歌剧的碰撞令人耳目一新。
演出的下半篇章汇集《再别康桥》、《徐志摩》、《江姐》等知名歌剧选段。由女高音耿斯美娜和男高音蔡继瑜演唱的《再别康桥》,动人的表演引得观众们潸然泪下,获得了现场热烈的掌声。
歌剧《徐志摩》的选段《我不知道风在哪一个方向吹》,则通过廖杰的朦胧吟诵,映射当代人对理想与信仰的追寻。
《江姐》选段中,首先登场的是由廖杰、徐余瀚韵、朱际嫒三重唱演绎的《踏着先烈足迹向前走》,磅礴的和声激荡着“传承”的力量。
朱际嫒以《绣红旗》《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展现革命者的凛然风骨,其高亢清越的嗓音宛若红梅凌霜。
压轴曲目《红梅赞》由全体演员合唱,激昂旋律如燎原之火,点燃全场观众的爱国热情。
“听故事+赏歌剧”,让民族歌剧从舞台走向生活
本场音乐会不仅是一次艺术展演,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既传承歌剧精髓,又融入中国文化的经典唱段,在这个假日为观众献上一场文化大餐。作为在“五四”青年节前夕推出的公益音乐会,主办方通过微信抢票与敬老预约通道,将高雅艺术送至普通市民手中。据统计,此次活动超八成观众为首次接触歌剧艺术,一位年轻观众感慨:“原以为歌剧遥不可及,但《沂蒙山》的旋律让我瞬间理解了祖辈的选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音乐会现场,钢琴艺术指导崔宇以精准的节奏把控与丰富的和声层次,为声乐演唱提供了坚实支撑;导赏人刘烨以凝练生动的语言串联剧目背景,令观众沉浸于“听故事+赏歌剧”的双重体验中。这种方式也为更多观众打开了欣赏歌剧的大门。
深圳音乐厅负责人表示,此次音乐会是对“用民族语言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实践。未来将策划更多红色经典系列演出,并探索沉浸式歌剧导赏、社区艺术工作坊等形式,让民族歌剧从舞台走向生活。
(本文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网址:“华韵咏声”音乐会再现中国歌剧经典 本土艺术家演绎家国情怀 http://mxgxt.com/news/view/977108
相关内容
《金色时光·中国经典歌剧GALA》音乐会亮相悉尼歌剧院重庆理工大学举行“千古诗韵”中国经典诗词歌曲演唱会
“中国古典诗词与书画——廖昌永中国艺术歌曲独唱音乐会”于日内瓦首演
多元文化交融,奏响中秋华章——新西兰国立歌剧院演绎中秋音乐盛宴
“泱泱国风”独唱、重唱音乐会上演 用纯粹的歌声传递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古韵今声,梦回白石 —— 女高音黄璐演绎白石道人歌曲·专场音乐会
青年歌唱家李玲领衔 《“歌声中的祖国”经典歌剧选段音乐会》在郑州上演
国家大剧院再度联袂SHARP/NEC,倾情演绎开幕歌剧电影
2024国家大剧院五月音乐节歌声唱响怀柔区慕田峪长城
以乐会友, 国家大剧院“漫步经典”系列音乐会7月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