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师请回答:三天可见=不合群?朋友圈心理分析|阡陌的述说
提问
Qustions
解答
Answers
朋友圈三天可见是不合群的表现吗?
网友
网友提问:
应聘时,面试官向我提出一个令我措手不及的问题:
“你朋友圈为啥只能三天可见?”
从那以后,我总是不断回想,朋友圈三天可见是个问题吗?难道这代表了一个人不合群?
本期心理师
萌主:
国家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师请回答:
萌主:朋友圈2012年正式上线以来,大家的朋友圈逐渐充满了各种“熟悉的陌生人”,既有客户、同行等泛工作关系,又有商家、中介等服务人员,还有游戏网友等未曾谋面的人……
朋友圈不再是单纯的朋友圈,而是一个庞杂的社交圈,我们在朋友圈里发什么内容、要让谁看见,也不再是一件单纯的事,而是复杂的社交行为。
朋友圈目前的可见范围分为:全部、半年、一个月、三天,也可以选择全部屏蔽,或者根本不发。朋友圈不愿被人看到,主要有三个原因:
1、自我保护:认为展现自己可能会带来暴露隐私、泄露信息等潜在风险。
2、社交焦虑:担心自己发的朋友圈会被别人评价或嘲笑,甚至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3、隐藏过去:不想让新认识的人了解自己的过去,有可能是觉得过去的自己不够好,也有可能单纯不想被人知道太多。
而愿意分享朋友圈的主要原因也有三个:
1、自我展示:想展现自己的生活、兴趣爱好、工作成果等。
3、社交需求:希望在朋友圈里与别人建立联系和互动。
其实,大多数人都在中间地带,不会选择全部可见,也不会彻底屏蔽。例如三天可见,就是既不愿意展现太多,但还是有一点分享欲的表现。
当然,一千人眼中就有一千个选择三天可见的理由。
例如有的人有两部手机,一部高冷,另一部刷屏,或者在朋友圈一言不发,却在别的社交平台上碎碎念。
从2017年“三天可见”功能上线,到2022年就有2亿人选择了三天可见。以此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合群,也太低估人类心理的复杂性了。
那么,我们到底要怎么发朋友圈更好呢?
现在总有两种相反的建议,一种说作为社会成员,我们要在朋友圈精心打造人设,另一种则说不要在意别人的目光,展现真实自我就好。
其实,朋友圈成分如此复杂,不能简单地套用一种方式。
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提出了“150定律”——人类智力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的人数大约是150人。但现在朋友圈的人数已经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就像以前我们不可能跟每个认识的人都成为朋友,现在也无法与朋友圈里的人都建立起稳定的社交关系。所以不妨根据不同的心理距离,划分三个圈子:
第一个圈子,可以在这里展现真实的自我,例如知己好友圈。
第二个圈子,需要在这里打造人设,例如有同事、客户、同行的泛工作圈。
第三个圈子,当个面目模糊的路人甲就行,例如商家、中介等服务人员圈。
现实社交有多复杂,朋友圈就有多复杂,一起用心经营好自己的社交网络吧!
人生中很多困惑和难题,其实都可以用心理学来解答。如果您想得到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分析,欢迎给我们留言~
文末点亮“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E
N
D
(点赞,收藏,转发,关注。收看收听更多《阡陌的述说》文章,请关注农视网微信公众号、视频号。)
欢迎向《阡陌的述说》栏目写信
如果您遇到什么困惑
或者有什么想说的话
请给我们留言
阡陌的述说
希望给您带去力量
成为您前行路上温暖的朋友
阡陌的述说在农视网等你
点击图片可进入
“喜马拉雅FM”-“阡陌的述说”栏目
来源 | 农视网(ID:nongtv)
作者 | 萌 主(国家心理咨询师)
图片 | 千图网
主播 | 辛嘉宝
摄像 | 秦 鹏
剪辑 | 应仁杰
编辑 | 李 滟
责编 | 康轩山
主编 | 张 玮
监制 | 钟 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网址:心理师请回答:三天可见=不合群?朋友圈心理分析|阡陌的述说 http://mxgxt.com/news/view/1161419
相关内容
狂热追星族的心理状态分析,请专业人士回答。采访90后人气演员马可 杀阡陌也玩魔力瞎
追星族的心理分析?
娱乐圈曾经好闺蜜,如今陌生人,可见朋友再亲密,分寸不可失
“杀阡陌”马可宣布已婚,一句话暴露和杨紫的关系
杀阡陌
星座心理测试,星座心理学分析
“52%的子女,在朋友圈屏蔽父母”|心理学:亲情中的墨菲定律
心理分析star法则,心理学中的STAR法则探析与应用
经常请朋友吃饭,可是朋友却从来都不回请也不主动联系,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