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南方地区的水灾,简直让人揪心。可让人更揪心的是,救援行动和媒体报道竟然低调得不成样子,企业、明星、媒体集体“失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大家回想一下,往年一有天灾,不少企业和明星都站出来捐款捐物,媒体也在第一时间奔赴现场报道。可今年怎么感觉这些声音一下子消失了?难道是这些天灾对公众的冲击已经麻木了,还是说社会舆论环境变了?
我们得看看这几年社会舆论环境的变化。传统媒体的影响力确实在减弱,现在是个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碎片化让人应接不暇。公众的注意力被各种新兴媒体吸引,所谓“眼球经济”嘛,这里瞄一眼那里看一眼,谁还有心思去深入关注水灾?大家都忙着刷短视频、看直播,谁有空去关心那些不在自己眼前的灾区百姓?
再说企业和明星的公众形象管理策略,这年头捐款做慈善也得讲究方法。过去几次的天灾中,不少企业和明星高调捐款,可是往往伴随的是网络上的质疑声、甚至恶意中伤。有些人说他们是做
秀,有些人说捐得不够,还有人挑刺捐款金额的比例。反正,不论你做得多好,总有人说你不对。久而久之,谁还愿意高调出头?低调捐助、私下行动反而成了他们避免争议的策略。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现象,那就是“慈善疲劳”。这几年自然灾害频发,社会各界的资源和情感早已被透支。地震、台风、火灾、洪水接连不断,每次都需要社会各界捐款捐物,时间一长,大家也难免疲惫。不仅仅是钱袋子被掏空,情感上的疲劳更是难以避免。你看今年的南方水灾,大家是不是多多少少有些麻木了?
而救援队伍的行动缺乏曝光和报道也是一个大问题。你看过去一有灾情,新闻里总有救援队伍的身影,哪怕是一点小事也能被报道得轰轰烈烈。可是今年呢?媒体的镜头转向了别的地方,救援队伍的行动反而缺乏了应有的曝光。公众对灾情的了解和关注不足,救援队伍的付出得不到应有的认可和支持。这些救援队员们冒着生命危险奋战在前线,他们的故事却没能广泛传播,这样的局面实在让人心疼。
明星们忙着自己的人设经营,也是个原因。现在网络上的节奏那么快,随时都有可能因为一句话被推上风口浪尖。明星们干脆选择低调参与公益,避免自己成为舆论的焦点。这么一来,他们的善举反而不为人知。
那么问题来了,面对这样一种集体“失声”的局面,我们社会各界该怎么做?是不是该反思一下,怎么才能提高公众对自然灾害的关注度?怎么才能鼓励企业和明星以更透明负责的方式参与公益事业?让爱心和援助的声音不被淹没,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或许我们可以从改变媒体报道方式入手,让信息传播更有效。让公众知道灾区的实际情况,让救援队伍的故事被更多人知道。这样不仅能提高公众的关注度,还能让更多人参与到救援行动中来。我们也可以鼓励企业和明星公开他们的捐助行为,让公众看到他们的努力和善举,减少不必要的猜忌和误解。
我们也要呼吁公众增强对自然灾害的关注和理解。不是每一次天灾都能吸引所有人的目光,但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对那些身处困境的人多一份关心、多一份支持。只有这样,才能让社会的爱心和援助不被淹没,让我们的社会更加温暖和有力量。
我想说的是,每一个捐款、每一次救援都是一份希望。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麻木而失去对灾区的关心,也不能因为一时的疲惫而放弃对灾区的支持。每一份爱心都值得被看到,每一次付出都值得被尊重。希望我们的社会能够更多关注这些“沉默”的声音,让爱心和援助的声音再次响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