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

发布时间:2025-05-21 11:24


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
婚礼,是人一生中的“终身大事”,伴随着这一重大的人生仪
礼,便出现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婚俗文化。以下是干货资源社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供大家参考!

一、迎娶
出发:由男方携带六或十二件礼品,鸣炮出发前往女家,将至
女家时再鸣炮,女家亦鸣炮回应,表示准备妥当。
迎宾::媒人先下车,其余的人接着下车,新郎由女家幼辈请出。
介绍:男方亲友依序入女家,媒人正式介绍双方亲友认识,先
介绍男方给女家。
纳征:男方抬礼物进入女家,女方接受后并给予红包;将礼物陈
列大厅,媒人将大小聘、金饰、礼单点交女方家长,女方亲友将礼物
收好,并在神明桌上陈列供品。
奉甜茶:女方长辈请男方亲属依长幼入座,新郎居末。准新娘
由一好命妇人引导出堂,捧著甜茶向男方来宾敬茶。
压茶杯:片刻后新娘出堂收茶杯,男方亲友需以红包压茶杯。
喜宴
戴戒指:在双方家长亲友的注视下,准新娘面向屋外坐在自家正
厅中央(若招赘则面向内)的高椅上,低椅翘脚;戴戒指于中指(男左
女右)。准新郎将红包交给准新娘。

改称呼:媒人引导双方改换称呼。
祭祖:舅父点烛燃香,媒人在旁念吉祥语,随之由女方父母祭拜
神明祖先,禀告婚事已定,祈求保佑。
回礼:女家对男方所送来的礼物和聘金接受一部份,并给男方
回礼六或十二件。
订婚宴:订婚仪式完成后,女方备茶点开宴席来招待男方(座位
男右女左),女方备鸡腿并附上红包一份给男方幼辈,男方除备压桌
礼外并赠给所有帮忙的人红包答谢。
送客:宴毕,男方宾客起程回家,女方幼辈捧面桶给男方客人洗
手,如在外面餐厅则免此礼,送客时不说再见
二、回门
按照我国婚俗习惯,结婚三天,新娘便要偕同新郎一起回娘家,
也称“回门”。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礼节。
新娘家老人心里非常重视三天回门,因此新郎事先天论是从思
想上还是在礼品上都要有所准备,争取给岳父岳母留下愉快的好印
象。
礼品事先备齐,买新娘家老人喜欢的礼品,礼品一般有四件。
回门一般在上午九、十点钟动身。新郎新娘应参加婚礼那样认真修
饰、打扮,保持婚礼上那漂亮、俊美的形象。
回到娘家,新郎、新娘首先要问候老人。这时,新郎就应改口,
跟新娘一样称岳父母为爸爸、妈妈,要叫得自然、亲切,对待亲友

和邻居也应表现出亲切热忱,彬彬有礼,见人先打招呼,以礼相待。
回门
就餐时,新娘要陪着新郎,一一向父母、亲友和邻里敬酒,感
谢大家对自己新婚的祝福。饭后,不要急于回家,应再陪父母聊一
会儿,听听他们的教诲,然后再告辞回家。并应主动邀请二位老人
和兄弟姐妹到自己家里做客,也可邀请亲友、邻里。
三、梳头
洗澡一般并不意味着庆贺什么,但是中国的婚前洗澡却绝不仅
是你平常所认为的20分钟泡在浴盆里。水里溶入了文旦(柚子)的气
味,或者花草如竹子、松木或艾属植物的芳香,新娘洗完澡,也就
洗走了身上的"邪气",而且还意味着幸运、长寿以及繁荣,除了这
些精神上的作用,花草的味道还有助于让皮肤光滑、鲜嫩,许多女
人都希望的效果。
下一步就是梳头了。有些中国新娘穿上传统的红衣裤,再吃上
一些美味的饺子,有3枚饺子,一个预示着爱情,一个预示着多子多
福,还有一个意味着幸福。给新娘梳头的人都是生活幸福美满的,
被称为有福气的女人。阿姨,朋友或家庭其他成员都可充当这一角
色,她一边梳一边说一些祝福的话,这一礼仪据说能给新郎新娘带
来和谐、财富以及多子多福。
四、哭嫁
在中国,不少传统婚俗随着年青一辈简化婚礼而渐渐被人遗忘,

但其中亦不乏充满趣味而且背后隐藏着深深祝福。
古时候,新娘在出嫁前几天要"哭嫁",连母亲,亲属都陪着一
起哭,而且哭得越伤心越好。原来背后有一段故事:从前有一个后
母,对丈夫前妻的女儿很刻薄,待亲生女儿却如珠如宝。为了除去
眼中钉,她草草找来一个穷家小伙子把前妻的女儿嫁出去,还在出
嫁当天故意哭哭啼啼,叫女儿即使生活不顺也不可回娘家。结果这
个女儿与夫家和睦相处,生了儿子也发了财。
相反她为亲生女儿千挑万选了个富家子做女婿,送了嫁妆,喜
笑颜开地说尽吉利话把女儿嫁出。但亲生女儿却终日和婆婆吵嘴,
闹得家里鸡犬不宁,丈夫便把她赶出家门,她一气之下上吊死了。
后来,前妻的女儿见后母孤苦无依,便接她一起生活,让她安享晚
年。邻人都说后母在她出嫁时故意哭啼是坏心肠,但她却说后母是
舍不得她走才哭,而且越哭越发。人们看到两种方式得出两个截然
不同的结果,便照着在女儿出嫁时也哭闹一下,希望真的可以越哭
越发,哭嫁的习俗便是这样流传下去。
现在的新娘虽然未必相信这个习俗,但想起要离开娘家,也会
有因为舍不得父母而于大婚日哭起来呢。
五、结发
洞房诸礼中属于结婚正礼范畴内的一道重头戏是“合髻”,也
称作“结发”,其象征意义就是夫妻和睦,永结同心。“结发”的
具体操作方式历代不同。先秦、秦汉时的“结发”,就是新郎亲手

