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秀: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第一次明确建立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理论
裴秀(224年—271年),字秀彦,裴氏第29世,东汉尚书令裴茂之孙,曹魏光禄大夫裴潜之子。魏晋时期名臣,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地图学家。
裴秀
裴秀出身著名的名门望族——河东裴氏,自幼好学,有高尚的情操,8岁能文,时人称赞“后进领袖有裴秀”。历任黄门侍郎、散骑常待、尚书、尚书仆射、尚书令和司空等。在当时,司空一职除在朝廷中负责其它政务外。还负责管理国家的地图和户籍人口。由于职务上的关系,他得以接触更多的地理和地图知识,并对古代遗留下来的地图进行了整理和研究。
司空秀公像
裴秀在详细考证古今地名、山川形势和疆域沿革的基础上,以《禹贡》作基础,结合晋朝的“十六州”分州绘制的大型地图集,绘制了《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图上古今地名相互对照,它不仅是当时最完备、最精祥的地图,而且更重要的是它采用了科学的绘制方法——“制图六体”。裴秀在完成这本地图集的绘制后,把它进呈给晋武帝,被当作重要文献收藏于“秘府”。
《禹贡》
他把前人的制图经验加以总结提高,第一次明确地建立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理论,为后世的地图绘制工作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规范。在其《禹贡地域图》序中,他明确地提出六条制图原则,即“制图六体"。文中说:“制图之体有六焉:一曰分率,所以辨广轮之度也;二曰准望,所以正彼之体也;三曰道里,所以定所由之数也;四曰高下;五曰方邪;六曰迂直,此三者各因地而制宜,所以校险夷之异也。”
宋代石刻地图《禹迹图》沿用了制
"分率",用以反映面积、长宽之比例,即今之比例尺;"准望",用以确定地貌、地物彼此间的相互方位关系;"道里",用以确定两地之间道路的距离;"高下",即相对高程;"方邪",即地面坡度的起伏;"迂直",即实地高低起伏与图上距离的换算。高下、方邪、迂直,是校正由地面起伏、道路迂回而引起的水平直线距离的误差。
裴秀像
裴秀提出的“制图六体”,是当时世界上最科学,最完善,最早的制图纲要。可以说,现代地图学上所应考虑的主要因素,除经纬线和地球投影外,其余应考虑的主要因素,裴秀几乎都提了出来。早在1700多年前,裴秀不仅已经认识到在地图上表现实际地形的时候有哪些相互影响的因素,而且知道用比例尺和方位去加以校正的方法,这在地图发展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杰出成就。
中国地势图
直到明末,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才把有经纬线的世界地图传播到中国。英国的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称裴秀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科学绘制地图的创始人”。在世界地图史上,部分西方学者认为他完全可以与古希腊著名地图学家托勒密相提并论,并称他们为东西方交相辉映的两颗明珠。
网址:裴秀: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第一次明确建立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理论 http://mxgxt.com/news/view/1402124
相关内容
裴秀:地图学鼻祖原是两朝不倒翁我国地理学家有哪些著名人物(我国地理学家有哪些著名人物)
我国科学家即将绘制完成第一张黄种人基因组图谱
裴秀
五服关系图详解,深入理解古代礼制!
宝叔中国古代天文学与周易原理(中国古代天文学源流)
乡土中国思维导图怎么画?这样绘制简单快速
qc中关联图如何绘制
45万粉丝绘制明星地图
中国古代数学成就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