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霆锋闷声发大财,在抖音卖烤肠4年狂赚15亿

发布时间:2025-05-11 02:13

谢霆锋跨界卖烤肠

近年来,明星们似乎对搞副业情有独钟,甚至还不乏一些在副业上大放异彩的,谢霆锋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近日,谢霆锋的品牌锋味派迎来了四周年庆典。

庆典上,谢霆锋透露了一个令人惊叹的消息:锋味派爆汁烤肠的累计销售额已达 15 亿,且连续三年蝉联全国销量冠军。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

通过搜索发现,锋味派在抖音商品橱窗中展示的爆汁烤肠价格为 109 元 3 盒,每盒含有 8 根烤肠,折算下来每根烤肠约 4.5 元。

这个价格在烤肠市场中并不算低,因此有人拿出超市的平价烤肠进行对比测评,直指锋味派价格虚高,甚至有人表示 "4 块 5 都够买两斤猪肉了!"

然而,喜欢该产品的消费者则晒出了质检报告进行反击,他们指出锋味派烤肠的食材质量过关,猪肉含量超过 80%,强调其真材实料与健康品质,认为性价比极高。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该商品已改价为 99 元 3 盒。

图源:抖音

当然,产品值不值得购买,最终还是要看个人口味和需求。

不过,谢霆锋能取得今日的成就,吴昕倒不觉得稀奇。

公开资料显示,谢霆锋 1980 年 8 月 29 日出生于中国香港。1995 年,谢霆锋开始接触音乐创作,次年便以歌手身份正式出道。

1997 年,他发行了个人首张粤语专辑《My Attitude》,并凭借该专辑获得了十大劲歌金曲 " 最受欢迎新人奖(金奖)"。

1999 年,谢霆锋发行了个人首张普通话专辑《谢谢你的爱 1999》,在全亚洲获得了广泛关注。同年,他因出演个人首部电影《新古惑仔之少年激斗篇》而荣获香港电影金像奖 " 最佳新演员奖 "。

2005 年,他主演的古装剧《小鱼儿与花无缺》播出后大受欢迎,荣登 2005 年内地电视剧收视前十,在广州频道播放时最高收视率更是突破 13.13%,市场份额高达 25.4%。

2010 年,他因为电影《十月围城》拿了金像奖的最佳男配角奖。2011 年,他又因为《线人》这部电影,赢得了金像奖的最佳男主角奖。

他成了第一个 80 后拿到金像奖影帝的人,还是香港金像奖历史上第一个所有奖项都拿遍的赢家。

在娱乐圈混得风生水起的同时,谢霆锋也开始在商界 " 大杀四方 "。

19 岁时,他就已经用自己赚来的钱投资店铺。

23 岁时,他还摇身一变成了科技公司的老板兼 CEO,投资 370 万港币在香港地区创办了特效制作公司 "PO 朝霆 "。

初创时,朝霆规模很小,只有 10 个员工。而 23 岁的谢霆锋也因为涉世不深,被人骗走了一笔钱。

谢霆锋创办的公司 "PO 朝霆 "

PO 朝霆的早期团队

但庆幸的是,由于前期选中的赛道非常宽阔,知耻后勇的谢霆锋很快带领朝霆走出阴霾,并迅速发展扩大。

2011 年,朝霆的员工数量已经超过百人,香港每 60 秒的视频广告中有 36 秒来自谢霆锋的团队,汽车广告更是包揽了 90% 的市场份额,宝马、奔驰、奥迪等知名品牌都是其客户。

PO 朝霆的分公司团队

2012 年,谢霆锋挥师北上,在上海成立了分公司,并相继拿下了《一九四二》《中国合伙人》等电影的后期特效制作项目。此后,北京、杭州分公司也相继开业。

这一年,谢霆锋还受香港科技大学邀请,以亚洲商业领袖身份开设了个人讲座,并入选了香港科技大学世界 10 强的 MBA 案例,成为首位被载入全球 MBA 案例的华人。

谢霆锋的 MBA 案例

到了 2014 年,PO 朝霆的产值已经达到了 60 亿。同年,谢霆锋还斥资 1.2 亿元收购了汉传媒 3.5 亿股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

