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这篇文章,还是要从春节假期的推送开始说起。
假期时一共推送了八篇关于成长的图文,只有一篇提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
让我有点意外的是,这篇已经过去九天的推送,还有读者源源不断地进行留言。
有读者说这篇写得很到位,句句写在他理解的那个点上。
其实这篇只有一千字的图文,就说了一个相处之道:
只筛选,不纠缠。
这个短句在去年也非常流行,在网上各种情感文章和短视频文案里随处可见。
好像是一种新的价值观正在现代人之中逐渐形成:
如果一个人、一段关系,眼看着在消耗自己,那么撤退就成了当务之急。
当人开始学会守护自己的能量场时,所有外界的声音都可以视作一种干扰,只要你不乐意,那么你就可以大胆选择说不。
也有读者留言问我:什么叫人与人之间的打明牌?
我说:就是大家不用搞那么多花花肠子,都直接点。
说白了,一句话:
高段位的人,玩的都是阳谋。
-
何为阳谋?
就是对应我们所理解的阴谋,把那些遮遮掩掩的东西都放到台面上来。
我个人有一个切身体会,或许和我同龄的人,会有类似的一种感受是:
现在已经越来越不喜欢揣测人心。
不是不能,不是不会,而是不乐意、不喜欢。
更年轻的时候,比如二十岁出头,进入一段亲密关系,爱上一个人,每天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猜。
想对方说的某句话是什么意思?想对方的某个行为代表了什么?想对方给的某个反应究竟何意?
当时还真的觉得这是一件有趣的事。
而且,自己有时也会故意隐藏一番。
尤其喜欢说反话。
喜欢的说不喜欢,不喜欢的说还可以。
明明想要却偏偏先装作拒绝,明明拒绝却劝自己先接受。
然后,还暗戳戳期待对方能够看懂自己的弦外之音,以此来验证对方究竟是否真的喜欢和在意自己,究竟爱自己到何种程度。
毫无意外地,误会和矛盾就会产生。
还误以为是对方不理解自己,也觉得自己也理解不了对方。
张嘴就是指责:你不懂我,你变了。
现在回过头想想,十分幼稚。
双方明明都没有清清楚楚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意图,还妄想对方能够通过自己言语行为的什么暗示就能够看明白。
不仅高估了对方,也高估了自己。
-
是后来这种亏吃多了,我才后知后觉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
一个最核心的问题本质是:
明明知道做人要真诚,却偏偏要因为各种小心思,首先掩饰了自己的真。
如今到了三十多岁这样的年纪,已经再也没有更多的精力去绕着圈子和人相处。
累得慌。
我有一个观点想分享的是:
做人,要有两点——
绝对的真诚。
相对的自私。
绝对的真诚不必多谈,真心真意一定是与人相处的刚需,否则就无法真正进入一段完整和谐的亲密关系。
关键是,何为【相对的自私】?
我曾写过:自私其实是一个中性词。
相对的自私,有一个角度是:
收回那些所谓的为对方着想的念头。
有一个道理可能比较拗口,我尽量说得浅显一点:
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我们总是思考关系的进展,两个人的模式,以及我是否在为对方着想。
这里面,其实都是你的意愿和你的需求。
活在这个人世间,你需要的所有需求,都是你自己的需求。
但人又很想不那么自私,觉得为对方着想是为对方好,是为这段关系好,是站在大局考虑。
但往往,人会想偏。
把为对方着想的需求,强加到对方身上,严重点说是道德绑架,说的轻一些,就将其美化为是自己的无私,在为对方付出。
这无形中,是一种压力。
如果把付出和相处的前提,归拢到这是为对方好的基础上,就会形成另一种类似原生家庭的相处模式。
高段位的相处模式,不是为对方好,而是我们恰好都能各取所需。
我从你这里得到什么,然后我释放什么,你也能得到它,然后你再释放什么,我也能吸纳。
我们正好互补,我们也能相互兼容。
一方不必图谋另一方,一方不必吃定另一方,而是我们双方彼此咬合住,越咬越紧。
一旦其中有一方察觉到异样,也可以随时终止这种咬合。
-
在那篇春节的推送里,有一个读者留言问我:
越长大越不想和人交流,怎么办?
