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夫图腾

发布时间:2025-05-10 15:14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第A01版 : 首页第A02版 : 关注第A03版 : 体育新闻第A04版 : 青岛新闻第A05版 : 青岛新闻第A06版 : 青岛在行动第A07版 : 青岛新闻第A08版 : 青岛新闻第A09版 : 艺周刊第A10版 : 艺周刊第A11版 : 艺周刊第A12版 : 艺周刊第A13版 : 艺周刊第A14版 : 体育新闻第A15版 : 动周刊 A09艺周刊2018.08.28 星期二胡德夫图腾民谣之父青岛“谈心” 是李宗盛前辈也是周杰伦学长

    胡德夫青岛签售新书《时光洄游》,他在方所书店的分享会人气爆棚;书店门外的广场上正在举行街舞大赛,门外门里一动一静,相映成趣。对于华语乐坛来说,胡德夫属于化石级的人物。他从山民部落考入台北,带来了山歌和大森林的气息。上世纪七十年代他最红的时候,哥伦比亚咖啡店里听他唱歌是胡因梦、林怀民、蒋勋这批文化界的名人;李双泽的“唱自己的歌”民歌运动,是胡德夫唱响了第一首山民歌谣;学业失败的李宗盛在自家店里干活的时期,是胡德夫帮他扛瓦斯。投身部落山民的权益维护工作后,胡德夫沉寂了二十年,2005年才重返歌坛,推出第一张个人专辑《匆匆》。前晚的分享会上,他与郭树楷(无非文化总经理、音乐制作人)根本不是对谈,一半是胡德夫的自言自语,另一半是郭树楷做背景补充。这位68岁的“民谣之父”,很大程度上是华语音乐的图腾。他所坚持的,已经被时光和人心证明是正确的信条;他所得到的,原本应该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属于他的荣光;他所讲述的,是被后来者反复传颂的传奇;而他所验证的,是并不为外面的街舞小宝贝所理解的道理:时间会加持梦想,只是这梦想在当时看来太简单、太简陋——马路边卖旧书的残疾人周梦蝶,三十年后被尊称为现代诗歌先驱;被老爸看不起的送瓦斯小弟李宗盛,三十年后才写歌跟爸爸和解。我们越是靠近胡德夫,越是发现,离开他已经太远。
是祖宗也是妹夫
    胡德夫在方所书店的“自言自语”,离不开他现在的生活。他在台北生活了53年,仍然忘不了故乡台东大武山的山居生活。正如他在《一幅画》里唱的,“我记得,我会永远记得”,记得稻田、香蕉园、门前的大树,槟榔树花开的清香。他在台北买了一块地,种田、种树,过上了“神仙老虎狗”的日子。 “我们家养了八只狗,十二只猫,因为我属虎(胡德夫生于1950年,属虎,他把虎调侃成猫),太太属狗。 ”两人天天吹太平洋的风,过着神仙的日子,胡德夫父亲是卑南族,母亲是排湾族,家族里他辈分很高,孙子、曾孙已经超过百人了,“我家那边我是祖宗辈的,我太太小我二十岁,南投人,到了太太老家,有人喊我‘妹夫’。 ”做完白内障手术后,胡德夫爱上了阅读,“最爱看书,多小的字都能看清。 ”
    幼年的胡德夫天资聪颖,在大山里放了六年牛后他考入了当时台北的“贵族学校”淡江中学——全台湾原住民孩子只有四个入学名额,胡德夫考了台东第一。他的后辈学弟里最出名的是周杰伦,很多影迷在电影《不能说的秘密》里看过淡江中学的校园美景。尽管告别了大武山,卑南族的生活仍然给他留下了深刻痕迹。第一次来青岛,他回忆起在大山里遇到的山东人,甚至把山东口音模仿得像模像样,“山东老乡到山区来种生姜,跟我们住在一起,感觉特别亲切,‘胡德夫,来来过来吃饭’。我尝过他们做的家乡菜,然后今天来到青岛,感觉青岛的饺子很好吃,好吃不过饺子嘛。”
“二胡”那个时代
    台湾音乐的代纪,可以粗略地用三家店面来划分:上世纪70年代哥伦比亚咖啡厅,李双泽、杨弦、胡德夫引领的民歌时代开启;木船民歌西餐厅,走出了李宗盛、周华健、游客李林(林志炫、李骥)、南方二重唱等;女巫店民谣餐厅,走出了陈珊妮、陈绮贞、杨乃文、张悬。郭树楷回忆,1975年前后胡德夫最当红,往往他在咖啡厅唱完歌,台下的女明星胡因梦被怂恿上台唱歌,“胡因梦绰号二胡,一方面是因为她跟胡德夫两人合作唱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她只会唱两首歌。”当时听胡德夫唱歌的,都是林怀民、蒋勋、张艾嘉等级别的艺术大咖,蔡琴后来在演出中碰到胡德夫赶紧避让,“这是真正的大明星来了。 ”
