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晖现象与多元成长模式
在中国斯诺克台球公开赛上夺冠的丁俊晖,一举打败7届世界冠军得主亨得利,18岁的台球小将一夜之间家喻户晓。丁俊晖现象眼下正成为国人热烈议论的话题,自然也在青少年中产生了不小影响。在大家兴高采烈之余,却有人忧虑,有人愤然,亦有人惊惶……
“你说,小丁爸爸做错了什么吗?小丁获得了世界冠军, 为中国争得了荣誉;你说,小丁爸爸做对了吗?小丁小小年纪就离开了学校打球,在基础教育方面肯定受到影响;更何况如果孩子们都效仿小丁那不是恰恰证明了‘读书无用’!弄不好会不会把中国引向神童时代?”
是对还是错?这大约就是一些人忧虑、愤然、惊惶的缘由吧。
其实,成人社会的价值取向必然折射到孩子们生活成长的世界中去,丁俊晖现象不过是更强烈地表现了这一点。视而不见是徒劳的,关键是引导孩子们正视我们生活中多种价值选择的碰撞,正确把握自己的人生选择。
丁俊晖现象在文艺、体育圈里,并非鲜见。文体明星几乎都是从很小年纪就开始被培养了,比如乒乓新星、跳水新秀、围棋新人、钢琴王子、小提琴神童……无非有的是学院式培养,有的是家庭式训练,但他们的经历恰恰证明了世界上没有不经过刻苦训练就成功的“神童”。而我们不该忽略的是有那么多年轻的奥运冠军大都在辉煌之际,最终仍选择了去大学深造或边训练边学习。因此,大可不必为小丁一时唐突说句“读书有什么用……”的幼稚而较真,更何况后来我们在央视《面对面》节目采访中看到,小丁自己的选择―――今后适当的时候他也还是要去读书的。
对于较早显露天赋的孩子,是先读书还是先学艺,这其实就是一个对机会成本的选择。对此,经济学家曼昆就曾作过分析。在讲解“机会成本”这一概念时,曼昆举了这样一个例子:篮球明星科比?布赖恩特尽管有优秀的高中成绩,但他还是决定不读大学而直接进入职业篮球联盟(NBA),因为在这里预期他将在四年内赚得上千万美元。曼昆由此推出结论:“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在经济学中,机会成本通常被定义为: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由于作出一种选择而放弃的最优替代物或失去的最好机会的价值。通俗的解释就是做一件事是以不做另一件事为成本的。
道理讲清楚了,忧虑、愤然、惊惶就应该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那些以为丁俊晖现象会误导孩子们成长的疑虑也就不攻自破。有人曾质疑小丁学打台球吃了太多的苦……而笔者以为,他的奋斗史更有意义的就是告诉如今普遍有着惧怕吃苦的非常态心理的“小皇帝们”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人人都有成功的机遇,无论是读书还是学艺,但都离不开吃苦;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丁俊晖现象同时还说明中国社会真的是越来越宽容了,孩子们的成长模式不必是惟一的,而是被无限地拓展了。小丁无疑可以称作当代中国孩子成长类型中的一个符号。同哈佛女孩现象不可复制同理,丁俊晖现象当然也不可复制,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都不可复制。
对于大多数普通的孩子,面对多种多样的成功典型,面对多元的成功模式,只能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选择。成功的道路是多样化的,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成功的选择。相信这也是每一个家长都明白的道理。
网址:丁俊晖现象与多元成长模式 http://mxgxt.com/news/view/1376002
相关内容
黑丁俊晖的人很多,支持丁俊晖的也很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台球王子丁俊晖的台球励志故事,丁俊晖的成长历史过程
丁俊晖的事迹(丁俊晖与“富二代”妻子张元元究竟有着怎样的爱情故事)
丁俊晖一年能挣多少钱
丁俊晖资料,丁俊晖资料个人资料
“丁之队”已经成立 丁俊晖与姚明入同一经纪公司
丁俊晖出场费多少?丁俊晖商演出场费价格
丁俊晖背后的女人:张元元的故事
墨菲谈丁俊晖输球效应:只是偶然现象
丁俊晖元旦陪潘晓婷购物 丁父猛夸美女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