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和约瑟芬动荡的爱情故事背后的真相
小个子的拿破仑在法国、欧洲、乃至世界史上的地位不容置疑,他在军事改革、法典制定、行政与司法改革、经济与文化发展、欧洲政治格局的塑造以及国际法的贡献,在欧洲可以说至今无人超越。
拿破仑皇帝几乎是法国的顶峰,带领法国从革命的瓦砾中带来了和平与政治稳定。同时,他进行了军事扩张,在1809年至1811年之间,他控制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十四年间,他从炮兵学员晋升为陆军准将,最后登基做了皇帝。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女人一直在他身边,她就是约瑟芬。人们了解他们之间传奇般的浪漫,大多是从皇帝给妻子的信件中。
然而,尽管一些最近的历史学家揭穿了他们的浪漫神话,但电影《拿破仑》的导演里德利·斯科特仍将约瑟芬称为皇帝的“一个真爱”。 “ 拿破仑的统治无处不在,但他一直与他的忠实妻子约瑟芬发动浪漫战争。他试图通过征服了世界来赢得她的爱,而当他做不到时,他就靠征服世界来摧毁她,并在此过程中摧毁了自己。”导演说。
是拿破仑与约瑟芬之间的爱情推动了战争,还是他的军事野心是由他们的爱情驱动的?有社会学家研究发现,战争的起源,不是因为政治,而是出于男人的征服欲,你可以理解成对世界的征服欲,但最原始的冲动的确来自对异性的征服。
从岛上到巴黎
约瑟芬,原名罗斯(Rose),于1763年出生在出生在加勒比海的法属西印度群岛中的马提尼克岛 。一场以财富为动机的婚姻将她带到了巴黎,在丈夫抛弃她之后,罗斯经过的精心训练打磨,因其美貌、才智及极佳的交际手腕成为巴黎社交界的名女人。到1795年,她已是法国最昂贵的交际花。
32岁的约瑟芬,比当时年轻的拿破仑大了整整6岁。在法国大革命的恐怖时期结束后,约瑟芬得以解脱囚禁。历史学家详细记载了她在监禁期间所经历的极端精神折磨,以及这些经历如何影响了她后来的行为模式,包括她在财务上的轻率支出、浪漫的纠葛以及对安全感的强烈需求。
拿破仑·波拿巴,这位未来的法兰西帝国皇帝,于1769年出生于科西嘉岛的一个贵族家庭,尽管当时科西嘉是法国的领土,但其与法国本土的联系并不紧密。自幼年起,拿破仑就展现出了非凡的聪明才智和改变自身命运的决心。他时常因出身、财富、智慧乃至后来的爱情而陷入深深的不安全感之中。这些复杂的情感交织,加上他对批评的极度敏感,共同塑造了他那不可遏制的野心。
在父亲的安排下,拿破仑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并通过军事学校和军队的历练逐渐崭露头角。当他遇见约瑟芬时,已是一位前途无量的年轻将军。尽管在外貌上并不出众,且内心仍被各种自卑感所困扰,但拿破仑的才华和魅力足以让他在未来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登上法兰西帝国的皇位。而约瑟芬,这位比他年长的风尘女子,也将成为他的皇后。
相互需求的结合
拿破仑与罗斯的相识发生在1795年末的一次社会晚宴上。对于当时内心充满不安全感的拿破仑而言,罗斯在性经验、社交成熟度以及贵族关系方面的优势,正是他所缺乏的。罗斯的称赞极大地满足了拿破仑的虚荣心。
尽管罗斯最初对婚姻并无兴趣,但随着拿破仑在军事上的地位逐渐提升,她的态度也开始软化。对于罗斯来说,拿破仑在恐怖统治结束后代表着财务上的安全和稳定。拿破仑还修改了罗斯的中间名,从此以后,他称呼她为约瑟芬。1796年3月,两人在一场民事仪式上正式结为夫妻。两天后,拿破仑便离开法国前往意大利,这标志着一系列决定性军事行动的开始,这些行动将重塑欧洲的政治格局,并使拿破仑声名鹊起。这也是他们众多因军事行动而引发的分离中的第一次。
很快,各种谣言传了出来,拿破仑听说妻子和其他男人传出八卦的时候,心痛至极,他恨她的不忠贞,恨她的风流,恨她对自己的不闻不问,他写信回去表达自己的愤怒,但字里面却是掩饰不住自己对她的爱。他的言辞在渴望、欲望、占有欲、侮辱和指责之间波动。历史学家亚当·扎莫斯基曾描述拿破仑在意大利时的来信,称其中表达了他对约瑟芬的“少年狂热”,并认为这些信件“荒谬而尴尬”。甚至有人怀疑,拿破仑是否真的爱上了这个女人。
