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冷气”,发出自己的光
原创 杨瑞 央视网
——“聊聊青春”之一
“现在的年轻人啊……”当你发出这种感叹时,说明你已经“老”了。不管后面的观点如何——大概率是“看不惯”“瞧不上”,都是在用昨天的标准去评价今天的青年人。
这并不奇怪,“垮掉的一代”讲了多少年,可哪一代又真垮掉了?谁的青春不迷茫呢?今天,我们聊青春,不妨就从迷茫开始。
譬如,明明啥也没干,心里却很累,压力还很大;总是纠结,患得患失,“动起来”觉得累,“躺下来”似乎又不甘心;自我怀疑,常感空虚,无价值感;非常在意他人看法,别人一句话想半天……似乎总是活在过去,困在当下。
当现实的不确定性变多加剧,大家或多或少都在经历着这样的情绪困境,以至于“精神内耗”这样的“学术词汇”竟成了青年社区的流行语。其实,崔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唱道:“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就说这几年,疫情、战争、冲突、对抗……在全球局势急剧变动中,很多人尤其是刚刚走入社会的年轻人还没看清方向,就被大时代的洪流蛮横地裹挟而去,所有人面临的不确定性都在飙升。
因此,不少人难免困惑,问题出在哪里,怎么就走到这一步了,又如何才能走出去?尤其是一些敏感的心灵,在面对外部环境无力挣扎时,就退而“反躬自省”,甚至自我否定。很少有人对他们说“这并不是你们的错”。
这样的困扰不是“少年维特之烦恼”,而是一时找不到方向。社会需要对此给予充分的理解。
而且,所谓的“内耗”、焦虑并不一定都是坏事,说明当事人对于环境是敏感的,并往往孕育着自我的蜕变。
调适这种不适,需要的是找到自己的锚并行动起来,走向属于自己的出口。
在任何时代,大环境的变化都是超越个人掌控的,我们需要的是掌控自己能够掌控的生活。
那什么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应该怎么样去生活?这些问题很难有一个标准答案的,人生不正是一个解谜的过程吗?正像好汤、好粥是熬出来的,热气腾腾的生活,生生不息的生命,也需要“熬”,才有可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熬”不是说一味的隐忍和煎熬,还有小火慢炖地“熬”,精工细作地“熬”,“熬”出丰盈的内心,真正做到“安身立命”。
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角色,每一个向前奔的人恐怕都要经历这样的涅槃。写到这里,我不自觉地想起苏东坡。
宋神宗元丰三年,大诗人因“乌台诗案”孤身一人被贬黄州。初到偏僻之地,苏东坡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只好借住在定慧寺禅院,写下了“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诉尽了孤寂、愤懑。
但没过多久,他沉下心来,开始向内探求自己。在青山绿水间,他反省“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他感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他释然“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面对孤寂和逆境,一度心灰意冷的苏轼,选择了从纷争中抽身,与自己对话,在一种琐碎踏实的具体中安顿了自己内心,让自己的人生重新丰满又开阔起来。
可能你会“怼”我,我怎么比得了苏东坡?是的,我们大部分人比不了。但每个人都会遇到想跟生活说句“我不想干了”的时候:报告一次次费心修改,依旧被领导打回;疯狂投简历,回应却寥寥无几;加班回家后已筋疲力尽,看到一堆脏碗脏衣服没洗……或许就像加缪所说:“生活,从来就不是易事。”
因此,我们有时难免会想到逃避。比如近年网络上的“回乡种田”风潮——“回乡下租个院子”系列视频持续刷屏;明星种田综艺杀出一条流量血路;齐刷刷的相关热搜和报道,诉说着田园生活的美好与治愈。
然而,真实的乡村生活,同样混杂着数不清的汗水和眼泪——要和天斗、与地斗、与飞禽走兽斗,偶尔还要和邻居斗智斗勇,不一定比坐在格子间里上班轻松。
懵懵懂懂的青春注定要和一个真实的生活去碰撞,在与现实的碰撞中找到自我。只有真正地成为自我,才能跳出别人的评价体系,将人生的主导权握在自己手中。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要听自暴自弃者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这是每个属于青年的日子里,都会被重提的一番话。这种“青年之光”动人之处,不在于它如何如何耀眼,而是在于,它虽如萤火般微弱,在黑暗之中,却依旧坚韧地要“摆脱冷气”,发出属于自己的光。
原标题:《摆脱“冷气”,发出自己的光》
阅读原文
网址:摆脱“冷气”,发出自己的光 http://mxgxt.com/news/view/928912
相关内容
蜚希望来世青耕可以摆脱自己,做一只自由的鸟如何摆脱父母的影响,做真实的自己。
如何摆脱女人的纠缠和威胁?
娘子杀死轻薄自己的狗官,赵不尤为摆脱嫌疑藏尸
这样处理,让自己摆脱压抑的婆媳...@娱圈万事通的动态
他父母都是明星,却靠自己的努力,摆脱父母的光环获得成功
如何摆脱父母的影响,做真实的自己?
如何逃离父母对自己的掌控?6个方法,教你摆脱原生家庭的束缚
怎么摆脱同学的纠缠
摆脱难缠的父母离婚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