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豆包AI应用中出现的以知名人物为原型的智能体引发了广泛关注。用户通过简单操作即可生成包括漩涡鸣人、周星驰、周杰伦等明星以及科比、张国荣等已故名人的智能体,并进行文字或语音聊天。这一功能吸引了大量用户尝试和使用,但同时也引发了关于版权与伦理的争议。
首先,豆包AI中的智能体创建功能可能涉及侵权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规定,未经权利人许可擅自使用他人作品的行为构成侵权。广东金唐律师事务所律师王羲航指出,若开发者未经权利方许可擅自在智能体中预设动漫IP、明星等角色模板供用户互动等服务,该行为涉嫌侵害权利方的著作权、商标权、姓名权、肖像权等。此外,用户利用这些智能体进行商用也有可能会涉嫌侵权。因此,豆包AI平台在提供此类服务时,应当确保获得相关权利人的授权,避免法律风险。
其次,豆包AI中包含已故名人的智能体引发了伦理问题。利用AI技术“复活”过世人物需谨慎,以免侵犯逝者及其家属权益,影响生者情感。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自然人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即便是在去世后的一段时间内,其肖像权、名誉权等仍应受到尊重。因此,在使用AI技术创造已故名人的数字形象时,应当考虑到对逝者尊严的维护以及对其家属情感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据的收集和使用往往涉及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的问题。一些人工智能技术可能会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收集和使用用户的个人信息,从而侵犯用户的隐私权。对此,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专家组组长张树武建议,行业亟需构建一个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版权共享与分润生态。当AI技术企业使用授权数据并从中获取商业利益后,AI企业应当向著作权人支付合理的费用,实现利益分成,从而平衡AI技术创新与原创版权保护。同时,他也强调了建立内容审核机制的重要性,确保算法和数据来源合法,减少侵权行为。
综上所述,豆包AI及其他类似平台在开发和运营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知识产权和个人隐私。只有在保障各方权益的前提下,才能真正促进AI技术的健康发展。我们期待相关企业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也能肩负起社会责任,共同营造一个公平、公正且充满人文关怀的数字环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