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空战以印度的彻底失败收场,巴基斯坦在没有任何战损的情况下成功击落了6架印度战机,第6架被确认击落的印度战机是2025年5月15日才对外公布的。根据巴基斯坦官方媒体的报道,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在一次公开讲话中宣布,5月6日至7日夜间,在斯利那加以东的潘普尔附近成功击落了一架幻影-2000战斗机。
目前,已确认的击落战机包括:3架“阵风”战斗机、1架苏-30战斗机、1架米格-29战斗机和1架幻影-2000战斗机。这些战机均是在印度控制区内被击落,全部是由巴基斯坦的歼-10C或“枭龙”战斗机发射的PL-15E远程空对空导弹击落。从战机残骸的坠落地点来看,PL-15E导弹的实际性能大大超出了珠海航展中展示的145公里射程,说明它的真实射程和性能远远超出了之前的预期。
根据美国媒体《国家利益》2025年5月14日的报道,虽然美方对PL-15E导弹在印巴空战中的出色表现表示震惊,承认它给西方世界带来巨大冲击,但印度在捡到PL-15E导弹残骸后,虽然表面上宣称已将其销毁,实际上却偷偷进行了分析,最终发现自己上了法国武器的当。美媒提到,印度感到愤怒,尤其是对法国,因为法国卖给印度的“阵风”战机价格过高,但在实战中却表现不如预期。
此前,印度媒体曾对“阵风”战斗机寄予厚望,甚至宣称“阵风能击败歼-20战斗机”,为此他们做了大量论证,但事实证明,连歼-10C战斗机都无法击败,印度媒体已无法再为“阵风”辩护。美媒还指出,许多西方公司依赖的优势主要来自它们的实战经验,而如今,成本更低的中国制造的装备不仅能够与西方武器抗衡,甚至明显超越,证明西方的国防技术基础已经发生了腐蚀。未来,中国制造的武器装备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其中,PL-15E导弹可能成为一颗璀璨的明星。
在印巴空战中,PL-15E导弹成为印度空军的“眼中钉”,超越了印度空军所使用的法国和俄罗斯的武器系统。印方至少收集到了一枚完整的PL-15E导弹残骸,并可能借此进行研究。美国媒体乐观地认为,印度可能通过分析导弹残骸找到使其失效的办法,从而不再受其威胁。美国还猜测,印度可能借此机会向美国提供PL-15E导弹的相关信息,以期在“为时已晚之前,掌握其秘密”。
然而,印度试图通过一枚导弹残骸来获得先进的导弹技术,显然是一种幻想。实际上,导弹残骸能提供的信息非常有限,尤其是当导弹发射后,火箭发动机已经燃烧完毕,战斗部爆炸后,制导系统几乎全被摧毁。即使美国或印度获得这些残骸,也很难从中得出什么有用的信息。空空导弹系统的复杂性使得仅凭一枚导弹的残骸无法推演出完整的作战体系,技术突破更是遥不可及。
事实上,PL-15E远程空对空导弹的技术并非最先进的国产型号。据分析,导弹残骸上的部件显示其最早生产日期为2015年,意味着其技术至少已有10年的历史。即使美印方研究这些“过时”的技术,也不可能在此基础上取得技术飞跃,而只能获得一些相对陈旧的技术信息。相比之下,印度正在研发代号为“阿斯特拉”的远程空对空导弹,但目前仍未完成研发,射程不到100公里,且尚未实现量产,制导系统被怀疑抄袭自俄罗斯的R-77导弹。
远程空对空导弹的技术核心不在于设计,而在于制造。仅凭一枚有源相控阵雷达制导头就足以让印度感到头痛。目前,全球只有少数国家能够制造这种复杂的系统,美国媒体也承认,印度尚未具备独立开发这种能力。即使印度借助残骸研究,针对硬件问题可能有所突破,但涉及到电子对抗的问题,通常会涉及到软件和算法层面的挑战,这一点印度是无法解决的。
总的来说,印巴空战不仅让印度意识到自己在军事技术上与邻国的巨大差距,也让美国明白,自己面临的对手正变得越来越强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