然而,到了第二个十年,PO 朝霆却遭遇了挑战。2016 年,PO 朝霆被数字王国以 1.35 亿元收购了 85% 的股权,谢霆锋不再担任老板。

不过,谢霆锋并没有因此气馁,已经完成原始积累的他开始寻找新的商机。

2012 年,《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爆火,谢霆锋敏锐地察觉到了饮食文化产业的潜力。

两年后,他打造的美食节目《十二道锋味》应运而生。

2015 年,谢霆锋发行了音乐专辑《锋味》;2016 年,他更是成为了首位 " 米其林之友 " 奖项的获得者。

此后,他继续加码餐饮领域,在香港成立了 " 锋味 byBeyond Dessert"、入股了香港知名沙拉店 Beautifood、在北京开设了锋味实验室、在上海和杭州等地投资了酒吧。

同时,电商也是他的重点布局领域。锋味天猫店、京东店相继开业,为品牌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1 年,谢霆锋与杭州谦寻共同创立了锋味派品牌。借助直播电商的东风和明星创始人的强大影响力,锋味派迅速破圈。

创立初期,锋味派仅用三个月就实现了单月销售额突破千万元;九个月时,GMV 已经破亿;到了成立的第三年,销售额更是突破了 10 亿元大关。

图源:锋味派

再到现如今的 15 亿元。谢霆锋用实打实的成绩,证明了自己。

明星搞副业,已成新主流?

事实上,在娱乐圈,像谢霆锋那样将个人兴趣爱好或一技之长发展成副业,甚至 " 做大做强 ",早已不是新鲜事。

越来越多的明星开始跨界尝试,将自己的影响力延伸到更广阔的商业领域。

比如前段时间在各大社交平台刷屏的吴彦祖,他凭借自己擅长的英语,以 " 雅识教育主理人 " 的身份进军抖音、小红书,开设了 " 吴彦祖教英语 "、" 阿祖带你学口语 " 等账号,发布全英文情景教学视频,教授大家如何入住酒店、点咖啡等实用口语。

同时,他还联合高途推出了一套 AI 与真人虚实结合的英语课,定价 398 元,包含 84 节场景口语课,每节课时长约 8-10 分钟,单节价格不到 5 元。

在明星光环的加持下,该产品仅用 5 天时间就卖出超过 500 万元。

图源:高途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吴彦祖的咖啡店首店 " 无所谓 WHATEVER 咖啡 " 近日在成都开业,再次引发网友热议。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晒出前往咖啡店打卡的照片。

据了解,这家咖啡店是一家快闪店,吴彦祖以入股的形式参与其中。而正式店铺还在筹备中,有望今年在成都正式开业。

小程序显示,该咖啡店以经典咖啡和特调咖啡等口味为主,整体售价在 20 元 -34 元之间。

吴彦祖咖啡店外景

吴彦祖咖啡店内的海报

与其相似的,还有演员莫小奇。

多年前,凭借《一半海水一半火焰》走红的莫小奇,因为热爱占星学,还成立了一家公司。

她的创业项目 " 星座女神 " 还获得了小米科技的加持。这家公司向大众提供星座运势解读、占星咨询等服务,赢得了不少关注和客户认可。

直到现在,其在社交平台每周更新的星座运势预测仍被众多粉丝追捧,直播间与运势相关的水晶产品销量也迅猛增长。

除了兴趣爱好外,开潮牌店则是明星搞副业的另一个 " 安全选择 "。

2003 年,中国香港艺人陈冠希创办凝结集团及旗下潮流服装品牌 CLOT。品牌一成立就备受瞩目,成为众多潮流及运动品牌联名的宠儿。

陈冠希的成功激发了众多男明星的热情,有报告显示,2018 年前后,超过 60% 的明星开始打造原创服饰潮牌。

鹿晗的 U.G.C、黄明昊的 TWOEX2、陈伟霆的 Canotwait、王嘉尔的 TEAM WANG、白敬亭的 GOODBAI、王鹤棣的 D.Desirable…… 男明星们的潮牌层出不穷。