解去新娘在娘家时所结的许婚之缨,即系头发的彩带,重新梳理头
发后再为之系上。隋唐以后的“结发”,是男女双方各剪下少许头
发,挽成“合髻”,一般都是马上交给新娘保存起来。唐代女诗人
晁采的《子夜歌》云:“依既剪云鬟,郎亦分丝发。觅问无人处,
绾作同心结。”正是这一做法的描述。世人常用“结发”、“合髻”
作为夫妻结合的代称,甚至特指为“原配”(亦称“元配”)夫妇,
表示夫妻间互敬互爱的意义重大。

一、拜堂
新郎、新娘进门后,接着就要“拜堂”,又称“拜天地”。拜
堂的地方一般在洞房门前,设一张供桌,上面供有天地君亲师的牌
位,供桌后方悬挂祖宗神幔。新郎、新娘就位后,由两位男宾引导,
行三跪九叩礼,参拜天地、祖宗和父母。然后女东男西,行夫妻对
拜礼。雁北大同一带,拜堂时新郎拜,新娘却不拜,与常俗殊为不
同。
二、洞房
拜堂完毕后,新郎、新娘在众人簇拥下进入洞房。晋中、晋南
等地,要在洞房门前或门槛上事先放一马鞍,等新娘前脚刚跨过去,
便立即将马鞍抽去。 洞房内除了有一些生活用品外,还要在门口贴
喜联,窗户贴大红双喜字,屋内点大红花烛。忻州等地,洞房门头
还要挂一个面塑兔子。沁县一带,洞房里摆着斗,斗内装有五谷,

铜镜等镇物,用于照妖避邪;灯烛悬挂高墙,通宵不火,俗称“长命
灯”。雁北平鲁一带,入洞房之后,新郎要手持弓箭向四面虚射,
名为“撵白虎”。晋中、晋南的一些地方,则把弓箭悬挂在墙上。
民间认为,洞房易受邪魔侵扰,如果不禳解、镇压,就会出现
异常事故,于新郎、新娘不利。 晋中祁县等地,入洞房后,新郎、
新娘并肩坐炕沿上,由“全福人”招呼,把新娘的衣角压在新郎袍
襟之上。新郎用秤杆挑去新娘头上的“盖头红”,然后退出。新娘
的嫂嫂即动手脱去新娘脚上的新鞋,为她另换一双。所谓“换新鞋,
就新范”,意思是新娘以后行事要按男家规矩,受婆家约束。忻州
河曲一带,新郎挑去新娘的红盖头以后,还要用梳子象征地给新娘
梳几下头发,俗称“上头”,表示这位女子从今以后成为他的媳妇
了。早先新郎、新娘入洞房后,还要用同一器皿饮食,行“合卺(谨)
礼”。
玉雁熊合卺杯
一般是新郎、新娘先各端酒杯稍饮一点,然后将两杯酒搀兑,
两人换杯饮完。山西各地风俗稍异,雁北平兽一带是新郎、新娘共
喝一盅酒,称为“玉皇酒”,又名“和好酒”;闻喜等地则衍变为新
郎、新娘在新婚之夜同吃“合婚面”。 新婚之夜,晋南一些地方还
有“踩四角”的习俗。新郎拉着新娘在炕上左转三圈,右转三圈.踩
时,还要有人在旁边念诵赞语:“踩,踩,踩四角,四角娘娘保护着。
娃多着,女少着,婆夫两个常好着……”山西和全国各地一样,都

有“闹新房”的习俗,洞房之夜,热闹非凡。
俗语说:“不闹不发,越闹越发”;民间还有“新婚三日无大小”
的习惯,婚后三天,宾客、乡邻、亲友不分辈份高低,男女老幼都
可以汇聚新房参与逗闹新郎、新娘。人们认为,闹新房不仅能增添
新婚的喜庆气氛,还能驱邪避恶,保佑新郎、新娘婚后吉祥如意,
兴旺发达。

网址: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 http://mxgxt.com/news/view/1338873

相关内容

中国婚礼的传统有哪些 传统婚礼习俗介绍
你喜欢中国传统婚礼吗 浅谈中国传统婚礼习俗
细说中国传统婚礼习俗
中国传统婚礼的习俗 传统的婚礼有什么流程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介绍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中国传统婚礼之婚后七礼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精选10篇)
中式婚礼习俗 传统的习俗有哪些
中国传统婚礼流程 婚礼习俗【婚礼纪】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全解析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