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窥视
今天中午约见了一个理工科研男,他在一家大型企业工作,负责电去离子技术中的某一块。他每天都在实验室里深入浅出,是名副其实的一心扑在研究事业上的科技宅男。
在聊了十几分钟枯燥乏味的专业知识后,我打算把话题转到娱乐方面,以缓解接下来的尴尬,但令我惊讶的是,我对面的这个朋友,竟然对娱乐圈的事一点也没听说过。
他不知道白百何出轨了,也没看过速度与激情系列电影,不清楚鹿晗在跑男里跟谁组成了CP,至于杨幂、迪丽热巴、吴亦凡、蒋欣等明星的名字,他一个都没听过,对于他们的八卦绯闻更像是听天方夜谭般惊奇。
现在网络媒体传播和覆盖面这么广,就算是很少接触电脑的小学生都会或多或少的听过这些当红明星的名字。现在,在街上随便拉个人,问他《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或者《人民的正义》,他都会点头说几点自己的看法吧。
就在昨天,我那十三岁的妹妹还在大人面前提了TFBOYS和鹿晗,虽然她说不上这些明星艺人究竟做了哪些事情,对社会产生过什么贡献,但至少在她脑海里都存有这些名字字符。
在娱乐泛滥的时代,每个人嘴里都在聊《欢乐颂》和《择天记》,但仍旧有人对此提不起丝毫兴趣,就像这位理工科研男一样。
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在期盼窥视别人的生活,并希望从中获得意外的快乐。同事之间的相互招黑嘲笑就是这个道理。
窥视欲和虚荣心是人类思想的两大劣性,窥视欲引导我们不断的去揭别人的疮疤,虚荣心则让人们把疮疤在朋友之间四处传播,并最终获得内心上的满足。
不知大家还记得08年冠希哥事件爆发的情景吗?在先前一批握有艳照的拥有者心里,无限膨胀的虚荣心使得他们迷失了自我,从而“无私”的将照片传播到更多的地方;而那些未曾拥有的人,则要想尽办法从各种渠道来窥视明星的隐私,并以此津津乐道,甚至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
鲁迅说过,中国人看热闹的劣性由来已久,在其著名的小说《药》里就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好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
哲学家们把轻信和耳根子软归咎为简单和无知,是不无道理的。个体意志空虚浅薄,缺少信仰目标,就极易被窥视欲占满心灵。为什么儿童(心智不成熟)、女性和受教育少的人更容易被肤浅的信息牵住鼻子,或许正是这个理由。
同时我还发现,在媒体越发达的年代,大众的判断力就越发下降的厉害。我时常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网络和报纸越大肆宣扬自由,大众就越容易把信任与思考拱手相让。
这是个容易迷失自我的年代,大众对于娱乐明星的窥视和自我本身的虚荣占据了本应有的独立思考与理性分析。不知这种大众式的狂欢,对社会进步究竟是好还是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