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快速发展的医疗行业中,创新不仅是提升医疗水平的关键,更是激励医务工作者不断追求卓越的重要动力。2024年第三季度,“每月之星”评选活动在我们医院如火如荼地展开,选拔出11名在各自岗位上表现卓越的医生与护士。他们的故事不仅展现了个人成就,更彰显了集体努力与团队合作的精神。以下是这11位医疗精英的精彩事迹,这不仅是对他们的表彰,也为我们所在的医疗机构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王泓懿:抗菌药物使用的新标杆
王泓懿,胸外科住院医师,在合理用药方面树立了新的标杆。他以抗菌药物DDDs的控制为重点,成功将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29.15,较目标值下降了22.08%。这不仅降低了用药风险,也直接影响了医院国考成绩,展示了一个新医师如何在推动医疗质量的过程中发挥影响力。
王泓懿的工作宣言是:“在繁忙的工作中保持思考,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效率。”这种工作态度,正是许多职工在职业生涯中应当学习的。
王俏:护理教学领域的创新者
作为乳腺外科主管护师,王俏在带教工作中表现卓越。在她的领导下,科室的实习生数量不断增加,累计带教150人次,提升了护理实习质量。她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CBL和PBL,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实际操作的乐趣。
展开剩余 71 %
“以爱为基,用心教学”,这是王俏对护理职业的执着与热情。她的事迹不仅感动了许多实习生,更为医院的护理教育提供了新的启示。
刘福德:手术领域的传奇
刘福德,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带领着于嘉团队在四级手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第三季度,该团队完成了127例四级手术,创下医院的新纪录。他的工作不仅是在数值上的突破,更是在生命救治上的贡献。
“在分秒中拯救生命”,刘福德的真诚与奉献精神使他成为同事与患者心中可信赖的医生。
刘娜:推动区域护理质量的先锋
作为心血管外科主管护师,刘娜在榆林医院推动区域医疗工作中表现突出。她在短时间内制定了40余项护理文件,并开展了多次专业培训,使患者满意度达到了100%。在区域医疗服务同质化跨越中,她的贡献不可忽视。
“夯实基础,提升专业,以人为本”,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展现了优秀护理人员的风采。
安琪:东院门诊的榜样
风湿免疫科的安琪医生,今年在东院的门诊出诊次数最多,她的努力提升了分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患者满意度。这种行为真正体现了一名医生对工作的热爱与社会责任。
李燕:肾脏手术的佼佼者
作为肾脏内科的主治医师,李燕的手术例次从603例提升至773例,成为全院手术量最大的团队之一。对患者的细致关怀和严谨的手术态度让她在医疗领域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吴燕:执业医师教学的先锋
心血管内科的吴燕为住培医师提供了全面的考试指导,带领团队在执业资格考试中取得了90.3%的通过率。她努力提升科室的教学质量,对未来的医生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宋千:扩展医疗服务区域的先锋
宋千通过收治外省患者的工作,提高了医院的医疗辐射能力。其团队第三季度收治外省患者的比例达到68.62%,有效拓展了医院的影响力。
张伯翔:手术感染防控的守护者
张伯翔在I类切口手术的感染防控方面取得了佳绩,确保手术部位感染率接近于0。他的工作为医院的手术安全建立了良好的标准。
贾蕊:推动科研发展
贾蕊作为神经内科的副主任医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中表现突出,其相关研究已获得多个基金支持,为医院的科研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侯静涛:科研伦理的模范
侯静涛在科研项目伦理申请中达到了100%的初审通过率,她以实际行动推动医院的科研合规性,为医院整体学术氛围的提升贡献了力量。
总结:医疗行业的未来
这些“每月之星”的事迹不仅展现了个人的卓越表现,也体现了医务工作者在推动医疗行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共同努力。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内涵。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与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只有更加注重团队合作与创新,才能在未来的医疗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不仅是对医务工作者的期待,也为医院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每一位医院职工都是推动医疗进步的重要力量,而这些典型事迹正是我们不断奋斗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