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流行时代的文化符号

发布时间:2025-05-13 11:44

1、90年代:流行时代的文化符号标志偶像:罗大佑崔健王朔周星驰王菲 ”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社会走向更加多元化。这一时期每个偶像持续的时间越来越短, 往往是“各领风骚两三年”,变换非常迅速。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早期,在思想解放浪潮下,社会文化的叛逆者成为年轻人崇 拜的对象。罗大佑和崔健是早期的叛逆者,他们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以“愤怒青年”的形象对现实社会发出了批判的声音,表达对时代的清醒思考,因此很快成为年轻人心目中的偶像。同时他们也是整整一代青年人在充满向往与迷惘的成长岁月中难以磨灭的印记。 个简单的例子是,绝大多数 30多岁的人,今天去唱卡拉 0K时仍然必点这两个人的歌曲。而自上世纪9

2、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文化进入了一个颠覆传统与精英主义、消解一切深 度和意义的“无厘头”时代。在这个时代,周星驰和王朔成为叛逆的英雄,他们以嘲弄一切 正经事物、调侃一切权威和正统的游戏态度成为了青年的新偶像。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求之后,世俗化、大众化的文化消费取代了过去有思想深度的文 化形式。青少年的偶像主要是来自港台的娱乐明星,张国荣、梅艳芳、王菲、周杰伦、四大 天王、F4等等,娱乐明星通过各种媒体占据了青少年的眼球和感官。另一种趋向则是对“实用型”偶像的崇拜。在今天的青少年中,说自己崇拜比尔盖茨 的人比比皆是。在实用主义泛滥的上世纪90年代,对于成功、财富的向往使一大批知识英雄、企业家成为青

3、年的新偶像。属于同龄人的80后作家也成为年轻人心中新的偶像。韩寒、郭敬明等人成为文学领域的明星。罗大佑准确地说,罗大佑在上世纪 80年代后期已经进入大陆青年的视线,但绝大多数人是在 1990年内地有了引进版之后才逐渐接触到罗大佑的。从童年、光阴的故事到滚滚红尘、恋曲1990” 二十多年中,罗大佑用他的独立和冷静记录下这个社会的脉络, 被尊为“流行音乐教父”。一袭黑衣、遮住半个脸的墨镜和一头长长的卷发,是罗大佑最鲜明的外在形象。他早期最具批判色彩与人文精神的之乎者也、青春舞曲、家等作品,使他在一夕之间成为年轻人心目中的叛逆偶像,留下了“愤怒青年”的形象。而上世纪90年代正是罗大佑的情歌时代,恋曲

4、1990、光阴的故事、明天会更好、 穿过你的黑发我的手在大学校园广为传唱,感染了无数出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年轻 人。罗大佑的歌给人一种生命的认证感,他的愤怒、他的温柔,会让人感觉到都在自己的生活当中发现过,深深地感受过。它让人抒情,也发人深省,听罗大佑的歌,人们就像在迷茫 而欢乐的灵魂深处聆听到了一个清醒而嘲弄的声音。他成为整整一代人心目中的青春印记。崔健1986年,在北京工人体育馆,当他穿一件长褂子,身背一把破吉他,两裤脚一高一低 地蹦上舞台时,台下的观众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音乐起处,崔健唱出了 “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 ”时,台下变得静悄悄。十分钟后歌曲结束时,在热烈的欢呼和

5、掌声中,中国第一位摇滚歌星诞生了。这个场景在多年后仍然为人所津津乐道。被誉为“中国摇滚第一人”、“摇滚教父”的崔健,从此开始了中国的摇滚长征。新长征路上的摇滚、解决、红旗下的蛋等一系列作品使国人接受了摇滚精神的最初洗礼,表达了一种极端个性与独立的文化反叛,使崔健成为一代青年的精神偶像。在今天看来,一无所有里表达的情绪恰恰吻合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心态一一那是一个 新旧交替的时代,旧的观念正被一步步打破,而新的观念和价值体系尚未建立,那代人的精神好像被洗劫一空,“一无所有”是上世纪80年代青年茫然无助的最好写照。崔健的音乐和歌曲唱出了在极速变化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下成长的年轻一代的彷徨、对真实和人性

6、解放的渴望。周星驰1997年大话西游首次播出时,遭到了一片冷落。没有人能看懂其中乱七八糟的线 索、无厘头的对话和表演。还在内地被评为当年的“十大最差引进片”之一。而在2000年,这部被冷落了几年的片子通过网络传播、人际传播、盗版DVD等方式率先在年轻人中传播开来,在全国的大学校园内迅速火热起来。大学生们彼此询问看过多少遍大话西游,并以使用大话西游的经典对白为乐:“你真是唐僧”,“我Kao ! I服了You!”,“曾经有一段真挚的感情摆在我的面前”这些古怪的句子成为年轻人彼此认可身份的暗语,如同“天龙盖地虎”一般,如果你不懂,必然会产生被抛弃到时代洪流之外的 恐慌。批评家朱大可把大话西游之后的时

7、代称为“大话时代”,认为这是一个公共话语的狂欢时代,大众通过反讽、戏谑、调侃等手法消解了国家主义话语的严肃性,从中寻找新的 话语乐趣。周星驰或许不能称为偶像,因为他一直是一个“搞笑”的小人物角色,与传统的偶像形象相差太远。人们喜欢周星驰, 是因为他把世间的一切都可以拿来开玩笑,生活的种种尴尬和无奈在他的一句“我 Kao”声中消解。然而,在种种笑掉大牙的桥段后面,他还表达了小 人物的辛酸、真诚和无奈。2001年5月,主演大话西游的周星驰,在北京大学礼堂受到青年学生英雄式的欢迎。这是大众文化胜利的又一个标志。结语有人说现在是一个偶像缺失的年代。 在媚俗的大众文化和商业利益的推动下, “消费型” 的娱乐偶像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不需要反思、不需要追问、不需要价值和意义, 仅仅是消费形式本身,如同水面的浮沫,却成为流行文化最重要的特征。这样的现状,使经历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们感叹今天精神的平庸化和偶像的缺失。那些精神偶像熠熠闪光的日子,那些化崇拜为力量努力进取的日子,那些为寻找思想的答案而苦苦追寻的日子,都随着昔日的偶像一去不复返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从今天青少年当中

网址:90年代流行时代的文化符号 http://mxgxt.com/news/view/1164844

相关内容

李宇春:娱乐时代的符号化与“去符号化”
Polo衫的流行文化符号意义
明星梗:网络时代的文化符号与集体记忆
文化符号学 cultural semiotics
《星球大战》与现代流行文化的影响
美国5大流行文化符号,你都知道是什么吗?
道家符咒:古老神秘的易学文化符号
​中国代言费最高的明星:背后的商业逻辑与时代符号​
台湾青年一代流行文化中的中国元素
纪念数学家陈景润诞辰90周年:院士专家追忆“一个时代的精神符号”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