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热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乐华这个中国头部娱乐公司的老板:杜华。不过,她似乎和人们想象中的高层领导不一样,刚播出一期节目就因为“无脑评分”惹了众怒。可是这样一个人究竟为什么能稳坐乐华娱乐一把手,带领公司越做越大的呢?
(一)
18岁的时候,杜华超级迷恋林青霞,于是她也想成为像林青霞一样优秀的人物。
她不仅将这个想法,记在心里,更是付诸了行动,于是在接下来的整整三年时间,杜华游走在家乡的大街小巷,渴望能被星探发现,从而实现自己的梦想。
可是天不遂人意。她终于明白坐等机会是不行的。
不到二十岁的她毅然决然从江南小镇到大城市北京北漂,在那几年里,她生活一度非常艰难,没有收入来源,常年住在地下室,方便面成为了她的一日三餐。
因为没钱,没资源,没背景。她倒卖过CD,做过各种兼职。但是她始终一直在向前。这种不服输的性格也为她之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在杜华23岁那年,终于迎来了她人生的第一个转机。
那年她跳槽到华友世纪做市场总监,为了抓住这个机会,她拼了命去工作,怀孕九个月的时候才回家休息。
对于她来说这个市场总监的机会是开始,也是基础。
在采访中,她向记者讲述她的工作状态。
她说在她快生产,在产床上的时候,老板还给她打电话,让她处理工作。她跟老板说:“你能不能给我几个小时,我先把小孩生下来”。
她一直坚持以这样的态度和状态,工作到2009年。
在2009年时,华友世纪被收购,这也意味着杜华失去这份工作。但是她并不害怕,因为为这时的她,已经有了自食其力的能力。她决定自己创业。
依靠她之前的工作经验和人脉,她当时仅仅花了20分钟,就要到了200万的创业基金,并迅速创立了乐华娱乐,开启了自己的商业帝国。
杜华从一个小镇女孩到成功在北京创业,这其中也许会有天时地利、运气的加持,但更多的是她自身的努力。
她不是一个把梦想挂在嘴上的人,无论是为了进入娱乐圈在街上走了三年,还是坚持工作到生产前最后一秒,她的努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而这种一旦确定目标就拼尽全力埋头苦干的实干派作风也让她之后的成功之路走得无比顺畅
(二)
那时的乐华只是经营音乐这一板块,当时她们公司主要艺人是谢娜和周笔畅。而且因为当初的一贫如洗的患难与共,谢娜和杜华成了非常好的闺蜜。
随着西方文化产品的涌入,唱片市场逐渐陷入枯竭,乐华娱乐又面临一个巨大的危机,公司一度陷入破产状态。
这时候,杜华想为公司注入新的力量和流量。她遇到了归国小生韩庚。
韩庚只有19岁的时候,他只身前往国外sm公司作为训练生,训练了两年的时间。成为这个男团中唯一一个出道的中国人。
当时的韩庚可谓是炙手可热,就连如今的流量小生王一博,都曾经是韩庚的伴舞。
韩庚的加入给这个即将破产的公司带来了新的活力。
而杜华也充分的利用了韩庚的热度,给他签下了许多的,热播影视剧的剧本,综艺,还有演唱会等。
乐华娱乐也由此开始了正式的运营,而在之后的日子里,它更是越走越稳成为了行业的典范娱乐公司。
2011年她挖掘了一批有潜质的练习生去国外接受培训,因当时国内还没有现在雨后春笋般的爱豆养成性经纪公司,杜华相当于在卯足劲放长线钓大鱼。
记得杜华在经纪人峰会上说培养一个偶像需要四到六年,花费4000-5000万,正是这种不急于求成的模式造就旗下艺人参加选秀时唱歌、跳舞等基本素质明显高出一截。
“我花一个亿赌,如果失败了就退出娱乐圈”
杜华曾放出如此豪言,却也不出意外地走向了成功。
乐华娱乐已经成立10年,给偶像市场输送了大量的年轻爱豆,他们公司艺人有个特点,能力颜值都很不错,曾经爆火的女团选秀节目,出道的前几名的几乎都是乐华的艺人。
相比于国内当时稳固传统的培训方式,杜华更具有前瞻性,快人一步引进里新的人才培养方式,把握时机、敢赌敢做,乐华娱乐也自然而然地在几年之内迅速跻身头部行列。
(三)
跟杨天真五年没时间逛超市一样,杜华也是一个忙碌的女人。
她虽然用短短几年时间把自己的商业版图扩大几倍,但也因此缺席了孩子最需要管教和陪伴的时光。对于这一点,她一直耿耿于怀。
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对乐华公司的呕心沥血也已经换来了很好的结果。
有人曾评价乐华娱乐是中国唯一一个能与国外经纪公司相抗衡的娱乐公司。
如今的乐华娱乐大牌云集,主要经营的业务包括:音乐,经纪,影视和综艺。而乐华娱乐的艺人除了之前的一些前辈,更是加入了王一博,范丞丞,朱正廷,孟美岐,吴宣仪等流量小生。八年时间推出四个偶像团体。
作为一个商业化的娱乐公司乐华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虽然,公司的内部制度还不甚完善,有过一些对于艺人口碑、争议方面的问题,但这些都是作为一个运作庞大的经纪公司在发展之中无法避免的。
而关于未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拭目以待
关注我,为你揭秘更多明星不为人知的成功之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