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饭圈文化(一)——粉丝圈内的“三六九等”
原文链接:所谓饭圈文化(一)
近年来,有一个圈子似乎发展地如火如荼。
它就是公共艺人们的粉丝群体,广大网友给它取名为“饭圈”。
确实是一个文化,也可以称之为一个群体,一个庞大的群体。
文化,首先须得有一定的信仰。当然这里的信仰并非宗教信仰。“饭圈”的信仰就是对偶像的信仰,从而怀揣着对同一个对象的喜爱形成一个稳定的群体。既然是一个圈子,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一定的秩序。当然,秩序有好有坏。饭圈的秩序又是怎样的呢?我将分为“等级”、“互动”、“投资”三个主题谈谈我对饭圈文化的理解。仅供初步参考,带有一定个人评论性观点,如不恰当敬请谅解,望求同存异。
一、等级
这样一个“年轻”的圈子,做个有些粗糙的比喻,就像人类社会初始的形态。于是不可避免地产生等级——正如历史规律的反复印证。举个例子,现在的明星、偶像、团体等公众人物都拥有公共账号,账号下通常会设立一些粉丝群——大团体下的众多小团体,内部结构纷繁复杂。特意浏览了几位明星的粉丝群入群规则,有些账号下设立了多个粉丝群,大致代表了“多个等级”,也就是说第一粉丝群是“圈内大佬”,最后的一个粉丝群是刚入群的“小萌新”。说着如此,不仅在名称上有所区分,在现实的利益给予中也会区别开来。当然,有付出才有回报,给予多的得到更多是天经地义。
粉丝中衡量付出多少的是“数据”。这个数据中不仅包含线上打榜、线下购买专辑等官方发布的周边等需要金钱付出的内容,同样需要庞大的人数进行控评、转发、点赞、反黑等需要精力付出的方面。刚刚“入坑”的小粉丝们也许认为只要付出时间,总能够在粉丝群体中占得一席之位。然而事实是对于一些比较火的明星的粉丝团体来说,无论是想要得到更多与偶像接触的机会,还是在团体中占据较高的地位,都必须有较为庞大的财物支出。而这些往往体现在各大活动的粉丝应援中。每次应援活动后,都会公布各位粉丝的应援情况,大家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哪位粉丝的“出镜率”高,屡次出现在排行榜上的粉丝相应地在团体的话语权就更多。很像公司的内部结构对吧——投资越多投票权比例越大。
此外,为了数据的统计,粉丝们会自行建立起数据站,而数据站的管理人员的工作相应也会算入数据投入中。这样看来,资本在团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粉丝们根据资本来排位,分出高低,从而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群体。
由此而来的“等级压迫感”想必大多数追星者们都曾感受过:
“今天每人冲五十张专辑!”
“冲销量!”
“冲榜!”
当然,自愿接受这样的规则无可厚非,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思考这样的规则是否合理。举个极端点的例子,即便妻子认为她可以为了孩子隐忍丈夫的殴打,那殴打就是正确的吗?利用所谓“数据”来充当情感甚至个人地位的标尺,恰如利用背景作为看低别人的筹码,这真的当初纯粹为偶像呐喊的人们吗?他们究竟是在真正为偶像的事业添砖加瓦,还是通过这种方式增加自己的虚荣感?“一呼百应”的微博大V与默默奉献的“小粉丝”在对偶像的热爱上谁又能肯定何者更多?
这样的规则,一旦出现了漏洞,互相责骂、互相推脱轮番上演。
由此,值得我们思考的是——
等级区分的到底是爱还是虚荣,金钱堆砌的热爱还是那个初心吗?
笔者留言:
才薄智浅,言语观点若有不当,敬待交流
文章撰写:点风
排版整理:左左
(图源网络,侵权则删)
原文链接:所谓饭圈文化(一)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
网址:所谓饭圈文化(一)——粉丝圈内的“三六九等” http://mxgxt.com/news/view/1050765
相关内容
所谓饭圈文化(二)——粉丝的共同“信仰”?“粉丝”现象与“饭圈”文化
乒乓球被所谓饭圈文化炒得沸沸扬扬,那么什么是饭圈文化?
所谓饭圈大粉不到一年骗350多万,利用粉丝崇拜行骗
饭圈文化:从追星到粉丝的转变
饭圈文化:一种独特的粉丝文化现象
饭圈:一种粉丝文化的现象与影响
饭圈:粉丝文化的多样“圈层”
粉丝文化与饭圈文化的深度解析
饭圈文化和粉丝文化有什么区别 饭圈组织结构是怎样