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史话——黄庭坚在大名的学官生涯
有著名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始祖等誉称的黄庭坚,曾经在大名国子监做教授长达八年。他是因人生不幸寻找转机而来大名,却又因命运坎坷带着遗憾而离开,值得欣慰的是,“黄庭坚为教授,文行足为学者规范,当时甚推重焉”(《大名府志》)。
1067年,23岁的黄庭坚以第30名的资格考取进士后,出任汝州叶县(今河南叶县)县尉,开始了他的从政生涯。当他壮志满怀赴任时,却因途中夫人患病、汝水暴涨误了报到限期,受到拘禁月余的处罚,从政伊始即遭当头一棒,况且县尉是负责地方治安的小官吏,要应付繁杂公务,周旋官场倾轧,这与他向往的陶潜式生活格格不入。然而为了“食贫自以官为业”,他仍克己奉公,施仁政,抚黎民,建功业。后来,黄庭坚夫人孙氏病逝,他心情异常沉闷。政治不得意,婚姻不幸,叶县成为他的伤心之地。为了摆脱低沉情绪,他参加了四京学官选拔考试,因文章优等,被授为“北京国子监教授”。
这里的“北京国子监”是指今天的河北大名,北宋时期,大名是陪都北京大名府。国子监是中国始设于隋代的一种大学,宋朝时成为最高学府,后来成为掌管全国学校的总机构,凡太学、国子学、武学、律学等教学机构,训导学生、荐送学生应举、修建校舍、皇帝视察学校,皆属其主持筹办。陪都西京、南京、北京亦陆续置国子监,设分司官,由朝廷直接派官担任此职。教授在宋代官为正七品,除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置教授传授学业外,各路的州、县学亦均置教授,掌管学校课程、考试等事宜。
1072年(熙宁五年)正月,黄庭坚来到大名上任,开始他新的生活。一边教书,一边研究经学,作诗习书,致力于诗歌创作,诗艺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具有戏剧性的是,他因诗而再得妻。据《王直方诗话》记载,谢师厚(宋代诗人)读罢黄庭坚的诗后,不禁惊叹说:“如果我能得到这样的女婿就满意了。”丧妻的黄庭坚闻知后,亲自登门求姻,果然得到谢师厚应允。
新婚后的黄庭坚意气风发,迸发出极高的创作热情,在诗文书法方面均有长足发展,迎来创作上的旺盛期。他平时不仅与同僚探究学问,诗酒唱和,也与国子监诸生唱和,特别是同王世弼、谢子高、崔常甫等国子监学生,打破师生界限,像朋友一样探究学问,研究诗文,后来竟发展成为一个小型的诗社,黄庭坚处于主导地位。之后,黄庭坚与澶州司户参军晁补之、滑州司户参军廖正一成为诗友,三人诗笺往来,赠答诗作颇多。
4年任期满后,时任大名府留守的文彦博非常器重黄庭坚的才华,留其再任。国子监教授是一种清闲的学官,而且比较受人尊重,这个职务对不热衷于功名的黄庭坚来说非常适合,黄庭坚欣然应允。教授之暇,潜心作文习书,深刻领会儒家养心治性的要旨,研读庄子“退听返闻”之论,写下了《论语断篇》、《孟子断篇》、《庄子内篇论》等多篇教学讲义。同时,他深入钻研《易经》,在诗文创作中也常常用易卦、爻辞说理抒怀。据《宋史》载,王安石读到黄庭坚的诗后,也不禁击节称叹:“黄某清才,非奔走俗吏。”
在大名期间,黄庭坚最幸运的是结识了苏轼。1078年(元丰元年)2月,黄庭坚出于对苏轼的仰慕,寄《古风二首上苏子赡》给任职徐州的苏轼,并附书说,自己虽然在大名府就职,远隔千里,但想成为你的门生已久。而实际上据《苏轼文集》记载,苏轼已于6年前在好友孙觉(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前岳父)处看到黄庭坚诗文,凭借他敏锐的见识,认为黄庭坚就像精金美玉,人品才华无人堪比,然而由其文看其人,一定是兀傲离俗,难为世用。苏轼还曾在好友李常(宋代诗人兼藏书家,黄庭坚舅舅)处看到黄庭坚诗文,并评价说,庭坚的诗文超凡脱俗,非同一般。
正是苏轼对黄庭坚的诗文早有阅读,初步了解黄庭坚的诗品人品,所以在未谋面的情况下,黄庭坚的寄书对苏轼来说不仅不唐突,反倒一见如故。苏轼在答书中说,开始看到你的诗文是在孙觉那里,非常惊异,以为不是当今之人所做。从此黄庭坚成为苏轼门人,两人以诗唱和,以文交心,切磋诗文。
正在黄庭坚家庭、事业顺畅之际,变故又起。1079年2月,年仅26岁的夫人又病逝,黄庭坚再度陷入家庭不幸中。屋漏偏遇连夜雨,苏轼“乌台诗案”事发,他因“收受有讥讽文字而不申缴”受到牵连,被罚铜20斤。面对这一连串的缠身歹运,加上位卑俸薄,生活清苦,弟婚妹嫁(6个兄弟4个妹妹)又需资助,使他陷入苦闷中。面对生活困境,以及美好夙愿无法实现的现实,他常常处于无奈和困惑之中,只得寄情于诗文书法创作。
1080年(元丰三年)春,国子监教授任期将满,36岁的黄庭坚赴吏部改官。当时朝廷拟定他为卫尉寺丞兼著作佐郎,由于受苏轼诗案影响,被改派知吉州太和县(今江西省泰和县),结束了他的大名学官生涯。在北京大名府任国子监教授八年,他虽然安贫乐道,但在“六年国子无寸功”的诗句中,还是表达了自己难以施展抱负的无奈心情。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贴近民生疾苦和逼近军事战场,黄庭坚拥有丰富的创作材料和阅历。轻松的教授之职,又使他有充足的时间博览群书,累积知识,并以诗会友,与谢师厚、苏轼、晁补之等诗人,砥砺唱和,创作诗文300多首,为他后来成就“山谷体”诗风,成为江西诗派“一祖三宗”的“三宗”之首,获得“苏黄”并称以及书法上的“宋四家”美誉奠定了基础。
来源:大名博览网
网址:大名史话——黄庭坚在大名的学官生涯 http://mxgxt.com/news/view/952947
相关内容
文化大腕黄庭坚淡泊名利的黄庭坚,苦难视如水
黄庭坚是苏轼的学生吗?两人亦师亦友,可黄庭坚一直很尊重苏轼
与苏轼齐名的宋词大家黄庭坚,为何很少出现在语文教材中?
黄庭坚是苏轼的学生吗
如何评价黄庭坚的诗词?在历史上的地位又是如何?
黄相和黄庭坚是什么关系(父子,黄庭坚为北宋大文豪)
广西历史故事纪实:黄庭坚的宜州岁月
黄相和黄庭坚是什么关系:父子(黄庭坚为北宋大文豪)
黄庭坚在元符三年的书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