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处理宗亲关系,这是一门统治的学问
俗话说,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对于古代的皇帝来说,打下了江山之后,如何将国家治理好?这才是一个难题,而皇帝也不是靠着一个人,就能将江山打下来的,通常还离不开自己宗亲兄弟们的帮助,离不开手下追随自己的谋士,将领们。
但是打下了江山之后,皇帝和皇室宗亲的这些亲戚们,追随自己的大臣们,关系上就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特别是怎样处理好自己和皇室宗亲的关系,这就更为重要了。就皇帝来说,既需要要宗亲兄弟们辅佐自己治理江山,但是又不能过于放权,也会担心自己的宗亲兄弟们威胁到皇帝的政治地位,所以皇帝如何平衡好和皇室宗亲的关系这就是一门统治的学问。
什么是宗亲
以汉朝为例,皇帝与皇室宗亲关系亲疏的好处和问题
就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来看,皇帝始终是孤独的。他不能和任何一个群体过于亲密了,但是统治江山,也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任务,也必须要依靠皇室宗亲的力量和大臣们的辅佐,所以也不能过于和其他的群体疏远。对于皇帝而言,找准和皇室宗亲的平衡点就十分的重要了。
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他就吸取了项羽四处分封异姓王,最后又不得不四处平叛的教训。所以刘邦在稳固了政权之后。开始逐步的铲除异姓王,这之后只有刘氏才可以封王。在刘邦死后,由于汉惠帝刘盈性格懦弱,吕后逐渐掌握了大权,吕氏外戚开始干政。不过正是因为刘邦分封了很多宗亲兄弟们作为藩王,所以在吕后死后,齐王刘襄,朱虚侯刘章等人才能将吕氏集团铲除,重新让国家政权掌握到了刘氏手中。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
也因为这个事情,后来的汉朝皇帝们都很依赖宗亲的关系,但是到了汉景帝时期,逐渐强大的皇室宗亲,诸侯王们逐渐威胁到了皇帝的地位,七国之乱爆发,汉景帝平定了叛乱后,宗亲势力走向了衰落,另外一方面是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在宗亲势力走向衰落后,皇帝仍然需要帮手帮助自己治理国家的,所以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外戚的势力开始加强,先是霍氏集团,之后又是王氏集团,王氏外戚干政直接导致了西汉的灭亡,如果不是刘氏宗亲刘秀,刘玄等领导起义,汉朝到这也就灭亡了,这又再一次体现了宗亲关系的重要性。
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
明初靖难之役,宗亲关系处理不当带来的恶果
历史总是在不断的重演,不断的循环,虽然说以史为鉴,但是古人犯过的错,后来人仍然从未悔改,总是在一遍又一遍的重复上演。一千多年后的大明王朝,同样也面对着怎样处理宗亲关系的问题。
朱元璋白手起家,带领着一群大臣们打下了大明江山。和众多的开国皇帝一样,在国家稳定之后,他铲除了随自己打下江山的这些功臣们。对于大明王朝未来的发展走向,朱元璋心中是有一幅完美的蓝图的,他想着在百年之后,将大统传给朱标,将自己的儿子分封在各地,朱标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弟弟们,在兄弟的扶持之下,那么明朝江山一定会非常稳固。
如果说事随人愿,那么说不定明朝真会在朱元璋所铺设的道路上,持续稳定的发展下去,可惜这个世界上,通常就不会有几件事能够心想事成的,朱标早早的去世了,朱元璋白发人送黑发人,出于对朱标的喜爱,朱元璋直接选择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作为自己接班人培养,但是朱允炆不是朱标啊,朱元璋对儿子们放权,朱允炆可是管不下这些拥兵自重的叔伯们啊。
