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水难解近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邻里团结是非少,家庭和睦百事兴。自古以来,亲帮亲,邻帮邻的事数不胜数。几千年来,我们的先人也一直这样亲身示范,并留下了“六尺巷”、“罗威饲犊”等故事传为美谈。
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城市发展、高楼林立、人们生活节奏逐步加快,邻里关系也逐渐淡漠,城里邻居交往,要比乡下难得多,相互缺乏沟通。门对门住了几十年,还不知道对方长什么样、姓甚名谁的现象十分普遍。其实,不同的人、不同的家庭能共居一个单元、一层楼,互为邻居,实在是一种缘份,我们应当十分地珍惜。善待他人,善待邻里,实际上就是善待自己;良好的邻里关系有利于他人,更有利于自己。
邻里之间关系淡漠的原因:一是社会节奏加快、互助需求减弱。当年我们左邻右舍经常串门,谁家要有个柴米油盐什么需求,敲个门可以互助解决。如今的物资供应与二三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买什么东西都非常方便,走几步路、一个电话、一个网购就会送货上门,由此可见现在邻里之间互相帮助的纽带没有了。现代人在家中遇到困难时,更愿意打电话向亲戚朋友或120、119等其他途径寻求帮助,除非万不得已,是不会向邻居求助的。
二是工作压力的加重,生活节奏的加快是造成邻里关系淡漠的又一个原因。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时间都被紧张的工作或学习所占据。这样的生活,挤掉了人们之间许多交流沟通的时间,人们的交流欲望也减少了,邻里之间的情感淡化成了必然。很多人深有感触:“上班都累了,一到家里就想休息,连门都不愿意出,哪里还有精力去和邻居联络感情,即便有一点时间也被同学和朋友占去了。”
三是联系和休闲场所、方式的多样化,也从客观上影响了邻里关系。原来,下班回家及茶余饭后找邻居拉拉家常、聊聊工作和心情是居民重要的休闲和放松方式。现在,电视、电脑、手机、微信、QQ等的广泛应用,人们不需要出门就能与外界进行沟通。歌舞厅、KTV、咖啡厅、茶座等为人们提供多样的现代休闲方式,邻居在相互调节心情这一块的作用大为减弱。
四是邻里成分的复杂,社情、民情的变化,陌生人之间的戒备防范心理,生活习性的不同等等,也会影响和睦邻里关系的建立。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建立起良好的邻里关系呢?
1、主动问好是很有必要的。邻里之间是一回生二回熟,但问题是很多人似乎都没有见过自己的邻居。因此,要想弄好邻里关系,那么首先就要学会主动出击,当发现有新邻居的时候,主动过去问问好,简单地交谈交谈。这样好的开始可能就可以为以后的邻里关系的发展做好铺垫了。
2、邀请邻居到家里做客,或者一起出去活动。邻里之间在相处的时候,多在一起走动是很有必要的。如果赶上周末了,可与邀请邻居到自己家里来吃吃饭,一起喝喝酒。或者一起出去散散步,或者出去买买菜。总之在一起多走动是很有必要的。
3、不要忘了一些共同的兴趣爱好。兴趣爱好对增进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很有帮助的。比如自己喜欢打羽毛球,如果邻居也喜欢的话,可以邀请他(她)和自己一起去玩;或者自己喜欢逛街,那当你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也记得叫上自己的邻居。如果你的邻居是你的朋友的时候,那么和邻居之间的关系自然就好了。
4、要学会包容和理解。邻里之间和睦相处是很多人都渴望地,但是现实生活中有时候并不是这样子的,若你不是很了解你的邻居的情况下,一定要记得学会包容和理解。比如邻居有时候家里声音很大,这时候不要冲邻居发脾气,说不定是邻居心情不好,或者发生什么事情呢?
5、及时地伸出援助之手。邻里之间有时候也会发生一些需要自己出手的事情,比如说,下雨了,他们家在外面的衣服没有收,如果能进去的话,就帮助收一下。毕竟邻里之间像这样的小事太多了,别袖手旁观了。
6、建立业主QQ群、微信群。将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段子发到群上共赏,自己关注的小区建设等的建议意见发出来共同探讨,倡议搞个什么主题活动等等,对增进邻里之间的关系是很有推动作用的。
7、如有可能,我们的邻里关系一定要处好。除非是个别人实在太难处,多数人,要尽量搞好团结。古人说:有酒有肉敬远亲,有事有难靠近邻;远水不解近渴,远亲不救近邻。
邻里和睦,关键不能相争,要能相让。不要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与邻居吵得你死我活,这样使双方都伤了和气,弄得谁也不舒服,这样做,实在划不来。清朝宰相张廷玉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比邻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捎书北京,要张宰相出面干预。没想到,这位宰相看罢来信,立即作诗劝导老夫人:“千里捎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老夫人见书明理,立即主动把墙往后退了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这个故事说明,邻里之间要相互谦让、相互谅解,退一步,海阔天空,能做到这样就没有处理不好的邻里关系了。
【微信平台发文免责声明】
本文部分照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重在分享,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