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背后的心理法则:你看待别人是什么样子,你就是什么样子
在心理学的领域内,存在一种被称为“投射效应”的现象,该现象阐述了一个人如果拥有某种特质、兴趣或者倾向,那么他就会倾向于认为其他人也具有与他相同的特质、兴趣或倾向。
然而,深受这种认知局限影响的人,往往会将自己的情感、意志强加于他人身上,并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了解他人的想法。
01你看别人是什么,自己就是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其实是一种典型的投射效应。
具有这种心理的人,总是习惯性地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行为。
比如,喜欢忌妒的人,往往将他人的行为动机归为忌妒。
而在缺乏诚信的人眼中,世上无人可信。
心地善良的人,总是难以置信有人会加害于他。
而敏感多疑的人,往往觉得别人都心怀恶意。
谈及宋朝知名学者苏东坡和他的亲妹妹苏小妹,可谓众人皆知。
在那个时期,苏东坡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那就是佛印和尚,他的学识非常丰富,名声远扬,经常与苏东坡一起讨论古今,激扬文字。
有一天,苏东坡闲来无事,便去拜访佛印。
在席间,两人像往常一样相对而坐。
在谈论到某个问题时,两人产生了分歧,于是开始争论起来。
在争论中,苏东坡气急败坏地对佛印开玩笑地说:“我看你就像一堆狗屎。”
然而,佛印并没有生气,反而微微一笑,说:“在我眼中,你就是一尊金佛。”
听了佛印的话,苏东坡暗自高兴,觉得自己占了便宜。
回家后,他得意洋洋地向妹妹讲述了这件事。
苏小妹听后却大笑哥哥愚蠢,说:“你错了。
在佛家有一种说法叫’佛心自现’,意思是你看别人是什么样子,其实就是你自己内心是什么样子。”
苏东坡在瞬间恍然大悟。
不可忽视的是,由于投射效应的影响,我们经常可以从一个人对他人的看法中推测出其真实的意图或心理特征。
鉴于每个人皆具备一定程度的共性,拥有相似的欲望与需求,因此,在许多情况下,我们对他人所做的推断应当说是相当准确的。
然而,除了共性之外,每个人还具有独特的个性。
若不考虑个体差异,随意地进行推测,则可能导致错误。
在《庄子》中,记载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尧曾前往华山进行视察,当地的居民都向他献上了美好的祝福,如“祝您长寿、富贵、多子多孙”等,但尧却一一谢绝了。
他解释说:“长寿、富贵、多子多孙,这些都是人们所向往的美好事物。
但我却并不希望这些,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过多的子孙会带来恐惧,财富会带来纷扰,寿命会带来羞辱。
这三者并非美好品德的象征,所以我拒绝了这些祝福。”
我们都知道,寿、福和多子多孙是人们梦寐以求的事物。
然而尧却独具慧眼,有他自己独特的见解。
当华山居民试图用他们心目中的美好事物祝福尧时,尧却婉言谢绝了。
这个故事并非旨在强调人们之间的心理差异,而是为了赞美尧的高尚品德。
但对于我们来说,这正是投射效应的一个极佳体现。
尧的非凡见识和超脱寻常的想法使他成为了一位伟大的领袖。
因此,投射效应为我们带来了许多认知上的困扰,导致我们对他人认识的失真。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往往习惯以自己的思维模式来感知他人,而非根据被观察者的真实情况来判断对方,这无疑是不理想的结果。
在漆黑无人的道路上,年轻的司机正驾驶着汽车。
突然,他的车子出现故障,无法继续前行。
他不得不将车停下来检查。
当他开始修理汽车时,却感到一阵慌张。
原来,他忘记带千斤顶了。
这时,他看到了远处的光线,心中涌起一股期待。
于是,他快步向灯光走去,希望能够得到帮助。
随着他越来越接近灯光,他的心情也变得越来越紧张。
无数的问题在他的脑海中闪现:如果没有人开门怎么办?
如果没有千斤顶怎么办?
即使有千斤顶,如果主人不肯借怎么办?
这些问题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让年轻的司机感到越来越烦躁。
在不安的氛围中,年轻的司机敲响了农舍的门。
当主人热情地打开门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年轻的司机竟然突然挥拳向主人砸去,同时怒吼道:“吝啬鬼,让你那破损的千斤顶见鬼去吧!”
看完这个故事,你一定哈哈大笑起来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喜好和期望强加给他人,以为自己喜欢的人和事物,别人也会喜欢。
比如,许多父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为孩子规划未来,选择特长班、学校和职业,却从未关心孩子的想法和真实处境。
因此,我们必须明白,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如果我们总是以自己的想法度量别人,那么我们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他人,也无法真正认识自己。
积极应对这种效应的方法就是要保持冷静和客观,多加观察和分析。
在审视人和事时,我们不能仅凭感情冲动,而应冷静客观地从本质上进行解析。
掌握这一技巧非常关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否则就容易受到投射效应的影响。
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我们可以迅速学习到一些识人技巧,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识人经验。
此外,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演变的世界里。
因此,在评估人和事时,我们不能将过去的情况投射到现在,否则我们同样会犯错。
正如英国著名外交家托马斯·潘所说:“我们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
在宋朝时期,有一位名叫郭进的官员,他一直以来都是一位廉洁奉公的官员,深受百姓的爱戴。
然而,在他担任山西巡检期间,他的一个部下竟然前往朝廷控告他。
宋太祖召见了这位告状的人,经过一番审讯后,发现此人是在诬告郭进。
于是,宋太祖将他押送回山西,交由郭进处置。
当时,有许多人劝说郭进将这个人处死。然而,郭进并没有这样做。
当时正值外敌入侵之际,郭进对这位诬告他的人说:“你竟然敢到皇帝面前诬告我,这说明你还有一定的胆量。
如今,我既往不咎,赦免你的罪过。
现在,我把你派到战场上,如果你能够出奇制胜,消灭敌人,我将向朝廷举荐你;如果失败了,就自己去投河,不要弄脏我的剑。”
那个诬告他的人,深受感动,果然在战斗中展现出奋不顾身、英勇杀敌的精神,从而赢得了胜仗。
郭进也并未因前嫌而怀恨在心,反而向朝廷举荐了此人,使其得以提升。
后来,两人关系变得非常融洽,郭进也因此事而广受赞誉。
郭进并未以自身经验来衡量他人,亦未以过往经历来看待问题,这使得战场上多了一名勇敢的战士,同时在官场上也减少了一个潜在的对手。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若能全面、辩证且客观地对待人和事,我们将会作出恰当的决策,使我们在人生的战场上应对自如。
作者:爱吃罐头的壮壮。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网址:人际关系背后的心理法则:你看待别人是什么样子,你就是什么样子 http://mxgxt.com/news/view/975323
相关内容
你说什么样的话,你就是什么样的人心理学与人际关系外延:社交行为背后究竟是什么心理?
什么样的关系,才是健康的人际关系?
为什么你搞不好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中的十大黄金法则,你知道吗
人际关系是什么?
什么是朋友? 人际关系是什么?
你现在以什么方式对待孩子,将来孩子就以什么方式对待你!
书法名人和名人书法有什么区别?应当怎样看待?
《女士的法则》人物关系图是怎样的 《女士的法则》讲的是什么故事
什么是STAR法则?为什么要使用STAR法则?怎么样使用STAR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