我回复说:没什么不好的,干嘛非要和人交流,自己活不起么。
这条回复被许多读者点赞。
为什么大家会给我这么一个顺嘴一说的话表达赞同?
可能是很多人已经逐渐清醒地意识到:
要首先自己活得起,而不必依赖别人去活。
这或许,就成为了与人交往打明牌的底气之一,就是:
我虽然在和你交往,我表达了对你的欣赏和喜欢,我愿意和你走入一段关系,但从本质而言,我并不需要靠你而干嘛。
我喜欢你,但我并不靠你。
这份底气,来自对自我的认知与关照,包括独立生活的能力和信心,自我周全的能量与气场,以及与人交往是平等关系的自我位置摆放。
这才可称之为是高段位人相处之道的阳谋。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都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人,所言所行都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
那就让我们自自然然相处,坦坦然然相处。
成年人的关系,不是过家家。
小时候玩儿过家家的游戏,却反而更直接,谁扮演爸爸谁扮演妈妈谁扮演孩子,分配角色,各司其职,假装在游戏里度过一天。
长大之后,却反而不像小时候单纯呢。
或许是日子本身就不是游戏,也复杂更多,所以小心思小九九也多了起来,但却失去了最初那种自在的快乐。
成年人的与人相处,要尝试找回那种自在。
快不快乐另说,但首先要自在。
如果没有这份自在,快乐也就无从谈起。
毕竟,谁愿意一直做笼中鸟呢?
-
最后:
前几天我在看一个综艺节目的 cut 视频,几位男女明星嘉宾在做提问回答和惩罚的游戏。
其中有一个可能只有我察觉到了的小桥段:
游戏里,一个男明星被提问最讨厌的三位女艺人,身边的女明星立马指向自己,让他说自己。
结果男明星说了,但一时语塞,没说出另外两位,全场哄堂大笑,开玩笑说只能够说出一位,这可能是真讨厌。
男明星对女明星说:真讨厌也没事哈?
女明星说:没事,我也讨厌你。
两人相视一笑,击掌,然后再击掌。
不知道为什么,我对这个小细节特别敏感,来回看了好几遍。
后来我想,之所以这个游戏中开玩笑的小桥段击中我,是我把它代入到了自己日常的普通生活里。
用一句话形容是:
做人的坦荡。
包括讨厌别人的坦荡,以及面对别人讨厌自己时的坦荡。
就像有人赞美我,我欣然接受,也有很多人讨厌我,我也接受,还会回怼几句。
怼也不是真的怼,而是告诉他们,我并不在意。我也建议他们,也别在意我。
大家彼此轻轻放过就好。
毕竟,谁也不是谁的谁,哪里来的那么多心思呢。
喜欢就喜欢,讨厌就讨厌,我喜欢谁,你讨厌谁,或者我们彼此讨厌或漠视,原则上,这都是我个人的事,和你个人的事。
既然都是各自彼此的事,那就不要混为一谈。
让我们课题分离的去面对各自的事,谁也不用过分在意谁。
人要刻意把自己往高段位去培养和修炼,起手就是真诚,这不仅代表自己的原始态度,也能让想了解你的人快速决定去留,节约彼此的时间。
如果真心换来真心,一定不会输。
倘若打明牌后发现,有人在做空这段关系,那么自然也能够在苗头出现和满盘皆输之前,筑起离别的墙。
我打明牌,你跟不跟?
若要跟,用的是我的规则, 若不跟,丢的是上我桌的机会。
你可跟可不跟,可听可不听,请君随意。
最高级的相处,是让对手心甘情愿走入自己的棋局。
如果你总觉得身边小人多,不妨检查下自己,是活在阴沟里,还是站在山顶上。
有句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但老鹰可根本看不见苍蝇。
你且去看:
一个高段位的人,有的是筹码,连防备都带着光。
不是没有心机,而是把心机炼成了琉璃,通透、璀璨,谁都看得见,但谁都捏不碎。
玫瑰从来不解释为什么带刺。
但它开花了,全世界都闭嘴了,只看到花的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