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他人,人与自我

发布时间:2025-05-03 02:09

2020年第一次看normal people,尚且get不到它的任何长处,只觉得这是一个过多sex scene的青春疼痛文学,搞不清楚两个相爱的人为什么要这么多纠葛,为什么要分分合合,一直在一起不就可以了吗?

4年后重看,一次次泪流满面,但是没有一次流泪是因为他们的爱情。而是羡慕他们之间如此纯粹的关系,羡慕他们拥有了绝大多数normal people都没有的运气——遇到一个和自己如此相像,真正懂自己的soulmate。他们两个都坚称对方比自己smarter,这种发自内心希望对方好,也发自内心认可对方的感情,很难让人不动容

第二次重看时,始终在想,男女主这样的关系,用爱情去定义真的合适吗?是不是太狭隘了呢。只不过这两个人灵魂和肉体都太合拍了,对彼此而言都有难以抗拒的吸引力,无论是青春的悸动还是后来一次次分手后又相聚在一起的发展,两个人磁场相吸,只要见面,互动以后,就又会在一起。

中学时,男主Connell假装合群,外人看起来就是学霸,体育好,人缘好的耀眼明星,被toxic masculinity熏陶得很严重,导致为了迎合学校里真真假假的朋友,一次次伤害女主。但是内核还是个normal person,懂得尊重女性,会看到“哥们”炫耀女朋友照片时觉得不妥当,却被“哥们”说don't be so gay。

原版小说刚开始看,其实剧里开头似乎没有声明太多男主在中学时内心和学校的那群人是有相当的距离感的,男主虽然体育好,但并不是青春剧里一向受欢迎的体育生“符号”,而是一个内心极度敏感自卑,很爱读书的文艺青年。内心的自我边缘化,让他选择了表面的迎合,达到了自保的目的。

女主同样是一个内心边缘化的人,但女主没有用合群去掩饰自我,而是中学时张扬地就特立独行,在中学时男女主的内核本质就是同一种人。中学时,男主的朋友看到的都是男主的表面伪装的形象,只有女主是懂男主的,知道他最喜欢的是English,男主一直以来都是心里欣赏女主的(Marianna这么美又这么聪明,怎么会有人不欣赏),但是男主家境远不如女主,从关系的一开始,男主就是自卑的,男主始终清楚女主too good for him,感觉自己配不上女主。但是起码在学校里,在外人看来,男主比女主的地位更胜一筹,这导致了俩人在Trinity重聚时,角色关系的倒置

也就是鲁尼,才幻想出Connell这样的女凝视角下的男性角色,会真的和女主make love而不是have sex,第一次认真询问女主是不是真的愿意这么做,同时和女主说不舒服可以随时停下,这种对女性的尊重,在一个男性角色上实在是太稀缺了。

两个学霸毫无意外地双双进入Trinity,男主作为一个小镇青年,到了都柏林以后无所适从的感觉越发强烈,没有了中学受欢迎的伪装,真正开始放任自己内心的边缘人格,敏感,脆弱,自卑。

女主终于来到了远比中学适合她的环境,在圣三一成了明星,像男主在中学时的角色那样,但女主自始至终一直都很vulnerable,有有那么糟糕的原生家庭,很难真的成长为健全的人格吧。女主的其他男朋友,和男主比起来,都像一个个名为“男朋友”的扁平符号(女主的剩下三任男友真的一言难尽,无论长相还是内核都太普通了)也一直都是在扮演“女友”的角色,只有在男主面前,女主才能成为真实的自己,不用再去扮演任何女友的角色,也只有在男主面前不再感到孤独。男主同样是这样的,三番五次强调女生是他的best friend(这点也让人很感动)加上俩人之间的性吸引力太强,于是又毫无意外地在一起了。

但因为家境差距导致的男主的自卑始终是破坏他们关系的一根刺,暑期丢掉了工作,男主因为自卑最终被女主误以为要分手,于是两个人分开了。第一次看觉得莫名其妙,现在看很能理解男主心里的挣扎,一个人究竟是应该更爱别人,还是应该更爱自己的自尊呢,这个地方男主显然是选择了自尊的

