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龙套都不干金融?北大学霸转行演员,娱乐圈藏着多少金融女
在金融圈"降薪"成为常态的2024年,一位95后北大元培女生从金融转行做演员的新闻登上热搜。
她高考669分考入北大,毕业后在金融行业工作,却毅然转行娱乐圈。
有人说她是"不务正业",有人夸她"勇敢追梦"。
而这样的"金融女"在娱乐圈并非个例,让人不禁好奇:究竟是什么让这些高学历精英放弃金融圈的"铁饭碗",转而投身竞争激烈的演艺圈?
"理性派"北大才女的演艺圈突围战
对于一个学霸来说,从金融圈转战娱乐圈的确需要莫大的勇气。
曾霜旖就是这样一个敢于打破常规的女孩。
2013年,这个来自福建福鼎的女孩以669分的高分斩获理科状元,这个分数足以让她在众多高校中挑花眼。
最终,她选择了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经济学专业,开启了她的象牙塔生活。
在旁人看来,她的人生轨迹仿佛被提前规划好了:名校毕业、进入金融行业、收入可观、前途光明。
这位"别人家的孩子"却在工作一年后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
她选择放下光鲜亮丽的金融工作,转身投入充满未知的演艺圈。
2019年,她改名李丞汐,首次参演古装武侠电影《狂刀》,正式开启演员生涯。
然而现实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美好,即便手握"北大毕业"的金字招牌,她依然要面对演艺圈的重重考验。
试镜时,导演们总是对她的学历又惊又疑:"高学历为什么要做演员?""你能演什么?演学霸吗?"
这些质疑声并没有打倒这个倔强的女孩。
为了证明自己,她每次试镜都全力以赴,但收获的角色依然寥寥无几。
直到她意识到,在演艺圈这个特殊的圈子里,演技和态度固然重要,但人脉、人气、话题度可能更加关键。
于是,她毅然报名参加了《创造营2020》,希望通过选秀节目提升知名度。
在节目中,她展现出了独特的"学霸范":用金融知识制定训练计划,用"边际效益"分析练习进度。
这种与众不同的表现让她短暂出圈,但在101位选手中,她最终只获得了第75名的排名。
虽然备受打击,但她依然没有放弃,而是用理性的态度分析这次经历。
她发现,在这个圈子里,实力好不如有进步空间,认真训练不如会制造话题,能忍耐不如会哭诉。
这个清醒的认知,让她在娱乐圈的发展有了新的思路。
如今的她已经积累了《迷雾追踪》《那片沙那片海》《巅峰人生》等多部作品,但依然是个"十八线"小演员。
不过,她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期限:如果到了2025年,30岁时还没能在这个圈子闯出名堂,就转行寻找新的出路。
这种理性且决绝的态度,让人不禁感叹:即便是在演艺圈打拼,她依然保持着金融人特有的冷静和克制。
隐藏在娱乐圈的"金融女"们
曾霜旖的故事并非孤例,娱乐圈里还藏着不少"金融女"大神。
最近因为古装剧《宁安如梦》走红的叶晞月就是其中之一。
这位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的学霸,可不是一般的"金融女"。
她曾在银行系统总行工作,担任过投行部评审会、私人银行部总助、家族办公室筹办人等重要职位。
光是听这些头衔就够让人头晕的,更别提她还是个持有多重金融资质认证的实力派。
2019年,她参演电影《反贪风暴5:最终章》,正式踏入演艺圈。
但令人惊叹的是,她并没有像其他转行的人一样完全放弃金融事业。
这位女强人一边演戏,一边管理着两家金融科技公司,还在2024年成为了某国际知名家族办公室的首席运营官。
啧啧,这简直就是开启了人生"多线程"模式啊!