王嘉尔品牌 TEAM WANG 图源:微博

在年轻人消费潮流文化的背景下,明星将自己的人设与潮牌紧密结合,用流量和粉丝经济直接换取品牌溢价。而这些潮牌的发展,往往与艺人的热度变化息息相关。

当然,更多的明星还是更倾向于涉足热门领域,其中最典型、最热闹的便是直播带货。

被誉为 " 抖音一哥 " 的贾乃亮,可以说是这条赛道中的佼佼者。他直播带货的收入规模可观,单场直播销售额可达数亿元。2024 年双十一期间,其总销售额更是达到了 13.6 亿元。

另外,近两年来,疗愈经济盛行,与玄学、运势以及提供情绪价值相关的服务和产品也成为了细分领域的新风口。

其中,水晶博主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少明星也看中了这个赛道,比如伊能静、于正、徐艺洋等。

去年 8 月,伊能静就开始在小红书笔记里重点推荐水晶产品。而在 11 月的一场直播,她还将一款售价 6999 元的 " 豪华水晶阵 " 卖出 381 件,预估销售额高达 266 万元。

就此来看,明星副业可谓是花样百出,从开店、创办潮牌到直播带货、卖课等等。

这些曾经光鲜亮丽的艺人们似乎正在用行动证明:他们不仅是屏幕上的巨星,更是商业世界的 " 多面手 "。

一场幸存者的残酷游戏:明星副业的真相

不过,明星搞副业,真的如想象中那般容易吗?

事实并非如此。有人确实可以赚得盆满钵满,也有人不幸惹得一身腥,甚至黯然退场。

回望过去,早期涉足餐饮业的明星,几乎无一例外地以暗淡收场。

贤合庄、火凤祥等加盟门店,多次被曝出食品安全问题和员工欠薪风波,粉丝的信任逐渐消磨殆尽,诸多门店相继关门大吉。

再看潮牌店,初期凭借明星的个人 IP,确实创造了一定的流量和销售高峰。

然而,不合理的定价、频发的产品质量问题,以及设计抄袭的争议,却将它们纷纷拉下了神坛。

一方面," 定价堪比 Off-White,品质却不如优衣库 " 成了明星潮牌的普遍现象。比如欧阳娜娜的自创服装品牌,就曾有业内人士透露,其一件售价 988 元的浴袍,成本竟不足百元。

另一方面,无论是走奢侈品路线,还是通过高性价比打入下沉市场,这些潮牌都往往忽视了原创设计的重要性,频频被批与其他服饰品牌雷同。

明星的个人影响力,是他们敢定高价、大胆溢价的底气所在。但潮起潮落,潮牌生意早已过了那个 " 贴个 LOGO 就能畅销 " 的草莽时代。

如今,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和原创性,明星光环已不再是万能的金字招牌。

再比如卖课,前段时间吴彦祖的英语课还因戏份太少、互动不够深入、课程内容时长较短等原因,被骂上了热搜。

这也再次证明,明星副业并非 " 用爱发电 " 的童话,而是一场资本、人设与消费者信任之间的 " 刀尖上的舞蹈 "。

不可否认,明星光环的加持确实让副业起步更加容易。但 " 轻资产 " 模式也常常让明星遭受质疑和考验。

当明星的滤镜与光环褪去,商业的本质终究要回归到产品本身和服务体验上。

如果产品质量不过关、服务体验不佳,那么即使有着明星的光环加持,也很难有好的结局。

就正如新周刊媒体所说的,这说到底还是一场试图用影响力二次变现的 " 鱿鱼游戏 ",海面上有光鲜亮丽的新航程,水下也深藏着暗涌和乱流。

明星们在享受副业带来的红利的同时,也需要谨慎对待每一个选择,毕竟商业世界并非娱乐圈那般简单。

作者 | 吴昕

谢霆锋跨界卖烤肠

近年来,明星们似乎对搞副业情有独钟,甚至还不乏一些在副业上大放异彩的,谢霆锋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近日,谢霆锋的品牌锋味派迎来了四周年庆典。

庆典上,谢霆锋透露了一个令人惊叹的消息:锋味派爆汁烤肠的累计销售额已达 15 亿,且连续三年蝉联全国销量冠军。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

通过搜索发现,锋味派在抖音商品橱窗中展示的爆汁烤肠价格为 109 元 3 盒,每盒含有 8 根烤肠,折算下来每根烤肠约 4.5 元。

这个价格在烤肠市场中并不算低,因此有人拿出超市的平价烤肠进行对比测评,直指锋味派价格虚高,甚至有人表示 "4 块 5 都够买两斤猪肉了!"

