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的网红,不铁打的MCN
文|Claire Zhang
8月底,在消失了一个半月之后,李子柒发出了第一条动态“大清早报个警”,并回复网友“资本真的是好手段!”
随后,关于“李子柒团队被挖”的传言沸沸扬扬。
虽然李子柒事件真相如何,还未曾可知,但关于博主与MCN机构之间纠纷的报道早就屡见不鲜。另一边,消费者也会苦于某些网红“恰烂饭”而买到低劣或虚假宣传的产品,也隔三差五上头条。
网红和MCN,究竟谁对谁错?对广大网友而言,网红背后的MCN机构仿佛互联网幕后一双“看不见的手”,始终处于“敌暗我明”的位置。
今年9月初,文旅部发布《网络表演经济机构管理办法》,针对MCN机构“野蛮”生长所带来的网红乱象,首次提出了具体的监管制度。文旅部出手,说明MCN产业在蓬勃发展之下暴露出的种种弊端,亟待解决。
本文,Morketing将以总结MCN机构迄今为止的发展状况,并剖析新的发展趋势。
01
变幻的商业环境下,MCN机构的生与死
MCN产业2013年在中国市场兴起。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MCN的市场规模或达245亿元,从业机构或达2.8万家。
7年时间内,MCN机构取得了爆发式上涨,根本原因在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催生的新需求:一边,移动互联网下诞生的包括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电商平台等多种互联网平台,都需要大量的内容;另一边,品牌方需要发布广告,获取网络声量。
多方需求共同“催生”并“催熟”了MCN:它们孵化和包装网红,从中获取分成,攫取巨大利益。
目前,因为业务类型不同,MCN机构也形成了不同的类型:电商型、泛内容型和营销型。
顾名思义,电商型MCN主要指线上卖货,包括孵化网红电商品牌(张大奕)、电商平台直播带货(李佳琦)、内容沉淀流量进而发展内容电商(李子柒);泛内容型MCN,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内容制作能力;营销运营型MCN:签约网红,为广告主提供整合营销方案。
如今在上述三种类型之下,也已经出现了各具代表性的头部MCN机构,比如,成立仅4年多的谦寻,如今旗下有包括薇娅、明星林依轮、海清等在内的50余位主播,2020年GMV达到了505.8亿元;营销运营型MCN青藤文化得到了平衡资本、腾讯、B站等机构的投资,全网签约艺人300+,覆盖粉丝1亿+。
随着这些MCN机构规模不断壮大,它们也开始寻找自己独特的运作方式。比如,网红张大奕背后的“MCN第一股”如涵控股,曾在其IPO招股书中介绍如涵的“网络KOL孵化模型”:挑选种子网红——培训——线上线下助推——粉丝变现。
可惜的是,这样的“模型”似乎没能成功经受住检验:上市两年后,如涵控股便匆匆退市。而且,退市在其IPO招股书中早有伏笔:2018年底,已经签约了113名网红的如涵,依靠的仍然是“3位头部网红每人每年带货GMV超1亿元”。再加之,李佳琦、薇娅冲击之下,张大奕的影响力逐渐萎缩。如涵的未能靠住“模型”捕捉市场变化、培育出新的头部网红,帮自己应对危机。
恰好在如涵退市两个月后,今年6月,李佳琦背后的美One、薇娅背后的谦寻,都传来考虑上市的传闻。虽然两家MCN后来双双辟谣,但可见他们在市场中的炙手可热。
诚然,这样的“接力”反映了MCN头部机构一如既往具备着强大的变现能力。但同时,它也暴露了MCN机构统一的“漏洞”所在:对“人”的重度依赖,和变现模式的单一。
头部机构之外的情形则更为惨淡。早在去年6月,关于“MCN机构迎来倒闭潮”的猜测声就已甚嚣尘上。当时,界面新闻报道,WeMedia集团副总裁方雨调查了300-400家MCN机构,截止2020年3月,有近200家MCN机构面临倒闭或已经倒闭。
总结来说,面对各类流量平台的巨大内容缺口,MCN机构的火热是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必然。但是,这种仰仗红人和内容的业务模式也是一门“玄学”: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媒体传播的手段不断升级,能否精准地抓住每一波浪潮?大众对内容容易审美疲劳,某一两位网红的爆红,MCN机构如何拥有将其“复刻”的能力,从而建立一种MCN机构的核心价值?
