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星客车主动退市,昔日明星面临转型挑战

发布时间:2025-05-11 12:12

我的股票申请期已过,接下来该如何处理?”9月11日,一位关注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600213.SH,简称“*ST亚星”)的投资者,在上交所的互动平台上向该公司提出了疑问。回顾至8月10日,*ST亚星曾公告表示,公司计划通过股东大会决议,主动申请撤回其A股股票在上交所的上市交易,并转而寻求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进行转让。
9月19日,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ST亚星”)发布公告,宣布已收到上交所关于受理其股票主动终止上市申请的通知。这标志着这家拥有25年历史的客车制造企业在经过一系列决策后,正式踏上了退市之路。

中小股东的利益在公司主动退市中得到了妥善安排,他们将有机会以每股6.42元的现金选择权将股票出售给控股股东。这一安排不仅保障了中小股东的权益,也体现了公司对退市事宜的负责任态度。

针对ST亚星主动退市背后的原因及未来发展规划,记者联系了公司证券事务代表处,但截至发稿前尚未获得回复。不过,业内专家张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由于客车行业目前面临产能过剩和激烈竞争的挑战,而ST亚星在产品创新和转型方面未能跟上行业步伐,因此最终选择了主动退市。

回顾*ST亚星的发展历程,这家公司自1999年在上交所上市以来,曾一度成为客车制造行业的佼佼者。然而,随着行业格局的变化和公司自身发展的滞后,其市场地位逐渐被宇通客车等竞争对手所取代。

如今,昔日的“客车霸主”*ST亚星已走向退市,这不仅是公司自身发展的转折点,也引发了人们对客车行业未来格局的深思。
记者了解到,*ST亚星旗下拥有“亚星”“丰泰”“扬子”等多个子品牌,其产品范围广泛,包括5至18米的各种型号长途客车、校车、高端旅游客车、城市客车等。在客车行业,*ST亚星曾有过辉煌的时期,尤其在2000年前后,连续7年保持全国销售领先地位。

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公司自身发展的挑战,ST亚星的市场表现逐渐下滑。2011年,潍柴(扬州)成为ST亚星的新控股股东,但山东重工集团旗下还有中通客车等竞争对手,与*ST亚星存在业务重合,这无疑增加了公司的竞争压力。

此外,*ST亚星面临的生产成本高昂问题也对其发展构成了重大挑战。由于历史原因,公司必须从固定供应商处采购某些零部件,导致整体负担沉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商用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钟渭平指出,作为一家传统的客车上市企业,*ST亚星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潍柴集团作为发动机领域的龙头企业,更希望在客车整车上能推动发动机销售,然而客车领域正经历着新能源化的快速变革。

在8月2日,*ST亚星披露了潍柴(扬州)提出的终止公司股票上市的提议。经过8月26日的临时股东大会审议,该主动退市议案获得了通过。钟渭平分析道,ST亚星主动退市的原因既包括其现有的上市结构或股权结构已不适应公司发展需求,也与公司连续几年的亏损状态密切相关。
昔日客车行业的佼佼者ST亚星,如今却选择了主动退市。其背后的原因,与2023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负值密不可分,这一情况导致公司股票被上交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更为严峻的是,根据相关规定,若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仍为负值,其股票将被上交所终止上市。

回顾近几年的财务数据,记者发现*ST亚星自2020年至2023年的净利润仅有2021年为正数,且当年净利润仅为189.16万元。相比之下,2020年、2022年、2023年的净利润则分别达到-1.58亿元、-1.96亿元、-3.37亿元。进入2024年上半年,公司继续亏损,净利润约为-1894.22万元。

面对如此困境,专家张翔指出,现在*ST亚星的年销量仅在2000辆左右,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产能得不到充分利用。同时,多年的亏损也使得企业缺乏足够的资金进行研发投入。因此,主动退市或许是一个更为明智的选择。

另一方面,钟渭平也告诉记者,从上交所的角度来看,*ST亚星所面临的压力巨大。在退市已成定局的情况下,选择主动退市并给予小股东一定的补偿,可能是一个更为妥善的方案。毕竟,主动退市相较于勒令退市而言,对股东的利益保障更为有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ST亚星的主动退市过程中,其控股股东潍柴(扬州)将回购中小股东的股份。据最新公告披露,已有4993个证券账户在申报期间进行了有效申报,申报股份数量高达9608.68万股。这意味着潍柴(扬州)需准备6.17亿元的现金选择权资金。
对于ST亚星主动申请退市给行业带来的启示,钟渭平指出,这一事件对整个客车行业都起到了重要的警醒作用。他强调,任何商业模式都有其历史使命,一旦完成,企业就必须寻求转型和跨越,单纯依赖原有的模式无法适应市场的变化。转型和升级是所有客车企业面临的共同挑战,例如宇通客车已经成功转向新能源的卡车和专用车领域,开辟了更广阔的市场。

降本增效成为发展关键

尽管*ST亚星的退市给客车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钟渭平认为,行业中仍存在许多发展机会。他表示,市场需求依然旺盛,近40万辆的市场销量证明了市场的庞大。然而,企业需要关注产品、能源动力和结构的调整,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同时,降本增效也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通过优化内部管理、加强成本控制等措施,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积极应对退市后的挑战

对于*ST亚星而言,主动退市并不意味着公司的终结。据悉,公司已履行了必要的审议程序,并计划在股票终止上市后申请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进行转让。此外,公司还制定了终止上市后的经营发展计划、并购重组安排和重新上市安排。公司将致力于开拓国内外市场,提升产品销量,优化订单质态,以实现更好的盈利。

面对行业中的挑战和机遇,*ST亚星需要积极应对。张翔指出,随着国内长途客运被高铁逐渐取代,客车市场规模确实在萎缩,这对公司构成了客观的打击。同时,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退坡也给客车行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然而,海外市场的发展机遇依然存在,像宇通客车这样的领先企业已经开始逐步增加出口量,海外市场的发展为公司带来了积极的推动力。因此,*ST亚星也需要抓住这些机遇,通过降低成本、提升效益等措施来应对行业中的挑战。
关于公司终止上市后的并购重组及重新上市计划,*ST亚星已对外公布,目前暂无重大资产重组的筹划,亦未制定具体的重新上市时间表。

钟渭平进一步指出,客车企业在转型升级的同时,应深化全球化布局,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他强调,在当前的关税壁垒下,如何将国内产能优势逐步转移到海外市场,以及如何将国内的KD模式引入国外市场,都是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过去,客车企业的发展模式主要基于产品组合或加工,但在当前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这种模式已难以持续。

钟渭平认为,客车企业在行业充分竞争的环境下,不仅需要核心的技术能力,还需具备综合服务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体现在销售过程中,更贯穿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企业不仅要提供优质的产品,还要通过优质的服务为客户带来更多附加价值。

网址:亚星客车主动退市,昔日明星面临转型挑战 http://mxgxt.com/news/view/1120737

相关内容

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5大挑战
融资26轮,昔日基因检测明星公司濒临退市!
退役足球明星转型教练的成长之路与挑战探讨
昔日明星转型 61岁“太白金星”孙兴开面馆开启新生活
咖门发布《2024饮品市场洞察报告》:行业内卷激烈,中小型连锁或面临持续挑战
昔日体操冠军成“性感女主播”:退役运动员如何走好“人生下半场”?
中国娱乐市场变化:好莱坞巨星面临挑战
体育明星转型的尺度与挑战
薛澜: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
新东方的转型成功为许多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面对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挑战时,新东方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