另一方面,历史学家凯特·威廉姆斯则描述了约瑟芬如何利用她在那个家长式世界中有限的权力。她通过扮演符合自己女性身份的角色,同时抑制自己的智力和野心,成功地使自己成为了拿破仑的梦中情人。然而,约瑟芬并不经常回复拿破仑的信件,因为她在交际方面非常忙碌。拿破仑也开始与其他女性有了联系,这又促使约瑟芬最终回到了拿破仑身边。
当拿破仑对约瑟芬保持冷淡时,她会以巨大的感情支出和情感勒索作为回应,她擅长利用男人的心理来折磨男人,这让拿破仑痛不欲生。拿破仑逐渐考虑离婚,但最终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宽恕了约瑟芬。这一决定也是出于自我利益考量:一个稳固的家庭可以支持他的政治权力,而约瑟芬的外交技巧更是无价之宝。她非常受欢迎,并以其与玛丽·安托瓦内特相媲美的着装品味、行为举止、艺术收藏和珠宝,来体现了拿破仑的体面。正如拿破仑所言:“我赢得了战斗,但约瑟芬赢得了我的心。”
拿破仑与约瑟芬的关系经历了诸多波折,尽管拿破仑在战场上的胜负未卜,但他们之间的权力平衡已悄然改变。约瑟芬因不受拿破仑家庭欢迎及其民事(非宗教)婚姻的背景,使得她的地位岌岌可危。为了稳固自己的位置,她开始积极支持拿破仑的事业,然而,拿破仑的态度却逐渐发生了转变。
拿破仑对约瑟芬实施了严格的控制,限制了她的社交自由,甚至在公共场合对她大声斥责,并过分干涉她的事务。尽管这对夫妇的关系充满了风暴和相互操纵,但拿破仑对约瑟芬的失望并非源于他的扩张主义外交政策。扎莫斯基在《国家地理》中提到,拿破仑的野心并非纯粹的军事主义,他更关注善政而非单纯的军事胜利。拿破仑在战争中追求胜利,但并非仅仅为了胜利而战。
1804年,为了他们的加冕典礼,拿破仑与约瑟芬举行了额外的宗教婚姻仪式,但约瑟芬深知这种安全感只是暂时的。由于未能产生继承人,
1809年,拿破仑来到卧室里面,看着正在梳妆打扮的约瑟芬,神色有些犹豫,心中早就有所感悟的约瑟芬首先打破了僵硬的气氛:“有什么话直说吧。”
“我要和你离婚。”
他们在1809年离婚。拿破仑冷静地宣布这一决定“符合法国的最大利益”,而约瑟芬也深感心烦意乱。然而,离婚后,拿破仑仍确保约瑟芬保留了头衔、住房和津贴,表现出对她的尊重和关怀。
尽管拿破仑随后与奥地利的大公主玛丽·路易丝结婚,但他与约瑟芬之间仍保持着亲密的联系。1814年4月,当拿破仑被流放至埃尔巴岛时,约瑟芬对此深感悲痛。几周后,约瑟芬去世(可能是肺炎,但许多人认为是由于心碎),她的最后一句话是“波拿巴……埃尔巴……罗马之王”。七年后,拿破仑在圣海伦娜流亡时说的最后一句话与约瑟芬的话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法国……军队……军队负责人……约瑟芬。”
拿破仑和约瑟芬的故事是两个情感复杂的人,在革命性的时代背景下,从默默无闻到登上世界舞台的历程。尽管他们的婚姻并非完美,甚至被双方的通奸所震撼,但他们在彼此身上找到了自己所缺乏的东西,从而发展出了一种相互尊重的关系。扎莫伊斯基观察到,拿破仑从未完全失去对约瑟芬风格和智慧的钦佩,他信任她的判断。一旦约瑟芬真正倾心于他,他就能够为她提供她渴望的安全感,而她也成为了一个忠实的伴侣,为他提供了力量。
尽管他们的关系充满了挑战和变故,但不可否认的是,约瑟芬的存在极大地增强了拿破仑的政治吸引力。他们的故事证明了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两个情感功能失调的人如何在彼此身上找到共鸣和支持,共同书写了一段传奇的历史篇章。
网址:拿破仑和约瑟芬动荡的爱情故事背后的真相 http://mxgxt.com/news/view/924055
相关内容
拿破仑和约瑟芬的爱情故事:从初恋到分手不为人知的情史:拿破仑和约瑟芬的爱情故事
《拿破仑》影评:约瑟芬真的爱过拿破仑吗?
约瑟芬:33岁二婚嫁给27岁拿破仑,婚后偷情出轨,仍是拿破仑最爱
拿破仑和约瑟芬:一个爱而不得,一个情人无数,这对帝后组合绝了
「史海回眸」拿破仑一生忘不了约瑟芬
拿破仑御用珠宝引发的骂战 深挖约瑟芬虐恋
离异、带孩子的少妇如何成为皇后?拿破仑与约瑟芬跌宕起伏的关系
法皇拿破仑与皇后约瑟芬的结合,就是典型的渣男配“绿茶”组合
《拿破仑》竟然是“恋爱脑”?约瑟芬二婚再嫁,成王者毕生白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