有趣的是,叶晞月觉得这种双重身份一点都不违和。
她说自己进组时就专注演戏,做投资时就冷静决策,角色切换得游刃有余。
还有一位更是把金融头脑发挥到极致的狠角色——莫小奇。
1999年,这位澳大利亚悉尼华裔小姐冠军本可以直接进军娱乐圈。
但她选择先去念书,在麦考瑞大学拿下了金融会计的双硕士学位。
毕业后进入金融机构工作,却遭遇了投资失利,不仅赔光了积蓄,连父母给的80万买房钱都打了水漂。
谁能想到,这次失利反而成了她人生的转折点。
2004年,她意外进入娱乐圈,虽然演艺事业平平,但在2014年主持的《星座棋谈》中一炮而红。
节目中,她用星盘解析明星运势的独特方式,让她收获了"娱乐圈第一神婆"的称号。
而演员圈里最会投资的"学霸女神"非高圆圆莫属了。
虽然17岁就被星探发掘进入演艺圈,但人家可是正经的经济学专业出身。
后来,她不仅在演艺事业上成就斐然,还悄悄在投资界玩出了新花样。
先是投资300万成为青山资本的有限合伙人,随后又在互联网领域投资了"花点时间"项目。
这一手操作直接帮她赚了1个亿,项目估值更是一路飙升到20亿,简直就是开了挂的节奏!
说真的,看到这些金融女在娱乐圈的表现,真的让人不得不服。
她们不仅在演艺事业上展现出独特魅力,还能把金融思维运用到极致。
有人演技精湛,有人投资有道,有人更是把两个领域都玩得风生水起。
这哪里是什么转行啊,分明就是开启了人生的"双修"模式。
金融圈与演艺圈的职业博弈
当金融女们在演艺圈闯出一片天地的曾经风光无限的金融圈却悄然失色。
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金融从业人员高达1818万人。
然而到了2023年末,这个数字直接跳水到1235.5万,整整蒸发了582.5万人。
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都转行了。
曾经的金融圈可是"高薪""精英""成功"的代名词啊。
现在的金融圈却充斥着"降薪""离职"的关键词。
甚至连炫富都成了禁忌,行业里流传着一系列"生存法则"。
戴15万以上的名表会让公司扣分,晒8万月薪可能让职业生涯清零。
开百万豪车算超纲,拎5万爱马仕算越界。
听起来像不像一个"紧箍咒"?
而这些规定对于普通打工人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
有金融圈人士苦笑道:"现在想炫富也无富可炫,不降薪就已经感天谢地了。"
反观娱乐圈,虽然竞争激烈,但对高学历人才却越发友好。
就像曾霜旖说的,在饭局上提到北大学历,投资人和制片人至少会多看一眼。
这种"学历溢价"在娱乐圈反而成了一种稀缺资源。
现实就是这么讽刺,金融圈开始限制从业者的生活方式。
而娱乐圈却在不断拥抱高学历人才,给他们更多发展机会。
对于年轻人来说,职业选择的天平似乎在悄然倾斜。
以前的金融圈就像一个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
现在的金融圈更像一个"孤城",连里面的人都在密谋逃离。
有人说这是行业周期使然,毕竟从来没有"金融的时代",只有"时代的金融"。
但对于那些站在职业选择路口的年轻人来说,或许转行未必是一件坏事。
正如现在的娱乐圈,不再只是一个纯粹追求流量的地方。
它也在悄然改变,欢迎更多有实力、有思想的人才加入。
当金融与演艺的边界渐渐模糊
从曾霜旖到叶晞月,从莫小奇到高圆圆。
这些金融女的转型故事告诉我们:职业道路从来就不是单行线。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跨界或许才是最稳妥的选择。
当她们把金融思维带入演艺圈,不仅没有格格不入,反而开创出独特的发展路径。
正如曾霜旖所说:"人这一辈子,至少要有一次主动地去选择自己的人生。"
这种选择,不是对过去的否定,而是对未来的期待。
网址:跑龙套都不干金融?北大学霸转行演员,娱乐圈藏着多少金融女 http://mxgxt.com/news/view/897388
相关内容
热门女演员竟是金融界董事长!娱乐圈隐藏多少成功金融女?金融圈和娱乐圈的金钱热恋
女明星跨界转行进券商,金融圈比娱乐圈还赚钱?
韩国女星回应传闻:家世显赫,父亲从事金融,亲戚多为行业翘楚
张艺兴读金融!明星们开始流行扎堆去清北读金融?
度小满金融千万现金红包和《奔跑吧·黄河篇》奔跑起来
郎朗绯闻女友巩新亮:从金融学霸到娱乐圈的传奇之路
北京期货班北京大学金融与投资期货研修班
95后北大元培女生从金融转行做演员引热议!本尊发文回应
为什么娱乐圈女星偏爱金融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