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经济”自古有之,“豆腐西施”便是其中之一,先且不论她的豆腐如何,人们大多是冲着对“豆腐”西施的美貌而来,或欣赏或喜爱。“豆腐西施”打出了自己的品牌,消费者也是花钱花的心里舒坦。
如今,产品或服务没有粉丝,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做商业的。聚集众多创业者粉丝的《创业家》,为自己代言吸粉的陈欧,创下票房奇迹的粉丝电影《小时代》。有的玩家成了各个领域的搅局者,魅力英语老师做手机,宅男粉丝捧红的王大锤,从服务到手机,从娱乐到商业,万万没想到粉丝经济的杀伤力如此之大。
用追求替代需求,粉丝经济的诞生
目前,整个中国已经进入后物质时代,消费模式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正在从“需求消费”向“追求消费”过渡,举个例子,最近某款手机在对其消费者的购买原因进行调查研究时,发现近九成是因为代言人的原因选择购买。可见,追求消费的力量多庞大!
“今天能够让消费者买单的更多的是一种族群意识,以这种消费动力为能源的经济称之为粉丝经济,事实上以精神情感态度追求为核心的新消费经济就叫粉丝经济。”这就是粉丝经济的定义之一。
不仅仅是年轻人,包括价值观成熟收入稳定的中年人老年人,只要有内心的追求和内心的需要,都是粉丝经济的客户土壤。物质经济是以需求为动力的,精神经济和粉丝经济是以追求为动力的,从“需求”到“追求”的转变,将为经济带来新的动力。
挑战传统商业,粉丝经济不是年轻人的专利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物质过剩时代,传统商业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隔阂过大产生的后果。商业把生产者和消费者隔离开来,用定价权和信息不对称优势把与消费者距离拉大。这也正是传统经济、传统商业在现代的弊病。
“粉丝经济”其实就是以反对这种传统商业模式而起的,依靠的是一批有着消费体验追求的粉丝的默默付出。 粉丝本身就是消费者中的意见代表,同时又是消费者本身。但粉丝又不是一般的消费者,而是消费者当中的产品专家。
举个例子,贵州茅台镇打造的“专用酒”主打的就是粉丝经济,特供给酿造价值观与工厂相同的粉丝(消费者)。消费者对一个产品的情感是有限的,但人的追求和情感是无限的。
互联网+时代,转型至关重要
传统企业在生产产品,新型企业都在寻找粉丝;传统企业都在拼命服务,而新型企业一定会创造体验;传统企业都在追求利润,而新型企业一定在追求社交生态和社交能力;传统企业都在为营销而发愁,新型企业都在为打造价值观群体而奋斗;老企业还在迷恋品牌,新企业都开始创造人格化的新意;老企业都在发展顾客,新企业都在创造粉丝;老企业都在打造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力,而新企业都开始创造生态链与生态链的竞争关系。
传统企业最需要意识到的,也就是要学会去中心化,向互联网经济、粉丝经济的转型和升级。买单宝平台就是在这个大环境下,为实体中小微商户提供支撑,将到店消费的顾客锁定为粉丝。商户可以依托平台强大的数据,在互联网经济中,以产品为根,开出粉丝经济的花,结出互联网新经济的果实。
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环境下,新的业态、新的商业模式不断出现,没有人敢说是常胜将军。未来不属于任何经验主义者,未来属于任何可以不断刷新自己人生的人。传统企业要不断刷新已经走进衰老和更年期的心,新一轮的风口已经来临,就看谁在以精神、情感、文化为核心的粉丝经济和互联网新经济的浪潮中能够获得先机。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