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域下的的影视剧本改编研究
1、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的影视剧本改编研究-已红高粱为例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电影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改编是一种重要的文艺现象,改编使得文学与电影产生最直接的联结方式,实质是电影对文学的一种接受与选择。本文以阐释学和接受美学为理论研究依托,将两者运用于影视改编创作领域的过程探析,强调导演的主体性思维在电影再创作中的实现过程和重要价值。关键词:接受美学、阐释学、主体性改编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电影作为大众媒介的地位与影响力的日益提高,电影改编作为一种对文学的影像式的接受方式,通过从文字表达到影像表达的变化彰显文学审美观念与价值追求的变迁。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最先突破和超越了传统认识论中主客两分
2、的认识模式,将理解视为主体与对象双向互动的交流,理解对象的视界与理解主体的视界通过这种交流对话达到了“视域融合”,并且对话的不断进行会使融合持续,呈现出理解的开放性创造性的特征。接受美学被引入电影研究领域,促进了对电影观众价位的重视。二、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电影导演主体性思维导演的主体性思维从艺术创作的视角看,是指导演凭借自身独特的个性和独立的人格,摆脱部分传统的依附和束缚,使得自身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发挥,进而使主体精神进入充分自由编创的状态。在改编创作过程中,导演对小说的选择,改编与他本人的人生阅历,文化知识以及时代的审美理想和社会的价值取向有密切的关联,从而使创作出来的电影作品所表达的内蕴具有
3、独特的唯一性。这种导演的主体性创作是由导演对于小说的历史性理解带来的。三、红高粱由小说向电影的主体性迁移张艺谋在电影创作时基于对小说的理解基进行新的阐释,使小说富于新的意义,并凭借电影这种影视形式进行新的意义探索与诠释。莫言的中篇小说红高粱最初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发表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张艺谋在读完后,便被小说中所萌动的生命价值所震撼。小说文描述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故事细节和主要人物所蕴含炽烈情感深深地吸引着张艺谋。红高粱中浓郁粗犷的风格和灌注强烈生命意识与张艺谋的喜好不谋而同,这些被张艺谋所感悟和理解东西又被其融入电影改编中,成为电影红高粱的创作之源。他在改编过程中又适时将莫言另一篇小说高粱酒
4、融入其中。四、小说红高粱改编电影的策略剖析文学和电影分属不同的艺术形式。文学的本体是字、词、句的组合,在文学作品中,语言居于核心的地位,其叙事展开主要依托语言文字。而电影是以图像语言为基础,用镜头构成银幕形象,以音画讲述完整故事。文学的文字形象是间接、抽象、多义的,是侧重于理解的想象艺术。而电影的银幕形象则是直接、具体、单一的,是侧重于直觉的体验艺术。电影不能单纯的理解为文学的银幕化表达,它们只是有部分的交叉。将小说改编成电影,小说所起的作用只是为电影拍摄提供素材,电影不可能完全再现小说的情境,也不可能直接把小说搬到银幕上。所以,对于小说的改编,也是对导演眼光与功力的考验和挑战。导演只有运用一
5、定的技巧策略,并与自己的导演风格相结合,才能创造出优秀的改编作品。(一)电影改编叙事转换及其接受由于电影叙事侧重于图像的流动连缀,更具有直观可感性。所以,无论从创作还是接受的视角看,剧本叙事艺术都存在更大的诱惑力。小说叙事主要依靠的是语言文字,而电影则更多的依靠画面组构连缀,这就形成了两者在叙事艺术上的差异。但它们间之所以能够相互转换,是因为它们在故事情节的组构与叙述上又有着密切的相似性。当然,将小说改编为电影,在叙事的转换上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叙事语言、叙事结构、叙事方法、叙事思维的转化。此处,笔者将阐述红高粱从小说到影视改编过程中叙事的转换,进而论述在叙事转换的前提下,受众在电影时
6、方式上的转换。(三)抽取焦点,显现自我的改编技巧小说红高粱故事情节复杂,内容众多,除了抗日这条主线之外,还包括过去与现在的时空交替,比如,我奶奶的风流情事,我爷爷的杀人越货的经历等。而电影红高粱的情节只保留了出嫁、颠轿、野合、敬酒神、剥人皮、抗日等一些简单的情节,张艺谋力在通过抽取小说中的简单而重要的情节来展示了他根深蒂固的情结,实现对原始生命力的礼赞,对顽强的自由意志的追求,对人的无限终极关怀。这种类型除了对红高梁电影的改编还表现在其他艺术形式的改编上,。电影红高梁改编自红高梁家族的前两章,主要故事原型来源于红高梁,部分人物关系和支线故事来自于高梁酒等其他中篇小说。其中关于冷支队的支线部分和
7、奶奶认曹梦九为干爹及奶奶和外曾祖父关系的情节被隐去,余占馨杀死花脖子被改编为威胁秃三下保证,保留了余占鳌和奶奶戴秀莲的爱情故事和伏击日军等最精华的部分,加入了屠户胡二未免东家受苦杀死三炮的情节,以上对于内容的改编,都是为了故事在叙巧内容层面上更适合电影艺术形式的表达。参考文献:1 姚斯. 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周宁,金元浦,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31.2 沃尔夫冈伊瑟尔. 阅读活动: 审美反应理论M 金元浦,周宁译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3 雨果闵斯特伯格. 摄影剧,一次心理学研究( 节选) 李恒基,杨远婴编 外国电影理论文选. 北京: 三联书店,20064 张骏祥.用电影表现手段完成的文学J.电影文化,1980,(2).5
网址:接受美学视域下的的影视剧本改编研究 http://mxgxt.com/news/view/1389252
相关内容
从文学文本到影视文本的“同曲变奏”:影视改编艺术美学的研究青春校园小说的影视改编研究
网络文学改编剧盈利模式研究
网络文学IP改编剧发展研究
BAT资本下的网络剧出品场域研究
音乐与影视学院举办“观众学的研究视野与影视剧的意识形态分析”学术讲座
拟剧理论视域下新媒体中的明星“人设”现象研究
影视剧本创作与改编策划
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及传播策略研究
影视剧中吸烟形象对受众影响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