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死后,朱允炆继位,他要稳定自己的政权,就只能选择削藩,由于他的叔叔们各自拥兵自重,还真没几个人把朱允炆当回事,朱允炆威胁到了其他藩王们的势力,所以他们也只能奋起反抗捍卫自己了,这就导致了靖难之役的爆发。朱棣以清君侧为由,夺取了政权,很显然这是对宗亲关系处理不当的一个反面例子。
朱棣称帝后,削去了很多藩王,但是他也明白,不能真的把皇室宗亲给圈死了,不过对于皇室宗亲的子弟们,从朱棣开始基本上都会封爵位,给他们一个虚衔,然后高薪养着,吃好,玩好,别干政就行。这就导致了明末,皇室宗亲人口众多,什么事都不用干,每年国家还要拨一大笔钱来养闲人,这个情况倒和清朝晚期有几分非常相似。
就明朝初期来看,朱元璋明显没有考虑大封藩王后,会给他之后的皇帝造成多大的麻烦,皇帝应该怎么平衡好和皇室宗亲之间的关系,即便藩王是自己的儿子,但除了接班人的那一支,其他的权力也应该有所限制,因为宗亲关系处理不当,也导致靖难之役爆发。
靖难之役
清朝宗亲关系处理的典范
由于吸取了明朝的教训,所以满人入关后,清朝皇帝处理和皇室宗亲之间的关系就做的非常好,清朝统治者其实非常善于学习,对于处理宗亲关系做了很多的改进,就比如连皇帝的儿子在出生之后,也不会直接获得爵位,除非你的表现很好,才会从贝子,贝勒,郡王,亲王一级一级的加封,慢慢的赋予权利。
并且对于那些有爵位的宗亲成员,世袭制度也完全改变了,除了十二位铁帽子王外,其他爵位世袭递降,这是个非常聪明的发明,因为采用了这样的制度,即便祖上是亲王爵,后世子孙如果没有持续为国家做出任何贡献的话,几代之后这些宗亲成员们,也就变成了只有虚衔的普通人了,除非你能够辅助辅佐皇帝,并且为国家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你才能继续享受爵位带来的特权。
并且在清朝,对于皇室宗亲成员的限制也是非常的多,清朝不像明朝时期可以将这些宗亲成员封到各地来帮助皇帝治理国家,清朝皇室的宗亲成员是禁止离开京城的,除非皇帝有特命,办完之后也要立刻回京,这就限制了皇室宗亲和地方大臣勾结,防止可能会威胁到皇帝地位的行为出现。
清朝宗亲爵位
另外清朝对皇室宗亲成员的教育是非常重视的,虽然也有一些纨绔子弟,但是也能培养出一些能参政,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人才。所以在清朝,会专门在皇室宗亲中选拔出一些较为出色的人才,设置相应的官职来辅佐皇帝,这样既能限制皇室宗亲的权力,但是另外一方又不会和皇室宗亲过于疏远,所以清朝从建立到灭亡,皇室宗亲始终没有远离政治,但是也很少出现宗亲成员威胁到皇帝地位的情况。
清朝对于平衡皇帝和皇室宗亲之间的关系,做的就相对比较好。皇帝要治理国家,是非常不容易的,总体的来说,就是要让一个国家中,各方的势力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就比如说在地方上,就设置有总督和巡抚互相节制权力,以此确保不会出现总督拥兵自重,或者巡抚割据一方的情况。对于皇室宗亲们,赏罚有度,既不会过于放权,也不会全面限制他们的权力,能够让其中有一些有才能的人,辅佐皇帝治理国家,较好的平衡了皇帝和宗亲成员之间的关系。
享有爵位世袭罔替权力的和硕怡亲王胤祥
皇帝平衡好和宗亲之间的关系,能让国家更加稳定的发展,所以皇帝不仅是要处理好国政,处理好家族内部的事务,也是一门深奥的统治学问。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文章原创转载注明出处!
网址:古代皇帝处理宗亲关系,这是一门统治的学问 http://mxgxt.com/news/view/902457
相关内容
宋仁宗是个怎样的皇帝?为何被称为“千古第一仁君”?古代的关系真的理不清,皇帝皇后不仅差辈分,还有亲属关系
皇帝大侄子和嫡亲皇叔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看大明朝五对叔侄的恩怨
正统皇帝朱祁镇:一个被历史遗忘的年轻皇帝
透过西游记里玉帝和二郎神的关系,看懂明朝的皇室宗亲政策
唐玄宗与武则天:两位唐朝皇帝的非凡关系
朱祁镇:明代的皇帝之子与历史的弄潮儿
昊天上帝太一和东皇太一是什么关系
陈文帝与韩子高:古代中国宫廷中的亲密关系解析
那英和慈禧是什么关系? 那英父亲和末代皇帝溥仪的照片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