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荣IP不死背后:当代年轻人的“精神领袖”缺失症

发布时间:2025-05-11 00:05

作者/诗欣 编辑/关关

3月31日,北京当代MOMA百老汇影城的一个影厅中举办了一场纪念活动,一百多位北京荣迷聚集在一起,共同怀念16年前逝世的张国荣。

莉莉就是其中的一员。大荧幕播放着张国荣生前的音乐会经典影像,台下的观众整齐规律地挥舞着荧光棒,22岁的莉莉注视着,轻轻跟着哼唱《千千阙歌》。

在这一百多位成员中,和莉莉一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张国荣目前的粉丝构成:除了伴随他走过辉煌时代已经步入中年的粉丝,还有大量的人群为90后、95后甚至00后这样在张国荣逝世后才了解他并成为“荣迷”的人。

而在线上,这样的一群人也成为了为他发声的主力,今年的纪念话题为“十六年继续宠爱张国荣”,大量年轻粉丝在这条话题下表达着对张国荣的怀念,当相关内容登上热搜后,张国荣贴吧中也有粉丝号召大家到热搜下帮忙转发相关内容。

当悼念张国荣已经成为了一种现象,近年来越来越多声音将缅怀他的人打为“跟风狗”。但娱乐资本论矩阵号明星资本论(ID:mingxingzibenlun)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年轻粉丝是真切的在关注与喜爱张国荣。

诚然,曾经在乐坛或者演艺圈留下深刻印记的一些歌手、演员有不少被观众喜爱多年甚至在逝世后也能收获一批粉丝的。张国荣的好友梅艳芳、Beyond乐队的灵魂人物黄家驹等都是例子,但是能在每年特定时间都掀起一大片回忆潮,且拥有如此体量庞大且真情实感的年轻粉群的,恐怕至今只有张国荣一人。

为什么张国荣能成为这个个例?

我们发现,这与在他逝世后持之以恒向外界输出他个人形象的粉群紧密相关。一般这样的工作多由官方经纪团队承担,随着艺人的去世自然也会停止。可张国荣的粉丝却凭借粉群的力量填补了这项“输出工作”,甚至由于特殊性成功破圈,吸引了官方支持和大量媒体下场。

在这个完整的传播闭环中,张国荣的个人形象在他逝世后的十六年来从未停止输送,一代代新的年轻人得以了解并获得参与感,并在粉群影响下进一步参与到宣传中来。

粉丝化身经济团队,自发行为助推张国荣形象输出

莉莉了解到张国荣便是因为一个名人名场面的模仿秀,其中关于张国荣的演唱片段模仿让她关注到了这个已经去世的歌手。此后,她大量翻阅张国荣的资料,包括演唱会、访谈视频、影视剧等,“一下子就被他的个人魅力吸引了”。

莉莉在微博上关注了一大批同为荣迷的网友,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将很多张国荣过去的生活细节和片段进行回忆和描述。在这样的氛围下,很多她曾经不了解的细节也在一点点完善她对张国荣的认知。

莉莉也参加过北京荣迷会发起的纪念活动。“每年主要有两次活动,一次是生日一次是忌日,他们还会给正式会员发放一些纪念礼物”。

如果说张国荣的音像资料是年轻人进入荣迷圈的基础,那粉丝自发办的线下活动对维系这些荣迷对张国荣感情也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在中国各地都有这样的地方荣迷会,北京、上海、陕西、深圳……微博搜索相关账号出来的结果足有几十个,尽管这些荣迷会的成立年份不少为张国荣逝世之后,可他们也会在每年的相应时间点举办线下见面活动,甚至会为张国荣争取户外大屏打榜。

而头部的粉丝集团所做的远远不止这些。荣门客栈是中国内地最具影响力的张国荣歌影迷团体,张国荣去世后在,他们先后在上海举办了近百场电影放映、音乐鉴赏、演出、展览等纪念活动。这些线下活动极是荣迷们聚集在一起缅怀并继续热爱张国荣的“出口”,也是持久向大众介绍展示张国荣形象的渠道。

而荣迷中存在的大量明星也让粉丝的声量进一步扩大。张国荣生前的许多明星好友,新生代艺人中他的崇拜者也在多年间不断向大众强化他的形象。就在今天,章子怡、袁咏仪、尹正、华少等多位明星均在微博表达了对他的怀念之情。

这些人的影响力也在助推这场“纪念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

官方、媒体、大众加入,打造传播闭环

当粉丝和明星完成了传播纪念工作,张国荣个人形象版权所属方也会通过一些大型运营活动作为对粉丝的回馈,这个过程中也吸引了新的关注同时强化着粉丝的情绪。

在张国荣逝世十周年时,其前经纪人陈太(陈淑芬)曾为缅怀张国荣举办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包括两场纪念音乐会、线下展览等。而音乐会因为张学友、梁朝伟、陈慧琳、容祖儿等大咖的加入获得大范围的关注,张国荣的影响力进一步突破圈层。