后来两个人开始了荒谬的恋爱,女主和毫不般配的Jimmy,男主和可怜的Helen(Helen真的挺好的,可惜有女主这样的存在,Helen也只能让位于陪衬品了)也谈了很久,最终毫无意外地,两个人各自和目前一点都不般配的对象分开,又回到了对方身边

这个时候发生了全片最触动我的情节,男主和自我的挣扎,中学好友自杀,他的灵魂彻底失去了sligo的依靠,却也始终无法在Dublin得到归属感,变成了自我悬浮在空中的人,永远没有一处可以落地的地方,男主对着therapist痛哭的场景,我也在痛哭,人和自我的关系,到底怎么样才能得到妥善的自洽呢?这个议题也许需要一辈子去获得答案,或者根本没有答案吧。

女主后来到瑞典交换,要用伤痕证明自己的存在,甚至需要摄影师的暴虐对待才能感受到对方对自己的在意,真的太让人心疼了,这或许是源于女主的原生家庭有太多来自男权的物理暴力和精神暴力,导致女主始终没有从原生家庭里感受过正常的来自亲人的爱意。最终在拍摄奇怪的照片时,是她想起男主给她的回信说这一切不是她的错,她值得最好的,才拯救了她,让她拒绝了拍摄,在男主的救赎下更努力获得了自救

也没有什么动机,两个人都恢复单身后,自然而然又和对方再发一起了,毕竟两个人就像磁铁的N极和S极,不在一起才奇怪。男主在看到女主哥哥把女主鼻子撞伤后,终于没有再像中学那样看到“哥们”说女主坏话时选择了懦弱地沉默,而是和女主哥哥正面对峙了,这是女主让他获得的勇气和成长

最后一次二人在一起,始终是温馨的,一起去男主家过圣诞节,直到男主收到了纽约的offer,这么互相成全的两个人,怎么可能只为了“在一起”就放弃更好的前程,就舍得让对方放弃更好的前程呢

而人和他人的关系探究,最让人触动的毫无疑问是结尾,I will go. And I will stay, we will be okay。女主让男主不要许诺,鼓励男主去纽约,是真的清醒地爱着男主,因为知道那是纽约,那是他最爱的writing,他一定要去。此时的两个人真的给我感觉远远超越了情侣的爱情关系,这个结尾真的太好了。就像男主反复强调的,不想失去女主这个best friend,他们之间的关系太纯粹了,有亲情的见证羁绊,有友情的合拍共鸣,有爱情的性吸引力,他们彼此都是世界上最懂自己的人,对女主来说男主是糟糕的原生家庭外唯一可以真实而放心依靠的人,在男主面前女主永远可以做自己,男主会无条件认可支持她,而对男主来说,虽然原生家庭很好,但离开原生家庭,只有女主是从中学到大学一直以来陪他成长,真正懂他的人。所以我毫不怀疑,即使男主去了纽约,他们的联系也不会断的,无论这种关系是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情侣,因为爱人易得,知己难求。情侣分手后很难再做朋友,但是他们就算真的因为异国分手,联系也不会切断的,因为那是世界上唯一懂自己的另一个人啊,那是世界上全心全意认可自己希望自己好的另一个人啊。

这个剧之所以这么好,就是因为两个人细腻的感情太真挚了,两个人与自我的互动,两个人和对方的互动,都太让人动容了。

就因为这个剧,对都柏林和爱尔兰滤镜都变厚了,整个剧的剪辑都很流畅,画面冷峻却温柔,真的像那句话“即使热浪来袭时,爱尔兰的海也是冷的”。

虽然男主扮演者Paul三次元已经成跑男了,但是现实里二位还是好朋友,直到现在还在售后,真的很“父母爱情”,嗑拉了(指的是友情)

网址:人与他人,人与自我 http://mxgxt.com/news/view/946340

相关内容

人与他人,人与自我
小昊宇眼里的自我与他人眼中的他
小昊宇心中的自我与他人眼中的她 陈昊宇
她与亲人断绝亲情与自我救赎
为什么他们总是成全别人,委屈自己?揭秘2号人格的付出与自我
我们霁川的女子哪怕再卑微,也绝不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爱人
个人形象塑造与自我品牌管理.pptx
当家人过于依赖,艺人该如何平衡亲情与自我?
费翔与周星驰:不婚背后的传奇人生与自我坚守
与名人周旋久,他知道如何把天聊好|对话自媒体人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