然而,喜欢该产品的消费者则晒出了质检报告进行反击,他们指出锋味派烤肠的食材质量过关,猪肉含量超过 80%,强调其真材实料与健康品质,认为性价比极高。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该商品已改价为 99 元 3 盒。

图源:抖音

当然,产品值不值得购买,最终还是要看个人口味和需求。

不过,谢霆锋能取得今日的成就,吴昕倒不觉得稀奇。

公开资料显示,谢霆锋 1980 年 8 月 29 日出生于中国香港。1995 年,谢霆锋开始接触音乐创作,次年便以歌手身份正式出道。

1997 年,他发行了个人首张粤语专辑《My Attitude》,并凭借该专辑获得了十大劲歌金曲 " 最受欢迎新人奖(金奖)"。

1999 年,谢霆锋发行了个人首张普通话专辑《谢谢你的爱 1999》,在全亚洲获得了广泛关注。同年,他因出演个人首部电影《新古惑仔之少年激斗篇》而荣获香港电影金像奖 " 最佳新演员奖 "。

2005 年,他主演的古装剧《小鱼儿与花无缺》播出后大受欢迎,荣登 2005 年内地电视剧收视前十,在广州频道播放时最高收视率更是突破 13.13%,市场份额高达 25.4%。

2010 年,他因为电影《十月围城》拿了金像奖的最佳男配角奖。2011 年,他又因为《线人》这部电影,赢得了金像奖的最佳男主角奖。

他成了第一个 80 后拿到金像奖影帝的人,还是香港金像奖历史上第一个所有奖项都拿遍的赢家。

在娱乐圈混得风生水起的同时,谢霆锋也开始在商界 " 大杀四方 "。

19 岁时,他就已经用自己赚来的钱投资店铺。

23 岁时,他还摇身一变成了科技公司的老板兼 CEO,投资 370 万港币在香港地区创办了特效制作公司 "PO 朝霆 "。

初创时,朝霆规模很小,只有 10 个员工。而 23 岁的谢霆锋也因为涉世不深,被人骗走了一笔钱。

谢霆锋创办的公司 "PO 朝霆 "

PO 朝霆的早期团队

但庆幸的是,由于前期选中的赛道非常宽阔,知耻后勇的谢霆锋很快带领朝霆走出阴霾,并迅速发展扩大。

2011 年,朝霆的员工数量已经超过百人,香港每 60 秒的视频广告中有 36 秒来自谢霆锋的团队,汽车广告更是包揽了 90% 的市场份额,宝马、奔驰、奥迪等知名品牌都是其客户。

PO 朝霆的分公司团队

2012 年,谢霆锋挥师北上,在上海成立了分公司,并相继拿下了《一九四二》《中国合伙人》等电影的后期特效制作项目。此后,北京、杭州分公司也相继开业。

这一年,谢霆锋还受香港科技大学邀请,以亚洲商业领袖身份开设了个人讲座,并入选了香港科技大学世界 10 强的 MBA 案例,成为首位被载入全球 MBA 案例的华人。

谢霆锋的 MBA 案例

到了 2014 年,PO 朝霆的产值已经达到了 60 亿。同年,谢霆锋还斥资 1.2 亿元收购了汉传媒 3.5 亿股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

然而,到了第二个十年,PO 朝霆却遭遇了挑战。2016 年,PO 朝霆被数字王国以 1.35 亿元收购了 85% 的股权,谢霆锋不再担任老板。

不过,谢霆锋并没有因此气馁,已经完成原始积累的他开始寻找新的商机。

2012 年,《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爆火,谢霆锋敏锐地察觉到了饮食文化产业的潜力。