眼下,摸着石头过河的MCN机构们,都捞到了金,但没有谁能给出一个标准答案,就好像如涵曾经试图描述一种商业模式,却最终败走。
行业还在等待有一家MCN机构站出来,打破这种僵局。
02
MCN机构发展的3个新形势
但至少,我们可以尝试从“MCN解约官司”“MCN倒闭潮”的一众词条之外,找出MCN未来发展的一些潜在可能。
形势一:玩家还在扩散——广电入局MCN
新的内容平台无疑给传统媒体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而近两年,广电媒体开始“反客为主”,纷纷入局MCN。
据《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21)》显示,过去一年内全国28家广电媒体一共成立了36家MCN机构。
比如,多次登上微博热搜、捧红了眉毛哥小吴的《1818黄金眼》,原本是一档民生新闻节目,现在同时也是“黄金眼MCN”旗下的一个IP。而“黄金眼MCN”,就是浙江广电在2020年1月成立的MCN机构,业务范围涉及短视频孵化、电商直播、账号代运营等。
其实,从《1818黄金眼》的例子可以看出,广电做MCN是具有天然优势的:内容上,本身就具备积累多年的栏目内容,和人气、实力皆过硬的主播团队;技术上,广电专业的技术实力,可以支撑起最终更优质的视觉呈现,并且紧跟不断变换的网络平台的技术需求。
当然,广电MCN也面临着,如何让其原有调性和商业属性的碰撞并不违和,如何由商业化平台向其自有传统媒体平台引流等问题。
不过,抛开广电媒体的某些局限性不谈,这至少是一种重要和大胆的尝试,或许能催生出新的MCN机构形态,也未可知
形势二:依托内容,做垂类细分。
一些垂类MCN机构,在其所属领域已经做出了创新。
比如,去年6月成立的「星峦天下」将MCN模式运用到成人在线教育上,在抖音短视频和直播平台销售成人教育课程,达人矩阵包括储殷教授、杨奇函、马丁马小虎等百余位不同领域的知名学者、教授、专家等。
今年9月,「星峦天下」已经估值过亿,其取得初步成功的原因有二:一,运营模式迭代升级:因为传统教育机构从前期获客到后期运营的方式相对传统,MCN机构利用自身在流量平台的优势,更便于在线上打通,在营销模式、服务效果等方面都有提升;二,课程内容上更精准和丰富:丰富的内容涉及考研、职场、法律、心理、情感等等,可以满足不同群体对内容的需求,而且其孵化的达人矩阵可以不断反哺于内容。
其他方面,房产领域MCN机构「共生传媒」已经孵化出“大白探房”等KOL,并且尝试与一些房产项目进行合作;泛财经MCN机构也一直被看好,罗永浩的「交个朋友」虽然只有两位博主,但是却在今年4月,创造出了4.7亿GMV、抖音MCN第一名的佳绩。
在Morketing看来,这种将传统线下商业与MCN机构相结合的方式,利用MCN机构的特点填补了原有产业的不足,甚至有助于产业进行数字化的转型。同时,因为垂类赛道内容更加精细化,对MCN的运营能力要求也更高,这种更高的准入门槛也就倒逼MCN机构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
形势三:互联网巨头扶持MCN
今年7月,B站和阿里巴巴入股如涵,字节跳动入股李子柒背后的「微念」,斗鱼投资无锋科技(无锋科技旗下MCN机构炫石互娱仅在去年上半年就签约了7000左右红人)。
除了注入资金,各大互联网平台都对MCN机构展开了各项扶持计划,而且扶持力度也在不断升级:比如,今年9月,快手磁力聚星推出机构“合伙人”计划,向机构开放达人资源,促进签约。
可以说,各大互联网平台对优质的内容求贤若渴,因而都在向MCN机构寻求一种更深度、更牢靠的伙伴关系。
03
结语
MCN机构最早出现在美国,如今已经走向了萎缩。
而国内,兴起稍晚,但仍处于强劲的上升期。不过,有海外MCN行业的前车之鉴,中国MCN机构能否在国内社交媒体平台继续蓬勃发展的势头下,生长出一种成熟且持久的商业模式,决定了它最终能否经住时间的考验。
部分资料来源:
《MCN系列报告一:六问六答,一文看懂MCN与直播带货》,国盛证券
《起底MCN投资现状:大退潮后,谁还在下注?》,壹番财经
网址:流水的网红,不铁打的MCN http://mxgxt.com/news/view/1323565
相关内容
流量背后的MCN机构和红人看看王思聪的历任女友,流水的网红,铁打的王思聪!
顶流网红与MCN的对决:难逃“双伤”结局?
MCN产业链揭秘:如何打造网红
最早的MCN与Youtube 第一网红
没有MCN机构,网红能独立打造个人IP吗?
打造人设、博出位……“儿童网红”制造流水线调查
MCN:网红经济的幕后推手
网红如何对抗MCN?
网红孵化“流水线”上的概率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