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电影不易,“饭圈思维”莫入|顶端快评

发布时间:2025-05-25 07:11

顶端评论员 王峰

继《热辣滚烫》霸占春节档后,张艺谋的《第二十条》后来居上,连续获得单日票房冠军。

一部制作精良、情节生动,又能切中现实,促进社会发展的电影能够被观众认可,在口碑和票房实现双赢,这本是好事,也是张艺谋宝刀未老的体现。

但不知何时,喜欢《第二十条》的观众和《热辣滚烫》的拥趸吵起来了,前者质疑后者“与其说是一部电影,不如说是一部减肥综艺秀”,后者则认为张艺谋老了,“题材老派过时,手法陈旧”。

《笑傲江湖》里任我行曾说过,“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现在看来,更像是“有观众的地方,就有饭圈。”

事实上,春节档的争吵不局限于这两部影片,喜欢《飞驰人生2》的被嘲为“韩寒的无脑粉”,虽然《红毯先生》撤档了,但喜欢它的人往往都会夸一句“影迷向、电影节式电影”,意为“不是电影不行,而是这届观众不行。”

争吵当然完全没必要,电影票是投票器,选择权在观众自己,这是成年人都懂的道理。为何争吵?除了某些营销号作祟,水军使然外,顶端评论员认为,很大一部分路人加入纷争,是影迷圈长期以来的“鄙视链”思维所致,也是饭圈文化的延伸。

随着电影市场的繁荣发展和华语电影工业的不断进步,观众对电影的需求和期待也在不断变化,自从1994年国内实行电影分账制以来,好莱坞大片一直是国内观众的喜好,从欣赏好莱坞式特效,到中国式大片,再到如今的中小成本现实主义题材影片层出不穷。华语电影开始走心,这既体现出中国电影人的创造力和共情力,也在不断激发观众对国产电影的热情。

《第二十条》的普法教育意义有目共睹,夸奖它并不丢人;《热辣滚烫》聚焦个体,温暖治愈而让人励志,喜欢它也不理亏。这两部电影的观众应该是一拨人,共同推动电影市场的繁荣,而不应是对立者,以拉踩的方式来彰显自己的优越性。

作为独特的文化产品,电影起到重要的沟通作用,它不但是主创和大众沟通的工具,也是文艺和市场沟通的桥梁,看电影的过程更是观众在黑暗中独处两小时的自我沟通过程。我们可以评价演员表演,可以质疑导演拍烂片,也可以发布影评来表明态度,但我们不能互掐,因为“饭圈思维”不但会让人与人之间完全无法沟通,也是华语电影良性发展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华语电影不易,“饭圈思维”莫入|顶端快评 http://mxgxt.com/news/view/1402794

相关内容

莫让“饭圈”成怪圈
秦岚饭圈用语知多少?知名经纪人莫向晚带你解读kswl
麦琳被围剿的闹剧不该上演|顶端快评
麦琳被“围剿”的闹剧不该上演|顶端快评
华语电影十大票房女演...
探秘饭圈:深入了解粉丝间的“密语”
饭圈用语大全及解释 饭圈用语缩写 饭圈用语科普
【地评线】莫让“顶流”成了“泥石流”
电竞圈与饭圈不和?李现与孤影直播打游戏,电竞圈与饭圈破次元壁
“饭圈文化”为何疯魔?《乌合之众》预言:“群体永远漫游在无意识领地”——顶端新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