两年后,他打造的美食节目《十二道锋味》应运而生。

2015 年,谢霆锋发行了音乐专辑《锋味》;2016 年,他更是成为了首位 " 米其林之友 " 奖项的获得者。

此后,他继续加码餐饮领域,在香港成立了 " 锋味 byBeyond Dessert"、入股了香港知名沙拉店 Beautifood、在北京开设了锋味实验室、在上海和杭州等地投资了酒吧。

同时,电商也是他的重点布局领域。锋味天猫店、京东店相继开业,为品牌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1 年,谢霆锋与杭州谦寻共同创立了锋味派品牌。借助直播电商的东风和明星创始人的强大影响力,锋味派迅速破圈。

创立初期,锋味派仅用三个月就实现了单月销售额突破千万元;九个月时,GMV 已经破亿;到了成立的第三年,销售额更是突破了 10 亿元大关。

图源:锋味派

再到现如今的 15 亿元。谢霆锋用实打实的成绩,证明了自己。

明星搞副业,已成新主流?

事实上,在娱乐圈,像谢霆锋那样将个人兴趣爱好或一技之长发展成副业,甚至 " 做大做强 ",早已不是新鲜事。

越来越多的明星开始跨界尝试,将自己的影响力延伸到更广阔的商业领域。

比如前段时间在各大社交平台刷屏的吴彦祖,他凭借自己擅长的英语,以 " 雅识教育主理人 " 的身份进军抖音、小红书,开设了 " 吴彦祖教英语 "、" 阿祖带你学口语 " 等账号,发布全英文情景教学视频,教授大家如何入住酒店、点咖啡等实用口语。

同时,他还联合高途推出了一套 AI 与真人虚实结合的英语课,定价 398 元,包含 84 节场景口语课,每节课时长约 8-10 分钟,单节价格不到 5 元。

在明星光环的加持下,该产品仅用 5 天时间就卖出超过 500 万元。

图源:高途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吴彦祖的咖啡店首店 " 无所谓 WHATEVER 咖啡 " 近日在成都开业,再次引发网友热议。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晒出前往咖啡店打卡的照片。

据了解,这家咖啡店是一家快闪店,吴彦祖以入股的形式参与其中。而正式店铺还在筹备中,有望今年在成都正式开业。

小程序显示,该咖啡店以经典咖啡和特调咖啡等口味为主,整体售价在 20 元 -34 元之间。

吴彦祖咖啡店外景

吴彦祖咖啡店内的海报

与其相似的,还有演员莫小奇。

多年前,凭借《一半海水一半火焰》走红的莫小奇,因为热爱占星学,还成立了一家公司。

她的创业项目 " 星座女神 " 还获得了小米科技的加持。这家公司向大众提供星座运势解读、占星咨询等服务,赢得了不少关注和客户认可。

直到现在,其在社交平台每周更新的星座运势预测仍被众多粉丝追捧,直播间与运势相关的水晶产品销量也迅猛增长。

除了兴趣爱好外,开潮牌店则是明星搞副业的另一个 " 安全选择 "。

2003 年,中国香港艺人陈冠希创办凝结集团及旗下潮流服装品牌 CLOT。品牌一成立就备受瞩目,成为众多潮流及运动品牌联名的宠儿。

陈冠希的成功激发了众多男明星的热情,有报告显示,2018 年前后,超过 60% 的明星开始打造原创服饰潮牌。

鹿晗的 U.G.C、黄明昊的 TWOEX2、陈伟霆的 Canotwait、王嘉尔的 TEAM WANG、白敬亭的 GOODBAI、王鹤棣的 D.Desirable…… 男明星们的潮牌层出不穷。

王嘉尔品牌 TEAM WANG 图源:微博

在年轻人消费潮流文化的背景下,明星将自己的人设与潮牌紧密结合,用流量和粉丝经济直接换取品牌溢价。而这些潮牌的发展,往往与艺人的热度变化息息相关。

当然,更多的明星还是更倾向于涉足热门领域,其中最典型、最热闹的便是直播带货。

被誉为 " 抖音一哥 " 的贾乃亮,可以说是这条赛道中的佼佼者。他直播带货的收入规模可观,单场直播销售额可达数亿元。2024 年双十一期间,其总销售额更是达到了 13.6 亿元。