同年,张国荣的家人张绿萍也参与了《光影留音 张国荣》音乐会的筹备。张国荣的家人向来低调,音乐会一经曝光,也引起了媒体和大众的关注。

基于原有的粉丝基础,张国荣生前的影视、音乐版权方也十分积极地重新包装,推动这些内容的反复曝光。

2016年,张国荣60岁冥寿之际,其生前所属的唱片公司根据他在1999年完成后一直没发表的国语歌为他推出新专辑。每卖出一只,唱片公司将捐出港币10元到「儿童癌病基金」。这样的慈善性质也得到了粉丝的支持,专辑销量高达45000张。

娱乐明星加入、官方和粉丝举办大型纪念活动,还有相关纪念品的发售,每年的4月1日,张国荣都能成为当天的热点内容。既然悼念张国荣已经成为了一个热点,那么这个议题只会在各方的添柴加火之下热度越来越高。

因此,即便张国荣本人无法再生产出新的内容,但出于对关注度的需求,媒体对于陈年资料总能做一轮又一轮的新包装,设置一个又一个关于张国荣的议题带动网民参与讨论,而这些议题基本上都是美化张国荣的。而商家也可以借势营销,以此为噱头发起推广活动。只要内容符合大众情绪,都会得到自发的二次传播。

当明星、媒体、官方、商家都在顺应大众情绪来生产内容,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的,这种情绪都会被进一步推高,进而使得悼念张国荣成为一种网络上的政治正确和潮流议题。而张国荣本身就具有的正面形象在各类内容的放大下也在进一步被美化。对于一些人来说,欣赏张国荣意味着一种高级审美,表达对他的悼念便成为了一种标榜自身审美的行为。更多人也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张国荣甚至成为粉丝。这个过程中,张国荣已经不单单作为一个明星人物而存在。

从粉丝自发的宣传行为、媒体、官方的加入放大再到大众的接受、更多人成为粉丝,这样一个过程已经形成一个传播的闭环,源源不断地有新的“荣迷”加入粉丝圈子,又进一步承担起宣传的职能。

娱乐明星不断更新, 精神领袖不可替代

这个闭环的形成中最关键的一环便在于粉丝自发的宣传行为,包括普通粉丝和明星粉丝。而粉丝这种高度的自发性又基于他们超脱一般追星行为的粘性和情感投注。

通过接触张国荣的粉丝,我们发现,于很多粉丝而言,张国荣更类似一种对于精神领袖的需求。

“我感觉我不是当作明星在追他,他就像是一个模范,一个人生指导,跟追娱乐明星的感觉不一样。” 小安告诉明星资本论(ID:mingxingzibenlun)。喜欢张国荣期间,还追过不少热门流量的她虽然很少能看到张国荣的相关物料,但内心一直保持对张国荣的喜爱。只要有相关周边发售,还是会购买。

“他是一个艺术家,不是娱乐明星。”一名男性“荣迷”说,“我们不断的向大众推广他,是觉得他的好艺术作品应该被看到。”

此外,张国荣当年一些颇具争议性的尝试,比如出柜、在演唱会上穿红色高跟鞋等在当下已经被看作是一种先锋性的行为,反而成为一个吸引点。莉莉的入坑,正是被高跟鞋演唱会的模仿秀吸引,在她看到原版演唱会之后更感震撼。

张国荣本身的LGBT属性在当代也已经成为一种圈层性的审美,而非像当年那样不被理解,因此张国荣的粉丝群体中不乏LGBT的受众。“他当年的行为真的很勇敢,他和唐鹤德的故事也让人很感动。”

而张国荣在风华正茂之时黯然离世更让他具备了浓厚的悲剧色彩,一定程度上也让大众对他产生天然的宽容,不容易站在对立面。

这些特质都推动着粉丝将张国荣视为一个精神领袖。当下许多“荣迷”的视角里,娱乐明星是可供消遣的,但精神领袖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因此他们有义务也应该让更多人了解张国荣,欣赏张国荣。

正是在这样的信仰氛围之下,源源不断的新“荣迷”也会参与到传承的风暴中去。这样的粉圈生态,也正是张国荣不可替代的核心。

网址:张国荣IP不死背后:当代年轻人的“精神领袖”缺失症 http://mxgxt.com/news/view/1109563

相关内容

张国荣IP不死背后:当代年轻人的“精神领袖”缺失症
企业家 IP 要从“流量戏子”进化为“精神领袖”
揭秘!年轻人热衷塔罗牌的社交娱乐力量及其背后的IP潮玩文创
抑郁症心理学 解读明星张国荣
李玟、张国荣、陈百强、乔任梁……夺走他们的“抑郁症”这么可怕?如何防范
哈梅内伊是如何成为伊朗最高精神领袖的?
“港圈之神”白龙王:神秘预言家、梁朝伟干爹,与张国荣不解之缘的背后真相
C罗=尤文精神领袖!全队被他改变 甘愿捧他当老大
张国荣是被人下降头而死吗,他曾经遇到一高人,网友:还是死了
张国荣:风华绝代的烟火,永不褪色的传奇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