    胡德夫的时代,见证了华语艺文圈崛起前的粗糙。 1975年李双泽发起“唱自己的歌”行动,当时胡德夫唱了一首《美丽的稻穗》,这是父亲常常哼唱的卑南族曲调,胡德夫加入了自己的填词,让李双泽、杨弦等人激动不已:当时歌坛流行翻唱英文歌,胡德夫的出现让民歌运动有了真正的原创作品。台北西门町成为艺人圈子扎堆的地方,周梦蝶在街边卖书,买书的可能就是朱天文、朱天心姐妹;胡德夫在台上唱歌,台下可能就是罗大佑、李宗盛等未来的大咖。胡德夫说,“我们那个时代会变成现在百花齐放的时代,是我没想到的。我们几个臭皮匠推开了一个时代的门,呼吁‘唱自己的歌’,现在到处都是歌,到处都是‘自己的歌’。 ”
归来已是“民谣之父”
    “我在台北住了53年,路过一条小巷,我会想起当时跟什么人在这里,喝了什么酒,说了什么话。 ”53年并没能改变胡德夫,他仍然像都市里的流浪汉;25岁成名,27岁投身卑南族等族群权益保护活动,他从此被驱逐出歌坛,直到头发花白才复出。 2001年9月,大安森林公园台北诗歌节现场,胡德夫应邀参加音乐演出,他一路走到森林公园,拖鞋的鞋板也坏掉,光着脚走上舞台,为诗人、学者和文化群体献唱。他的音乐之路就像《匆匆》里唱的:“远离了母亲和山谷,我们都是赶路人,历经沧桑,用血管漂泊。一会儿西,一会儿东,匆匆。 ”
    2005年,胡德夫才有了第一张专辑《匆匆》,此时他已经被尊称为“民谣之父”了。郭树楷解释,胡德夫的年轻时代没有专辑的概念,他是第一个开演唱会的华语歌手,一场演出挣到两万五就已经很了不起了。2010年电影《非诚勿扰2》里,李香山人生告别会时背景响起的男声吟唱,唱的就是《匆匆》。胡德夫的低音宏亮,如同大海的呼啸般有力。对于年轻歌迷来说,这种唱法太过古老,不过对于民谣音乐史来说,这种化石级别的演绎让人热泪盈眶。 2016年,这张用坏了两个键的钢琴演绎的专辑拿到了两项金曲奖,算是歌坛对大师的致敬。
洄游最好的时光
    早在1989年,胡德夫就踏足大陆,参加少数民族学术研究,在北京呆了45天;1999年,他到北京参加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还跑到三里屯酒吧里即兴唱歌,收了民谣歌手马頔当干儿子。他的上一本书《我们都是赶路人》找来白岩松写推荐语,而新书《时光洄游》也得到了圈内的力荐,“这本书是讲我音乐生涯里非常重要的一些人、事、物。从我的老师、开口唱歌的学校讲起,还有在社会上碰到的一些朋友。 ”胡德夫坦言,卑南族本来是没有文字的,民谣是族人的文字,也是族人的诗篇。这些音乐流传下来,就是最好的时光洄游。
    今年胡德夫计划重新录一版《匆匆》,“时隔十年,我还能唱这些歌。我希望把我们以前那个时代讲给大家听;我们也创造过时代,年轻人也创造他们的时代。很多人还是很渴望知道那个时代的故事,这些故事用歌讲出来,大家会比较明白。”胡德夫并不觉得自己受冷落,每年他都接到音乐节的邀请,从海边唱到草原,“现在我唱起歌来心里比较坦然;我没有白走这些路,没有白唱这些歌。我要唱到最后一口气。 ”
米荆玉

网址:胡德夫图腾 http://mxgxt.com/news/view/1101420

相关内容

胡德夫60岁生日将在台北小巨蛋开唱(图)——中新网
胡德夫最好听的十首歌 胡德夫经典老歌排行 胡德夫歌曲大全
胡德夫:我还在跟牛背上的自己对话
台湾原住民,“民谣之父”胡德夫
胡德夫:一开口,全世界都变得沉默了
“台湾民谣之父”胡德夫:古榕树下感受“太平洋的风”
胡德夫会上下一季《我是歌手》吗
3.29开票丨《匆匆50年》胡德夫音乐会
胡德夫:大地之大,我们还要互相倾诉
大地歌者胡德夫,从容如太平洋的风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