另外,近两年来,疗愈经济盛行,与玄学、运势以及提供情绪价值相关的服务和产品也成为了细分领域的新风口。

其中,水晶博主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少明星也看中了这个赛道,比如伊能静、于正、徐艺洋等。

去年 8 月,伊能静就开始在小红书笔记里重点推荐水晶产品。而在 11 月的一场直播,她还将一款售价 6999 元的 " 豪华水晶阵 " 卖出 381 件,预估销售额高达 266 万元。

就此来看,明星副业可谓是花样百出,从开店、创办潮牌到直播带货、卖课等等。

这些曾经光鲜亮丽的艺人们似乎正在用行动证明:他们不仅是屏幕上的巨星,更是商业世界的 " 多面手 "。

一场幸存者的残酷游戏:明星副业的真相

不过,明星搞副业,真的如想象中那般容易吗?

事实并非如此。有人确实可以赚得盆满钵满,也有人不幸惹得一身腥,甚至黯然退场。

回望过去,早期涉足餐饮业的明星,几乎无一例外地以暗淡收场。

贤合庄、火凤祥等加盟门店,多次被曝出食品安全问题和员工欠薪风波,粉丝的信任逐渐消磨殆尽,诸多门店相继关门大吉。

再看潮牌店,初期凭借明星的个人 IP,确实创造了一定的流量和销售高峰。

然而,不合理的定价、频发的产品质量问题,以及设计抄袭的争议,却将它们纷纷拉下了神坛。

一方面," 定价堪比 Off-White,品质却不如优衣库 " 成了明星潮牌的普遍现象。比如欧阳娜娜的自创服装品牌,就曾有业内人士透露,其一件售价 988 元的浴袍,成本竟不足百元。

另一方面,无论是走奢侈品路线,还是通过高性价比打入下沉市场,这些潮牌都往往忽视了原创设计的重要性,频频被批与其他服饰品牌雷同。

明星的个人影响力,是他们敢定高价、大胆溢价的底气所在。但潮起潮落,潮牌生意早已过了那个 " 贴个 LOGO 就能畅销 " 的草莽时代。

如今,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和原创性,明星光环已不再是万能的金字招牌。

再比如卖课,前段时间吴彦祖的英语课还因戏份太少、互动不够深入、课程内容时长较短等原因,被骂上了热搜。

这也再次证明,明星副业并非 " 用爱发电 " 的童话,而是一场资本、人设与消费者信任之间的 " 刀尖上的舞蹈 "。

不可否认,明星光环的加持确实让副业起步更加容易。但 " 轻资产 " 模式也常常让明星遭受质疑和考验。

当明星的滤镜与光环褪去,商业的本质终究要回归到产品本身和服务体验上。

如果产品质量不过关、服务体验不佳,那么即使有着明星的光环加持,也很难有好的结局。

就正如新周刊媒体所说的,这说到底还是一场试图用影响力二次变现的 " 鱿鱼游戏 ",海面上有光鲜亮丽的新航程,水下也深藏着暗涌和乱流。

明星们在享受副业带来的红利的同时,也需要谨慎对待每一个选择,毕竟商业世界并非娱乐圈那般简单。

作者 | 吴昕

查看原文

网址:谢霆锋闷声发大财,在抖音卖烤肠4年狂赚15亿 http://mxgxt.com/news/view/1111541

相关内容

4年狂赚15亿!谢霆锋的烤肠卖疯了
谢霆锋跨界卖烤肠4年狂揽15亿...@哎呀小满满的动态
从巨星到烤肠老板!谢霆锋4年卖烤肠竟狂赚15亿,背后心酸谁知?
谢霆锋卖烤肠,4年销售额达15亿元
谢霆锋卖烤肠4年销售额15亿元 明星副业再创辉煌
从顶流明星到“烤肠大王”,谢霆锋4年卖烤肠斩获15亿销售额
谢霆锋·烤肠狂赚15亿·王菲眼光毒辣
谢霆锋卖烤肠年入15亿:流量明星的尽头,是烤肠自由?
谢霆锋卖烤肠4年挣了15亿
谢霆锋烤肠狂卖15亿!从顶流歌手到“肠王”他凭什么让全网抢购?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